第十五章 薔薇(一)

字數:2798   加入書籤

A+A-


    嗯,我時常看到的那兩句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花落去”自然是傷感的,“無可奈何”的,然而,接下來的“燕歸來”,分明又讓人感到些許暖意,看到了幾分希望。因此,從總體上看,這首詞還是讓人心馳神往的。這“似曾相識”又該如何理解呢?自然,從現實生活的角度來說,不管冬天如何寒冷,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燕子還是會翩然歸來的。這樣的一幕,以前有過,如今再次見到,從觀察者的角度看,自然是“似曾相識”的了。變與不變,應該是同時存在的。

    看來,詞作者還是希望,人生在世,要多看到不變的,給人帶來希望的那一麵。

    隻是,對於我來說,那“燕歸來”的一幕,真不知是在什麽時候了。

    生活的真實是,隨著涼風漸起的,落葉飄零的季節,也就如期而至了。在那柿子樹枝頭上,當綠葉落盡,隻剩下光禿禿的枝丫的時候,肅殺而寒冷的季節,也就應運而至了。總之,這秋冬兩個季節,多半是有點苦澀的。其實,我並不是那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隻是,到目前為止,我一時還看不到多少希望。哦,還有這樣兩句詩:

    冬天已經到來,

    春天還會遠嗎?

    詩人的洞察力,真讓人欽佩不已。或許,這樣的道理,我也能夠想得出來,想得清楚,不過,當那刺骨的北風狠狠地吹在臉上的時候,我實在體會不出什麽詩意;心靈上的那一片天空,也是灰蒙蒙一片的。這樣說來,這樣說來,我的人生境界,著實不怎麽樣,還有著相當大的提升的空間。

    “算了吧,生活,就是一天一天的走過去——”眨了眨眼之後,梁浩軒這樣對自己說道。

    時間,真的是一天天的過去的,盡管有時顯得冗長、緩慢了些。

    初夏時節的這個午後,梁浩軒走在赴約的路上。

    “初夏時節”?你大概會問:怎麽,這時間跨度,怎麽這樣大的呢?送走徐心怡的那個下午,至多也隻是初秋時節,那麽,在接下來的大半年時間裏,怎麽就空白一片了人呢?

    確實,由初秋到初夏,這時間跨度,是偏大了些。

    隻是,對我們的主人公梁浩軒來說,這大半年的時間,確實沒什麽好說的。

    從小山腳歸來之後,第二天,梁浩軒也不曾去找徐心怡,為她送行。當然,徐心怡究竟在哪兒,他也不甚清楚,再說,既然分道揚鑣已成定局,那“執手相看淚眼”的一幕幕,能免就免了吧。

    至於玥娥,既然說不到一塊兒去,梁浩軒也就懶得去找她了。

    因此,這大半年的時間,梁浩軒倒是深居簡出的了。

    “形單影隻”“形影相吊”之類的詞語,大可以用來形容他;不過,沒什麽詩意,隻有失意。

    這樣的一幕幕,不說也罷。

    因此,接下來的故事,從初夏寫起,是很正常的。

    走出家門之後,梁浩軒踱著步子,慢慢的走著:既然對時間的要求不高,盡可以走得慢一點。其實,說真的,我既想早幾分鍾見到她,又有點怕見她。因此,走得慢一點,也自有其道理。

    這新介紹的對象,據說,相貌頗成問題!

    這,該從何說起呢?事情,大致上是這樣的,有人對我母親說起這件事情,我母親這樣回話:既然那位姑娘有心,那,那就看看吧。回到家之後,母親跟我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猶豫了。母親這樣說道:“以前,彩霞那麽漂亮的,你偏偏不願意,如今,還有什麽話好說呢?不過,看看是無妨的——”

    母親的話語,我自然是聽得懂的。看一看,其實不是什麽大問題,因為,如果不想談,這第一次見麵,也就是最後一次相見了。見見麵而已,試試看而已,誰也不欠誰的。

    當然,對我來說,此行,也自有其意義。寂寞無聊的時候,去看一看,未嚐不可。時間,總是要有人來打發的。是啊,如果老是覺得百無聊賴,那就是被時間所打發了。至於說到相貌,像玥娥那樣的姑娘,如果為人處事再落落大方些,我權衡一番,說不定就成了。我也有這樣的想法:先看為人,再看相貌。

    說到相貌,我倒是湧上了幾分好奇心:既然玥娥的相貌已是不敢恭維,那麽,再醜陋一點的,又該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呢?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就算是為了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這一趟,也還是要走的。

    當然,這即將見麵的姑娘,是銀行裏的一名正式職員,低位不容小覷。這一點,她跟玥娥是一樣的。

    當“財貌不可得兼”之時,真要舍“貌”而取“財”,似乎也無可厚非,因為,現實生活就是和柴米油鹽連在一起的。有人曾這樣調侃道:“金錢不是萬能的,隻是,沒有金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確實,我沒弄錯,是貝字旁的“財”。當然,我並不是看中她的“財”,而隻是想說,談點“財”,也沒什麽的,生活就是生活,沒必要把自己裝扮得那麽高大上。

    哦,當我走在這赴約的路上,那位姑娘,是不是已經守候在那兒了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