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四章 感興趣

字數:5641   加入書籤

A+A-


    第三零四章 感興趣

    周海問:除了這件事,還有別的事嗎

    老陳:沒有了。小說再次怪地望著我們,怎麽這麽問

    周海跟人調查取證太有經驗了,馬回道:是這麽一問,防止有疏漏。

    看來平房時期,隻有這件事了。女人和小女孩的事,還得再往前推。

    於是周海接著問:那在平房以前,那裏又是什麽呢

    老陳略略一回憶:是個澡堂子。

    我們仨兒一聽到澡堂子,心口便是一跳。澡堂子可不是跟水有關嗎而且有的是熱水。

    周海忙問:澡堂子是不是也出過什麽事

    老陳驚詫地睜大了眼睛:你知道

    周海:我猜的。催促道,你快說吧。

    哎呦那事真是。老陳的臉露出一種不可名狀的難受,又像驚恐又像惡心。

    唉,真是挺慘的。他一嘖嘴,以前的那種大澡堂子,你們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了,不是像現在的淋浴,而是間一個一個的大池子,大家一起在裏麵泡著。

    周海:知道知道,放個屁撒個尿的都沒人知道。

    那是。老陳笑了笑,一會兒又收起笑容,有個女人淹死在澡堂子裏了。

    是快要過年的時候吧。以前不像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熱水器,都得到澡堂子裏洗澡。過年之前一定要洗澡嘛,所以每到過年前的幾天,澡堂子人都特別多,得開通宵。

    那個女人是完小夜班去的,後半夜人少了。她也不知道怎麽搞的。雖然人少,可也還是有人進進出出的啊。可是沒人看到她淹水了。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遲了,在熱水裏泡得通紅。

    我聽著也有點說不出的難受,心裏直發毛。

    老陳:有人猜,她可能是一不小心踩滑了,正好磕到頭,然後往池子裏一掉。從頭到尾都是悶的。

    看來女人,熱水的謎底也有了。

    澡堂之前呢我趕緊追問,是不是還有過秋千啊

    老陳皺著眉頭,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想:秋千這次想了好久,忽然眼睛一亮,對澡堂子以前是個老幼兒園。幼兒園裏有個秋千,是很簡單的那種,杠子掛個輪胎的。

    周海:是不是摔死過孩子

    老陳點點頭:對臉止不住的驚詫,你怎麽知道不禁有些懷疑地看向我們,你們到底是調查什麽的

    謝了,你提供的情況很有用,周海很滑頭,半真半假,我們也隻是在調查,現在也不知道能調查出什麽來。

    我問:除了這些,這個地方還有沒有其他的事

    老陳聽我還在問,不免有些心驚膽顫:還有別的事

    我趕緊再次安撫道:不是不是。我們一般調查都會這麽問,是防止有疏漏。

    老陳鬆了一口氣:嚇我一跳,我還以為真有別的事。想了一會兒,搖頭,沒有了吧

    我又問:那在幼兒園以前呢是什麽地方

    老陳:還得往前推啊

    我笑道:是啊,麻煩你幫幫忙。盡量往前推,知道多少說多少。

    老陳也笑,笑也透出點兒自得:那你們可真問對人了。

    於是,老陳井井有條地給我們溯本求源。

    幼兒園以前是個學堂。據說是光緒皇帝搞百日維新的時候,全國到處新建各式學堂,我們這裏也搞了幾個。可是還沒用呢,光緒皇帝被老太後關起來了。

    公寓樓這裏的學堂荒廢了好多年,後來又搞什麽革命,民國了嘛,還是用了起來。

    學堂之前先是個私塾。聽說是個大官建起來的,專門給族裏的孩子讀書,很有名。再往前不知道了。

    但是出沒出過事不知道了,太久了。

    知道了這麽多,也是大突破了,尤其是搞清楚了在公寓樓裏作祟的那三個鬼魂。學堂私塾,我們可以再去調查。

    謝過老陳,我們直奔市圖書館去了。

    市圖書館裏收藏著銀江市各個時期的老地圖,最早的一張是明朝葉的。

    不過我們不能看原版,其實也沒必要,市圖書館為我們提供了掃描的電子版。

    不知道是原來版本的原因,還是掃描的原因,有些細節不是太清楚。

    這個時候,章家驃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用自己編寫的一個程序,可以把圖象處理得更清晰。

