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一章 狄青的騎兵戰術

字數:5305   加入書籤

A+A-


    派狄青部南下,是乾元接收空桑郡至關重要的一環。

    狄青此番率部南下,職責有二。

    其一,協同空桑軍,打退流沙國大軍,收複空桑郡失地。

    其二,戰後駐守空桑郡。

    狄青部的存在,既是對抗流沙國,同時也是對空桑郡內部的一種震懾,直至協助五兵司,完成對空桑軍的整編。

    關鍵時刻,乾元還是信任老部隊。

    …………

    十月二十四日,淩晨。

    為了不被流沙國密探察覺,即便在進入空桑郡之後,狄青部都是以旅,甚至營為單位,各自分散開,沿著不同路線南下。

    再在熊耳府集合。

    空桑郡西靠祖龍山脈,北麵被橫斷山脈阻攔,東麵跟出雲國的司幽郡以流沙河為界,南麵就是流沙國王城所在的流沙郡。

    包括首府空桑府在內,空桑郡下轄五府之地,北麵是空桑府跟橫斷府,南麵一字排開,從西至東,分別是丙山府、柴桑府以及熊耳府。

    流沙國占領的,正是最中間的柴桑府。

    為了拱衛首府安全,防止流沙國軍隊奇襲空桑城,空桑軍主力部署在丙山府一帶,最東麵的熊耳府隻有不到一萬大軍。

    狄青部自打入關之後,就沿著流沙河一路南下。

    流沙河是由淯水、汸水等多達十數條,或發源於祖龍山脈,或發源於橫斷山脈,或發源於其他名山大川的地方河流,匯聚而成。

    一路南下,匯入南海。

    同時,作為東大陸最寬、最長的河流,湍流不息的流沙河,自然也就成了流沙國跟出雲國之間的天然邊境線。

    兩國百姓,共飲一河水。

    進入熊耳府之後,狄青命令部隊加快行軍速度,直取柴桑城。流沙國的主力大軍,就駐紮在柴桑城外。

    “大帥,咱們不去跟駐紮在熊耳府的空桑軍匯合嗎?”問話的是西南兵團第三師團第一旅旅帥羅士信,黑甲紅袍,手持玄鐵長槍,威武不凡。

    剛到不久就有大仗要打,年輕的羅士信顯得很激動,連帶著身下的坐騎——紫瞳魔虎,都精神抖擻,凶相畢露。

    經過兩年培育,靈獸苑內豢養的龍馬跟紫瞳魔虎,數量都翻了一倍不止,軍中營正及以上將領,都可選一匹作為自個兒的坐騎。

    越是高等級的妖獸,成長時間就越長。

    因此,雖然靈獸苑聘請了大量半妖馴獸師,但是龍馬跟紫瞳魔虎距離大規模列裝軍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靈獸苑下一步的目標,也不過是讓軍中百將也能擁有這等高級坐騎。

    狄青騎乘的卻是一匹藏青色龍馬。

    說來有趣,選什麽坐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該名將領的秉性,比如羅士信,崇尚武力,喜好暴力,自然喜歡紫瞳魔虎這等粗狂坐騎。

    狄青性子沉穩,卻是更加青睞性情溫和的龍馬。

    “不必匯合,那反倒麻煩。”

    狄青一貫寡言少語,卻是沒對羅士信做過多解釋,麵具之下的臉一如既往的毫無表情,隻是那雙黑眸卻是如狼一般。

    “末將明白!”

