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無解,自戕

字數:3960   加入書籤

A+A-


    看到徐武帶進來的那人,張楚立刻想到一個詞,銅鈴大眼。

    哥們,你這臉上哪是眼睛,分明就是掛著的兩個銅鈴。

    眼睛大到這個地步,也真他娘讓人印象深刻!

    恐怕那號稱豹頭環眼的張飛張益達……看到這雙眼睛,都要汗顏不已。

    和被那雙大眼引的開小差的張楚不同,大眼本人麵色肅穆極其鄭重,和官員進宮麵見帝王的做派也差不了多少。

    或許在他這個太平道死忠分子眼裏,黃天聖人本就是個比人間帝王更尊崇的存在!

    “太平道力士營左曲軍候郭太,拜見黃天聖人!”

    雙膝跪地,接連三叩,砰然作響。

    好在這茅屋地麵是泥土,若是磚石,不得頭破血流。

    張楚深一口氣,這位仁兄比他娘徐武入戲還深,張角那太平道洗腦的功夫做的很足啊!

    隻是,血口噴人就不好了,哥可是正兒八經的大漢編戶良民,怎麽會是你們那太平道賊頭!

    “郭軍候快快請起,尊駕怕是誤會了,我並非太平道中人,怎會是貴道黃天聖人。”

    郭太聞依舊跪地,搖頭道:“那雙目重瞳的周長清曾在大賢良師座下多年,他既將你認作黃天聖人,那便多半不會有錯。”

    又是雙目重瞳的老道,張楚聞言歎息。

    他很想告訴麵前這倆人,那所謂雙目重瞳,又稱對子眼,不過是白內障的早期現象。

    後世那位教導自己書法的老爺子,生前就有過這種症狀,和什麽望氣通陰陽半毛錢關係沒有。

    看來要擺脫這黃天聖人的名頭,還得找到那個快要白內障失明的老道才行。

    “不知那周長清現在何處,不如郭軍候將他抓來,一問便知真假,小子我絕非黃天聖人,他要殺我,恐怕也另有緣由。”

    郭太拿那雙大眼瞥了下徐武,搖頭道:“那周長清已經死了。”

    “死了?”張楚詫異道。

    徐武輕聲道:“那日馬市襲殺之後,我一路追蹤那些殺手,他們與那老道碰麵後,計議要將消息傳回黑山,讓張燕增派人手再次襲殺,隻得出手將那幾人盡數除去。”

    張楚聞言無語,這老道一死,還真是黃泥掉進了褲襠裏,自己這黃天聖人的身份無解了。

    轉念一想,有些許疑惑:“既然認定我是黃天聖人,那張燕也是黃巾軍,為何要殺我?”

    “恐怕這天下想要殺掉黃天聖人的,恐怕遠不止張燕一個。”郭太斷然道。

    “此言何意?”張楚一聽趕緊問道。

    見郭太依然跪著,本不想太過熱絡的張楚,不得不上前將他拉起:“尊駕快起,坐下細說。”

    郭太見狀,和徐武相對一眼,兩人心中同時生出一種感覺。

    這黃天聖人……似乎,很怕死!

    好吧,誰規定黃天聖人不能貪生怕死呢,這本就是人性而已,郭太如此安慰自己。

    於幾案前那張坐席端坐下,郭太沉吟片刻,整理好措辭才開口道:“此事緣由,還得從大賢良師說起。”

    “張角?”張楚聞言皺眉,“他不是已經故去多年。”

    郭太點頭,“當年大賢良師起兵之事,想來你也知曉。”

    “那黃巾暴……起義,我自然知道,八州並起,天下震動。”

    聽眼前這黃天聖人,張口便要將黃巾起義稱作暴亂,徐武不禁嘴角抽搐。

    郭大眼似乎並未在意,隻是在緬懷數年之前的光景,良久之後他才長歎一聲,痛心道:“嗬,好一個八州並起天下震動!可那些被築成京觀的頭顱中,又有幾人知曉,從一開始,那便注定是飛蛾撲火一般的自戕之舉。”

    見張楚凝眉不語,他又長歎一聲才問道:“你不覺那場所謂的黃巾暴亂太過蹊蹺嗎?”

    不等張楚有所表示,他已經自顧繼續說道:“可以做到八州並起的黃巾軍,之後卻各自為戰,再無將令從大賢良師處發出。雖一時聲勢浩大,卻不過各據州郡等死而已。”

    張楚聞言默然點頭,這一點的確非常奇怪。

    黃巾之亂的確給史學界留下不少謎題,尤其以黃巾軍暴起之後各自為戰最令人費解。

    最後隻能歸之於缺乏鬥爭及用兵經驗。

    然而這一點似乎並不成立。

    早在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時,便有分兵掠地,向關中進擊的用兵策略。

    陳勝吳廣不過傭耕之徒,比之郭仲這些賣身為奴的強不了多少,加之事發突然,並無詳細計議,尚且知道這些用兵之策。

    那張角身世不可考,傳聞是個不第秀才。

    東漢一朝並無秀才之稱號,似乎傳聞不實,然而秀才並非不存在,而是因避光武帝劉秀諱,改之為茂才。

    茂才、孝廉,東漢兩大主要官員選用常科,而茂才州舉,孝廉郡舉,要比孝廉更為稀有,級別也更高。

    即便那張角並非茂才這種高大上的出身,能精通《太平經》並以之創教,顯然能識文斷字,也絕不止是粗通《急就篇》三十一章之類童蒙之書的程度,至少比之陳勝吳廣要強出多少。

    可偏偏黃巾軍起義之後,陷入各自為戰的境況,並隨之被逐個擊破。

    “可惜,因為一個叛徒唐周,大渠帥馬元義被捕殺,至為關鍵的洛陽無力起兵,大賢良師率領冀州教眾於鄴城起兵的計議也未能成行。”

    張楚聽到這裏,霍然一驚。

    如果當真按照這郭太所說,馬元義於洛陽內應,張角重兵於冀州州治鄴城起兵,其影響與在巨鹿這種小縣城起兵形勢完全不同。

    一旦州治所在的鄴城失陷,整個冀州很快便會陷入混亂,甚至周邊郡縣不費兵卒便可盡收。

    到時數萬大軍從鄴城揮師西進,經河內數日之間便可到達洛陽,甚至連虎牢關這類險隘都可避過,有馬元義在孟津關接應渡過黃河便可,那時天下恐怕真要易主。

    隻聽郭太繼續說道:“正如大賢良師當日交托遺命時所言,未能在鄴城起事,聲勢再浩大也無用,從未開始時便已注定失敗。依然傳檄天下起兵,不過是給徒眾,尤其是那三十六方渠帥一個自行尋覓一線生機的機會,廖勝於坐以待斃罷了。”

    張楚聞言默然無語,這尋覓一線生機的代價何其慘重。(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