    多個時期的地圖排放在一起,公寓樓的變遷一目了然。

    老陳給我們的情報都非常準確。私塾的存在時間是最長的,從明朝葉在了。

    這個私塾屬於銀江一個姓伍的望族。

    此外,我們還看到了清妙觀。清妙觀真是有年頭了,在明朝葉已經是當地的標誌性建築了。

    可惜沒有更早的地圖了,周海歎,不然能知道清妙觀以前的祠堂到底是哪家的了。

    我:那也不一定。雖說祠堂那一戶人家也是當地的望族,但也不知道有沒有當大官的,不一定夠格標到地圖。

    周海:也是。

    章家驃迅速地登錄了市圖書館的電子書庫,翻出了關於伍氏私塾的一些資料。

    伍氏原來不是銀江本地人。到明朝葉,由外地遷入,結果很快出了一個大官,兩榜進士出身。古時很多讀書人也隻有出仕這一條路,當了官往往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大家子,乃至整個家族的事。所謂光宗耀祖,自然也不是一個人的需求。開辦私塾學堂,周濟族人鄉親,多到可以算是必修課。

    更棒的是,這個伍氏,章家驃還查到了一份明確的族譜,最近的更新是前幾年而已。

    貌似現在也沒有族長這個說法。

    我們挑了幾個輩份高年紀大的人,準備一會兒去拜訪。

    我們三個商量了一下,決定先去拜訪伍安民。這位伍安民雖然是族譜寫的,現今伍氏輩份最高的人,但年齡倒不是很大,老陳還年輕個幾歲。

    而且我們真是太幸運了,一到他家才發現,正好趕一次小型的家庭聚會,坐了一屋子的老頭子老太太。直覺告訴我們,我們挑的幾個人和眼前的幾位應該大差不離。

    伍安民家境頗好,帶我們進去的是保姆,還很麻利地給我們泡了茶出來。

    客廳夠大,加我們三個不速之客,也並不顯得擁擠。

    伍安民麵色紅潤,頭發黑而茂密,而且很有教養,等我們坐定,喝了一口茶,才笑眯眯地問:聽說你們是省裏來的記者,但不知道是哪家的記者啊

    為了方便和老頭子老太太們打聽他們的家族秘史,我們這次沒有用省廳的證件,而是用了省城日報的記者證。總部為了方便我們做各種調查,準備了好幾份證件。隻不過我們最常合作的還是各地方的警局,所以省廳證件出鏡率最高。

    當下,周海拿出省城日報的記者證給伍安民看了。

    省城日報的權威性不言而喻,伍安民立時哦了一聲,點了好幾下頭。

    周海趁勢道:我們是想多了解一下你們伍氏家族。你們伍家也是銀江的望族了,曆史還出過許多達官名流。

    伍安民笑著搖了搖頭:那都是老祖宗們各顯神通,到我們都是普通人了。

    其他老頭子老太太也跟著笑。不過看得出來,謙虛歸謙虛,一個個還都是很受用的。

    周海便也沒有再多吹捧,直入正題道:我們了解到一些情況,明朝葉時,伍家開辦過一個私塾

    伍安民:沒錯,是有過。

    周海:能給我們多介紹一下這個私塾嗎

    伍安民:這個私塾一開始是家裏的一些近支子弟讀書,後來漸漸擴大,凡伍姓子孫都可以來讀書。到了最鼎盛的時候,不光是伍姓子弟,包括一些姻親好友的子弟也可以來。一直到清末光緒帝百日維新,才改成了公家的學堂。

    我有意地歎道:曆史挺長的呀

    伍安民:還行吧。

    我接著問:私塾曆史這麽長,一定有不少趣聞軼事吧

    伍安民微微愣了一下。雖然時間很短,但我們都看到了。

    不過伍安民也沒有隱瞞的意思,很大方地道:趣聞倒談不,但神神怪怪的傳說是有一些。古時候人,科學不發達,總是很容易相信這些東西嘛。

    我趕緊做出一副好寶寶的模樣,興致勃勃地請求:那您能給我們講講嗎

    伍安民有點兒莫名其妙:都是些無稽之談,你們大報紙的記者還對這些感興趣

    我趕緊道:感興趣

    但一開口,尷尬了。

    因為周海章家驃也不約而同地開口了。三個人的聲音突然合在一起,效果有點兒震撼。一屋子的老頭子老太太都是一愣,然後又都笑了。

    其實也沒什麽,伍安民很隨意地道,我們伍氏本來不是銀江人,明朝葉的時候才來到銀江。

    333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