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蒙仲與田章(三)【二合一】

字數:1736   加入書籤

A+A-




    樗裏疾,即嬴疾,因居住在秦國的「樗裏」,是故被稱為樗裏疾、或樗裏子。

    論出身,嬴疾乃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庶子,「秦惠王嬴駟」同父異母的弟弟。

    秦孝公與秦惠王父子,皆是秦國的明君雄主,相比較趙國的雄主「趙肅侯趙語」,秦孝公更為傑出,他重用「衛鞅」實施變法,努力治理國家,為今日秦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說父輩是秦孝公更為出色,但他們的繼任者,即秦孝公之子秦惠王嬴駟,與趙肅侯之子「趙武靈王趙雍」,在才能、膽略確實不相上下,但非常關鍵的是,秦惠王嬴駟年僅四十六歲便過世了,他過世的時候,趙武靈王趙雍剛剛二十九歲,正值壯年。

    正因為秦惠王嬴駟的過世、且之後的繼承者「秦武王嬴蕩」因為跑到周國舉鼎,年僅二十三歲就過世,使秦國在短短幾年內連續失去兩位君主,這才被趙武靈王抓住機會,趁機帶領趙國崛起。

    當時或有人稱,當時的趙國,是六國中唯一可以抵擋秦國西進的國家,但很遺憾的是,在十六年後,趙武靈王趙雍亦因為陷入兩個兒子的奪權內亂而喪命,死時年僅四十五歲,這讓人不禁為之感歎上天不佑賢君,秦惠王如此,趙武靈王亦如此。

    再說嬴疾,秦惠王嬴駟初繼位後,做了兩樁事,第一樁,即殺掉商君衛鞅;而第二樁,即提拔他所信賴的兄弟嬴華、嬴疾二人,授予兩者兵權,協助他統治國家。

    當時秦人皆稱,嬴華勇武、嬴疾多智,這兄弟倆,都是秦惠王嬴駟當初最倚重的左膀右臂。

    秦惠王八年時,正值「齊楚爭雄」的階段,當時曾強橫一時的魏國,因為馬陵一戰徹底衰弱,而齊國則強勢崛起,因此魏相惠施促成了「徐州相王」,使秦魏相互承認對方的王位,且以「一同合力討伐楚國」為條件,使齊國同意與魏國結盟。

    然而此事卻引起了楚國的極大憤怒,於是在次年,楚國的君主楚威王,便親自率領大軍征討齊國,當時齊楚兩國在徐州展開大戰,最終齊國戰敗,楚國步入了巔峰時期,實力空前強大。

    不過因為齊相田嬰親自出麵勸說楚威王,楚齊兩國最終和解。

    而此時,見楚國竟然擊敗了齊國,魏韓兩國便立刻倒向楚國,並勸說楚威王討伐秦國,試圖借楚國的力量來抵擋秦國——畢竟這會兒,正是大丈夫張儀在魏國大出風頭的時候,魏國雖然死扛著不肯屈服秦國,但也被秦國打地極其被動,因此希望借助楚國的力量來對抗秦國。

    於是在公孫衍的組織下,楚、齊、趙、魏、韓、燕六國以及後來加入進攻秦國行列的義渠,很快就形成了七國合縱討伐秦國的局麵,秦國麵臨自秦惠王嬴駟繼位以來最大的危機。

    在這等危機麵前,秦惠王始終沒有屈服,他任命近幾年在攻打魏國的戰爭中逐漸展露頭角的嬴疾擔任主將,率領秦軍抗拒諸國聯軍的進攻,最終艱難擊退了各壞異心的聯軍。

    至此,嬴疾與嬴華兄弟名聲大漲。

    而在此期間,魏韓兩國見合縱戰敗,再加上有張儀出使魏國,頻頻對魏國施加壓力,導致魏、韓兩國再次倒向了秦國。

    為了對抗秦、魏、韓三國聯盟,楚國決定與齊國結盟,以默許齊國占領即將發生「子之內亂」的燕國為條件,換取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