    羅士信卻是聰慧,一點就透。

    如果此時去跟空桑軍匯合,即便有萬化門弟子做擔保,雙方仍舊無法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基本的信任。

    驟然聽聞此事,反倒會讓空桑軍將士無所適從。

    如此,空桑軍能在戰場起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與其如此,不如最大限度地發揮第三師團的隱蔽特性。

    等到狄青部出現在柴桑城外十裏處時,流沙國大軍對此還一無所覺。

    接到休戰命令之後,流沙軍就進入全麵休整狀態,士兵無故不得離開軍營,隻能在營房周圍活動。

    也有那有手段的將士,借故到城裏瀟灑去了。

    上至流沙軍統領段奎,下至普通士兵,大家都相信,戰爭已經結束,剩下的就是一些掃尾工作,跟他們不相幹。

    將士們完全處在放空狀態。

    憋的難受的士兵幹脆在軍營中賭博,以為消遣。軍官們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更是參與其中,玩的是不亦樂乎。

    偌大的軍營,儼然成了一處鬧市。

    因此,就算統帥部接到下麵匯報,說有一支身份不明的隊伍在柴桑府境內流竄,也未引起統帥部的重視,隻以為是出來打秋風的毛賊。

    統帥部隻派出一支清剿小隊,便算了事。

    第三師團臨時駐紮地。

    狄青召集五位旅帥,開始部署作戰任務,“羅士信,劉克璋!”

    “末將在!”

    兩人迅速出列,皆神情興奮。

    “著你二人,率領所部,繞道,從敵軍營地東麵發起攻擊。”狄青下令。

    “末將遵命!”

    “裴行儼,王爽!”

    “末將在!”

    “著你二人,率領所部,從敵軍營地西麵發起攻擊。”

    “末將遵命!”

    “青木!”狄青最後點了半妖小將之名。

    “末將在!”

    “著你率領所部,同樣繞道,從敵軍營地北麵發起攻擊。”

    “末將遵命!”

    青木臉色激動的漲紅,這是半妖小將出道以來,第一次獨自領兵作戰,想想都熱血沸騰。

    狄青卻是把五個旅分為三路,從三個不同方向發起攻擊。

    膽子真不是一般的大。

    要知道,眼前的敵營可是駐紮著流沙軍主力,保守估計也在三萬人以上,而狄青部滿打滿算才12500人。

    流沙軍同樣是百戰之兵,精銳程度並不比狄青部差。

    以弱勢兵力行圍剿之事,這等極度冒險的戰法,實難想象,會是狄青這等將領使出來的。

    殊不知,這不過是狄青對騎兵戰術的一種靈活運用,鄭重交待道:“諸將謹記,出擊之時,要安排人在後方製造沙塵、喧囂,多打旗幟,營造出浩浩大軍來襲的態勢,讓敵人無從判斷所部數量,明白嗎?”

    “明白!”

    五位旅帥齊齊點頭。

    有的是真懂了,比如羅士信、裴行儼;有的一知半解,比如劉克璋、王爽;有的完全不懂,隻顧照做,比如青木。

    狄青也不去管,隻要他們認真執行軍令就行。

    他如此安排,就是要讓敵軍以為來襲的不僅是第三師團,還有分別駐紮在丙山府跟熊耳府的空桑軍。

    看似冒險,其實是很穩妥的。

    分配妥當之後,狄青抬手,手腕上卻戴著一塊黑色機械手表,“七時一刻,三路大軍同時出擊。現在,對表。”

    刷的一下,五位旅帥齊齊看向手腕,卻是戴著同款腕表。

    這又是乾元的一大創舉。

    越是深入了解戰爭,乾元就越是意識到,時間準確性對戰爭的重要性,一塊不起眼的腕表,甚至可能決定戰爭的勝負。

    比如現在。

    如果沒有腕表,很難想象,互相隔著十餘裏的三路大軍,如何能在同一時間發起攻擊。

    隻要稍有偏差,攻擊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唯一比較窘迫的是,這些腕表是乾元之前兌換的,隻有十來塊,係統升級之後,卻是沒了這一功能。

    因此,狄青他們佩戴的腕表,嚴格來講,屬於“公用物品”。

    誰有戰事,就交給誰使用。

    為此,乾元已經提請工業曹,準備在招搖城建立禹餘天第一家腕表廠了,相信用不了多久,手表就能成為帶兵將領的標配。

    對表之後,各部開始行動起來。

    狄青則在親兵護衛下,選了一處山頭,設立前線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