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山中妙人

字數:3742   加入書籤

A+A-




    皇帝自稱病重,將一封書信交給蕭硯和蕭淩,告訴他們去滇城找一個叫林景的,請他回來輔佐自己。

    “這個人,從前從來沒有聽說過。”蕭硯已經收拾了東西準備今日就出發,南懷珂送他到門口,略有不安說:“朝中皇上身邊,上有三公、下有舍人,還需要從外邊請什麽能人異士來輔佐?”

    “父皇說,這個人是他從前上書房時的伴讀,二人情同兄弟。又誇此人有不世之材,隻是淡泊名利一心歸隱。”他冷冷一笑不無諷刺:“自己的兄弟都快殺完了,倒和一個異姓人稱兄道弟。”

    “莫非是少年友情,皇上病中信不過別人,所以尤其願意相信這樣一個無欲無求的人?”

    “也許。“蕭硯跨上馬說:“這人來京會是個麻煩,我倒希望他不來。”

    “無論怎樣都好,蕭淩與你同行,你此去多加小心。”

    “王妃放心,我一定保護好王爺。”管衝騎著馬在一旁信誓旦旦,說完又偷偷瞄了知夏一眼,知夏一羞,撇開頭裝作沒有看見。

    “那我走了,你照顧好自己。”蕭硯留下這一句,打馬絕塵而去。

    南懷珂看著他意氣風發地離開,心裏又升騰起那種空落落的感覺……

    皇帝要他們去找的人是他少時的伴讀,亦是他乳母的兒子。

    蕭硯和蕭淩找到林景並轉達了皇帝的意思,又將信交給他。林景看了信略感詫異,他抬頭認真看了一遍兩位親王、複又低頭看了一遍皇帝的信。末了,將信紙靠近燭火點燃,看著那一點泛黃的紙在銅缽中燃成灰燼。

    “林先生,父皇請您回去相助……”

    “皇上的病很重?”蕭淩才說一半,林景打斷了他。

    “是,很嚴重。”

    林景“嗯”一聲,思索片刻說:“容我多想幾日,二位親王不如就在寒舍留宿。”

    林景的“寒舍”是真正的寒舍,是離田埂不遠的三間茅屋,後頭就是牲畜棚,就是這會兒在前頭說話都能聽見那邊傳來牛鳴的聲音、聞到糞便的氣味。

    出於人之常情,兩位親王是萬分不願意留下的。

    但是天子的兒子又豈是常人。

    蕭淩明白請林景出山這個任務的重要性,皇帝為什麽隻派他和蕭硯來,怕就是為了考驗他們兩個之間誰更勝一籌。看來皇帝即將決定儲君,在這個節骨眼上,大局觀意識頗強的蕭淩自然能忍常人之不能忍。

    為了表示自己代表皇帝邀請賢能的誠意,蕭淩當即同意留下,倒是蕭硯不太樂意。這個人是皇帝信任的人,而自己卻不了解他。倘若林景突然回到京城,不知道他會對如今已漸漸穩定的局勢產生什麽影響。

    出於利己的目的,他是絕對不希望這個林景答應皇帝的。

    但是蕭淩留下了,他若不留下,來日林景真去到京城在皇帝耳邊吹一陣風,那麽也許皇帝就對轉而對蕭淩刮目相看。而且這裏隻有三間茅舍,一間夥房兼儲藏室、一間是林景住的,剩下一間……顯而易見他必須和蕭淩同住。

    他不能不留下。

    “好,單憑林先生做主。”他隻能這樣說。

    住在這的頭幾天,蕭淩每日都展開積極遊說,極力邀請林景入京,但林景每每都將話題岔開,要麽請他們去自己的那幾畝田幫著插秧,要麽就是帶他們到後麵的山上去挖筍。

    他對入京的事情隻字不提,光差遣兩位親王做苦力。

    蕭淩起先還表現得挺積極,後來漸漸也不再說什麽了。他和蕭硯一樣,都鬧不清這個人腦子裏在想些什麽,這該不是單純的拉來兩個壯勞力賺便宜吧?

    日子一日比一日煎熬,蕭硯同蕭淩,兩個有深仇大恨的人住在同一屋簷下,那日子有多壓抑光憑想象就能猜到。

    這樣的日子一待就是一個月,在兩人漸漸要失去耐心之時,林景將二人請到跟前交給他們一人一封信,說他對皇帝的回答就在裏頭。

    “先生不同去?”蕭硯問。

    林景笑笑道:“去——也不去。總之二位王爺將信交給皇上,他會明白的。”

    這話模棱兩可,兩人再要問時他就往外趕客了。蕭硯和蕭淩不得不揣著糊塗離開,唯一舒心的事情是上了官道再不用同路,個人終於可以各自驅馬趕路。

    到了驛站休息,蕭淩取出那封用蠟封住的信蹙眉不語。鄧通在一旁看了道:“王爺,這林景怪模怪樣,去也不去也不說清楚,實在可疑。”

    蕭淩起身走到窗前,將信紙在陽光下對著照了一照,裏麵隻是一團糊,並看不清有寫什麽東西。他轉走到桌前,取出一把bi shou輕輕挑了一下蠟。

    鄧通驚道:“王爺要私拆林景給皇上的信?”

    “你覺得不該看?”

    “這……”

    “不管答不答應父王,林景隻需要寫一封回信就可,但現在偏偏寫了兩封要我和蕭硯分別交給父皇,這就很可疑了。這幾天我突然想到一個可能,如我們所知父皇信任此人,也許他的本意並不是要請林景回京輔佐而是故意借此人試探我們,那也是極有可能的。”

    鄧通仔細一想深以為意:“王爺說的是,這一趟跑的模棱兩可,來回浪費兩個月的時間,我想皇上不會預見不到這個可能。皇上兒時的伴讀,有不世之材又淡薄名利,這種人的意見想必會很受重視。”

    “所以,倘若此人又在信中寫了不利於我的東西,我就這樣交給了父皇豈非自尋死路。”

    “可是萬一恰恰相反呢?萬一王爺手中的信是對睿親王的評價,睿親王手中的信是林景對王爺您的判斷呢?”

    “那就更要看了。”蕭淩說著就用bi shou剃開一點封蠟。

    “王爺,不如用火。”鄧通建議,隨即找來一根蠟燭點燃。他小心翼翼拿著信將封蠟靠近火尖烘烤,隻是這蠟異常堅固,融化的速度並不像原先想象得那麽迅速。

    他僵著雙臂又舉了一會兒,終於見蠟的表麵開始出現一層薄薄的華潤的液體,再過片刻待蠟融化成一半時他立即拿開,交由蕭淩用刀一挑即去。

    “你果然是聰明。”蕭淩笑著誇了一句,打開信口將信紙抽出,仔細一看卻又變了顏色。

    “王爺,如何?”

    蕭淩將信紙展開給他看,鄧通大吃一驚:“空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