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主少國疑
字數:3589 加入書籤
蕭硯出巡的儀仗浩浩dang)dang),眾親王中,他唯獨沒有帶走蕭淩。天氣很,蕭淩也不明白他為什麽非要挑這個時候行獵。
京內一切如常,直到禦駕離開的第十傳來噩耗,當今聖上在獵苑失手墜馬摔成重傷,當夜高燒不退,翌一早被發現薨了。
月姬幾乎是一路哭著來到中宮的,除去一雙孩子,她的人生裏就隻有蕭硯和南懷珂,蕭硯又是她和七皇子最大的聯係,他們有共同的對於他的回憶。蕭硯的死,除了是她親人的離開,更是與過去那段隱秘而甜蜜的歲月的割裂。
“皇後娘娘。”她直接跪倒在了南懷珂麵前,趴在她的膝頭痛哭流涕“不是真的,這不是真的。”
南懷珂臉色顯然憔悴了許多,她穿著一件灰色的衣裳,長發披著沒有梳理。手裏還捏著昨晚從獵苑快馬加鞭傳回來的信。酷難當,屋子卻沒有用冰,她臉上淌著不知是淚還是汗,一滴一滴。
十天後行獵的儀仗回到京城,一同帶回來的還有蕭硯的遺體。南懷珂被告知陵道已在夜搶修,蕭硯的屍被暫時安置在宮裏。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儀容到了停靈之處,看到中擺著一副上好金絲楠木製成的棺木。
聽說因為天氣炎,一路回到京城皇帝的屍首已經嚴重腐爛,所以棺木蓋得嚴嚴實實。
她以手輕撫棺木的蓋子繞了一圈,最後將額頭抵在金絲楠上輕輕說了句話。周圍人退立在一旁,隻有管衝聽見她說了什麽,她說的是“等著我。”
隨後她就離開了,關於蕭硯的葬禮事宜再沒有過問過一句。太皇太後喪子喪孫接連沒有幾年,受此打擊一病不起,眼看也是一比一衰弱,自此也不再過問外頭的事。
然而國不可一無君,大臣們為此又爭論起來,最後是當朝皇後穿著白孝,親自帶著張讓交出了皇帝的遺詔。
蕭硯在遺詔中,將皇位留給了年幼的蕭嵐。
有遺詔,再沒有人可以就此列出其他的疑意,孝尚在,年僅十歲的蕭嵐登基為大齊的新君。
南懷珂尚好,月姬傷心過重,她常去看望,總是好言相勸要她保重。
“太妃真是可憐,奴婢瞧她人都瘦了一圈。”小蟬跟在南懷珂後一路往回走。
“常派人來關心一下,先帝不在皇帝年幼,太妃貴為天子生母更要好好保重。”
“是,太後放心。”
南懷珂玩著手中的絹子再沒有多說什麽,蕭硯的“死”令這宮內許多人為之傷心,她邊也少了一個可以商量事的人。嵐兒年幼,一切都要仰仗她,她必須撐下去。
回到自己宮內,甫一進門就聽見人在說話“挪到這來住,太後可還習慣”蕭淩站在正門口望著他,全然沒有尊卑可論。
“雍親王,未得傳召男子怎可擅入後宮”隋曉上前一步。
蕭淩瞥她一眼,對南懷珂談笑自若“本王是來探望太皇太後的,回去路上行過此地,想到南太後剛剛守寡孤清得很,所以特來探望。”
南懷珂走上台階與他擦肩而過“雍親王真的是來探望太皇太後的還有有話要對哀家說。”她走到臨窗的榻下坐穩,從水仙手中接過茶盞啞了一口又說“為什麽都好,雍親王,這裏是內宮,禮數不可廢。”
蕭淩冷冷一笑,跟進門在她麵前半跪下“臣見過太後,願太後千歲金安。”
她似笑非笑,又慢慢喝了口茶才叫免禮。
他起拍了一下膝蓋,看看左右不語。南懷珂微微擺了一下手,精美絕倫的護甲在半空中揚出一個優美的弧度,隋曉心領神會,帶著水仙等人退下。蕭淩這才開口“臣來,是為一樁國事。”
“哦”
“皇上年幼不能決斷,未免主少國疑,朝臣們都認為應當推舉一名攝政王與太後共同攝政。”
“先帝剛剛薨逝,王爺就這樣急不可耐既然朝臣們都如此以為,怎麽王爺不去同秦親王和瑚親王商量”
蕭淩冷笑,直言不諱說“秦親王明哲保最是無趣,臣找他他就閉門不見;至於瑚親王,太後心知肚明。”
南懷珂裝作糊塗“明白什麽”
“瑚親王是太後的表哥,為太後馬首是瞻,找他商量還不如直接來找太後。”
“哀家不明白雍親王到底想說什麽”
“太後還是這樣精明本王就照直說罷。皇上年幼,太後卻正年富力強,考慮到太後以往的言行,臣等擔心有牝雞司晨的嫌疑,這麽說,太後可能明白”
“哀家隻是剛剛喪夫的後宮女眷,何等何能竟能讓王爺擔心哀家會把持朝政”
“你自己心裏清楚。”
“王爺曾被議儲而與先帝比較之,如今是怕哀家為了新帝坐穩皇位會對你不利”
蕭淩的眼角輕輕一跳,冷冷盯著南懷珂,俄頃露出一個誌在必得笑容。他根本不怕南懷珂,她是太後,可她如今也隻是被困在皇城裏的無能婦孺之一,外頭天大地大都是他蕭淩的地盤,他今天來討的不過是一個“名正言順”。
他從袖口裏取出一封書信緩緩展開放在茶幾上說“這是朝中要員的聯名書信,太後隻要蓋章即刻。”
“荒謬,國家大事不是兒戲,哀家的章豈有作數的道理。”
“太後誤會,臣要太後蓋的是皇上的章子。”
南懷珂蹙眉“雍親王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蕭淩笑道“先帝是臣的兄弟,皇上是臣的侄子,臣的所作所為自然是為他們好,怎麽能說挾天子以令諸侯秦親王閉門謝客,瑚親王隻聽太後的,皇上年齡太小,賢太妃病中無用,太皇太後更是纏綿病榻與湯藥作伴。宮外,沒有本王的同意,太後是不可能聯係上岐國公的,怎麽太後以為自己還有其他選擇的餘地”
南懷珂別過臉去不肯妥協。
蕭淩不緊不慢繞到她麵前,突然伸手鉗住她的下巴強迫她抬起頭。
ps兩宮皇太後的封號初始於明朝,當時明憲宗的兩位母親,英宗正宮皇後錢氏和憲宗生母周貴妃被分別尊為兩宮皇太後。在此之前太後隻能有一位,哪怕是兒子當了皇帝也隻能封個太妃,例如宋哲宗並非嫡出,當上皇帝之後,其生母也隻封了個太妃頭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