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太史子義
字數:4091 加入書籤
張楚進大將軍府上拜謁何進,宋季於將軍府外遷馬等候。
不多時,便見張楚從府中出來,麵上明顯帶著絲喜色。
“主公可是有喜事?”宋季見狀,交過馬韁問道。
張楚點了點頭:“大將軍要招我至府中任職。”
“何進要招募主公為屬吏?”宋季聞言有些訝異。
大將軍、太傅與三公皆有開府之權,也就是漢代所謂五府。
所謂開府,便是招募人手組建一套幕僚班子,協助三公、大將軍、太傅負責天下大事的國之重臣處理事務,這些並非官身的幕僚,便被稱為屬吏。
五府屬吏雖然秩祿很低,但因效力在這幾位重臣手下,極有機會借此出人頭地正式步入官途,算是個極好的仕途門徑。
不等宋季驚訝完畢,張楚已經笑著說道:“被我以年幼為名推脫掉了,如今隻需幫他打點好趙家留下的那座紙廠便可。”
宋季訝然,這意思,推脫掉這進入大將軍府的機會才是好事?
“在公門做事,便少了些許自在,諸多不便。如今我隻需幫他打理好趙家那座造紙作坊,便可借助大將軍之名狐假虎威,不必擔心那趙忠之流再來索賄豈不甚好。”張楚見狀笑著說道。
宋季聞言點點頭。
他不知道,張楚雖然要借助何進庇護,卻不想被征召為屬吏,是因為另有所圖。
大將軍府屬吏這個起點,在決心在未來逐鹿天下的張楚看來,實在太低微,這條仕途之路實在太過緩慢,他可沒功夫在何進這條注定要沉的破船上浪費時間。
而且在追逐虛名之前,張楚打算先穩固根基。
黃巾固然出路不大,但那白波黃巾的確是一支可堪一用的力量,想要在未來圖謀大事,還要把根基先紮好,既然有那黃天聖人的名頭,便不能浪費。
……
洛陽內城不可騎馬狂奔,張楚兩人隻得牽馬散步前行,剛離開大將軍府沒多遠,張楚卻又忽然停了下來。
宋季見狀也停下腳步,順著他目光看去,發現張楚正看著司徒府所在之地。
洛陽城內多是官署,大將軍府和三公府都在內城東南,事實上五府都在此地周邊,隻是如今並無太傅這一帝師職位。
宋季仔細看了看,那裏隻停著一輛馬車,並無什麽異樣。
“怎麽了?”他奇怪問道。
張楚歪了歪腦袋,似乎有些事不敢確定,最後隻猶豫道:“隨我去看看,有些許奇怪。”
說著便牽馬直向不遠處司徒府大門行去,宋季見狀立刻跟上。
來到司徒府那輛馬車前,張楚將韁繩交給宋季,彎腰從地上撿起一卷竹簡,編繩已經散亂,這卷竹簡也已被刀劍毀壞。
不過在這卷散亂毀壞的竹簡上,張楚看到了竹簡上的署名,青州刺史焦和!
青州刺史!
張楚看到這四個字,兩眼幾乎頓時眯成一條線,左手不自覺負在身後,手指不住輕點。
剛才看到那漢子用刀損毀竹簡棄之在地,又將另一人拉進馬車那一幕,讓張楚想到了一件史事。
此刻他心髒在猛然跳動,雖然時間他早已記不清,但這一切都太吻合了!
難道真有這麽巧的事情,讓自己就這麽無意給碰上了?
正在盤算間,馬車中出來兩人。
其中一人與宋季身量相當,但看上去比宋季還要壯實,尤其一雙長臂,讓人一看便知極其孔武有力,正式剛才張楚看到拔刀毀竹簡那人。
“你是何人?”那人見張楚手中拿著的竹簡,不由麵色微變。
毀壞公府卷宗,是個不小的罪名,還沒來得及逃離,便已經被人發現。
“足下又是何人?”張楚笑眯眯回道。
“這如何是好!”孔武大漢身旁那名儒士打扮的中年人見狀歎氣道。
“此事早晚必然暴露,你我本就要各自逃命,有何可擔憂。”大漢聞言說道,“你先走便是,此處我來處理。”
那中年儒士聞言則直接反身上了馬車,看了眼張楚便駕車而去。
見馬車已經離去,那大漢便要去牽拴在一旁的黃驃馬,靜看中年儒士離開的張楚,此時卻笑道:“我方才見足下砍折了這州府公文。”
“你待如何?”那人聞言停下腳步,看向張楚的眼神中帶著威脅,“我勸你不要多事,不信你便出聲試試,在你引來這司徒府賊曹前,我便可將你擊暈在地,安然離去。”
張楚聞言將竹簡丟棄在地:“你以為我要引賊曹來捉你?此事隻是你青州州府與郡縣之事,何必我來多事。我不過是提醒足下,你毀了這公文之事早晚要事發,怕是要為州府不容,不知打算何去何從?”
那人上下打量張楚:“你我陌路,問此作甚。”
“剛才離去那人駕車而來,足下卻是騎馬而來,可見你二人絕非一路。那公文雖然毀壞,我卻看得大概,這是青州刺史與東萊郡守有嫌隙,足下想必是受郡府所托而來。”張楚笑道。
大漢聞言挑打量了下張楚,沒想到麵前這少年竟判斷的如此準確。
“我雖孤陋寡聞,卻也聽說那青州刺史焦和是個昏聵之輩,想來足下必是俠義之舉,敢於這公府門前毀壞公文,也非常人所有之膽量,讓人心生敬仰。”
“過獎!”大漢被張楚一陣恭維,頓時麵色緩和些,“足下所言甚是,那焦和隻知貪斂錢財,倒反汙我郡守,實在不堪。”
“不過,你為郡府毀壞州府公文,終歸觸犯朝廷律法,那青州刺史也容不下你,怕是不久便要著人緝捕,青州你是回不去了,恐怕從此要流落在外避禍。”張楚說道。
大漢點點頭:“坦蕩道,不瞞足下,等回郡中回稟了差事,我便打算去邊地尋一處容身之所。”
張楚聞言搖頭:“剛才州府之人失了文書,也有罪在身,但終歸有因由,你就不怕他不去避禍,而回去稟明州府?倒時候你返回青州怕要即刻被捕。再者北方邊地貧瘠苦寒,南方則瘴氣彌漫,可不是什麽好去處,倒不若留在這洛陽。恐怕也無人想到你會逗留此處,此地反而最是安全!鄙人雖非巨富大貴之家,也還供養的起足下飯食!”
“這!”大漢聞言猶疑道。
“足下這是看我張楚像個小人?還是無膽留在洛陽!”張楚假作生氣道。
大漢聞言嘴角掛笑,拱手道:“足下是個豪爽之人,那太史子義卻之不恭!”
果然是太史慈!
竟然真的被自己三言兩語留下了!
張楚心中喜悅已經無法言表。(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