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三章 餘波為了(謝“蕭子瞻”賞)

字數:4744   加入書籤

A+A-


    “王上,我們還沒輸,還有機會。”眼見流沙王徹底喪失鬥誌,梅裏奇再次站了出來,替流沙王鼓勁。

    “機會?還有什麽機會?”

    流沙王滿是不信,說出的話都是有氣無力,一下就蒼老了很多。

    梅裏奇道:“空桑郡到底是王國的,眼下被萬化門送給大乾,當地百姓會怎麽想?他們一定會鬧起來,這就是機會。

    “另外,秦王越強大,楚王跟魏王對秦王的忌憚就越大。隻要操作得當,未嚐不能同時聯合楚王跟魏王,將秦王扼殺。

    “將來,就算不能攻入大乾,奪回空桑郡,實現王國一統,還是有很大機會的。所以說,我們還沒有輸。”

    流沙王聽了,無神的雙目總算是閃過一絲亮光,喃喃道:“愛卿說的對,我們還沒輸,也不能輸。本王還能鬥,我就不信,贏不了一個小小秦王。”

    “正是如此。”梅裏奇振奮道。

    君臣二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堅定,這一場大戲,還遠未到結束的時候......

    …………

    相比流沙國,身為當事方之一的空桑郡,反應卻是慢了一拍。

    直到發生在柴桑府的大戰結束,澹台雄才在宗門內部,宣布歸入秦王麾下一事,同時通知空桑軍結束休整,立即進入戰備狀態,預防流沙國的反撲。

    雖然這種可能性非常低。

    流沙軍主力被狄青部殺的支離破碎,根本無力在短時間內再啟戰端。

    除了柴桑府,其他府的百姓甚至都不知曉此事,從頭到尾,他們既不知道流沙國跟萬化門的談判,也不知曉其中的變故。

    還以為戰爭突然停了。

    而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騷亂,乾元並未急著撤換澹台雄,仍舊由澹台雄擔任空桑郡守一職,負責相關善後事宜。

    整個空桑郡,除了多出一支西南兵團的軍隊,似乎並未有其他變化。

    這當然隻是表象。

    在大戰塵埃落定之後,相關工作已經在秘密展開。

    最緊要的,自然是對空桑軍的整編,這也是乾元最不放心的一塊,他擔心澹台雄控製不住局麵。

    隻有掌控了軍隊,才能穩住空桑郡,不給別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機。

    因此,在收到狄青的電報之後,乾元在第一時間,派遣郭嘉跟嶽雲兩人,作為秦王府特使,進入空桑郡,負責軍隊整編事宜。

    大戰過後,包括傷員在內,空桑軍還剩三萬餘人。

    看似規模還不錯,實則裏麵有很大一部分士兵,是澹台雄在開戰之後,緊急招募的新兵,有的甚至都還沒機會上戰場。

    原則上,乾元準備把空桑軍壓縮之後,整編為西南兵團第四、第五師團。

    之所以安排嶽雲協助郭嘉整編軍隊,自然是因為嶽雲是乾元圈定的西南兵團第四師團的師團長人選。

    說起來,周青跟嶽雲是封地資曆最深的兩位旅帥。

    此番乾元選嶽雲而舍周青,到不是因為周青武道根基受損,至今都還停留在武宗中期。

    不像嶽雲,此時已經是武宗後期強者。

    更重要的原因,是相比周青,嶽雲有著更大的成長潛力,具備成為一員名將的所有素質。

    相比之下,周青就要遜色一點,執掌一個師團有點勉強。

    跟周青類似的還有唐四方、狂刀張放、耿彪等將領,甚至就是在召喚係將領中,類似秦瓊、華雄等人,也未必能掌控一個師團。

    他們的晉升,已經遇到了天花板。

    帶兵打仗不是僅憑經驗就行的,天賦也不可或缺,在這方麵,召喚係將領還是占優一些,更容易培養出好苗子來。

    至於西南兵團第五師團的師團長人選,乾元定了現任空桑軍統領陳世傑,也是一位武宗後期強者。

    陳世傑的水平,最多隻能算是及格線以上,算不上有多優秀。

    之所以讓陳世傑執掌第五師團,自然是乾元存了安撫空桑軍之意,不至於讓空桑軍舊部寒了心。

    否則,整編之路勢必不會順當。

    蓋因這次整編,空桑軍並非西南兵團的戰俘,而是被澹台雄“送”給乾元的,到底威懾力不足啊。

    乾元也隻能使用一點懷柔手段了。

    不僅如此,乾元還讓五兵司對原空桑軍舊部,加發兩個月的軍餉,對陣亡將士也好生撫恤,不可謂不用心了。

    懷柔手段之外,乾元也準備了一些預防措施。

    未免空桑軍尾大不掉,乾元決意,讓空桑軍跟狄青部打亂重組,以最大限度地消滅軍中之軍,派中之派的苗頭。

    不服從者,乾元授權郭嘉,可先斬後奏。

    …………

    在完成對空桑軍的整編之前,空桑郡將一切照舊。

    甚至就連萬化門,乾元都沒急著要求其解散,而是給了澹台雄充足的時間,去做門人的思想工作,講明、講透秦王府給予的安置政策。

    總的原則就一個:“緩跟穩”。

    乾元深悉“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反正眼看就要進入十一月,寒冬來臨,周邊勢力即便有什麽想法,也無法實施。

    這就給了乾元充足的時間,去消化空桑郡。

    也正是因為乾元的穩妥策略,沒給流沙國留下什麽太大的機會,策劃的幾場叛亂,都被郡守澹台雄會同當地駐軍,輕描淡寫地化解了。

    這又顯示了澹台雄的高明之處。

    就在這期間,乾元“吞下”空桑郡的消息,也悄然在帝國,甚至整個東大陸傳播開來,讓好事者很是震驚。

    對帝國百姓而言,隻是感到稀奇,最多是多了一點談資,並未有想象中的熱議,或者振奮之類的。

    蓋因眼下的帝國已然支離破碎,帝國百姓對帝國的命運感到非常的悲觀,哪裏還有心情去顧及帝國之外的事情。

    甚至有百姓痛斥乾元,說乾元既有精力去流沙國弄權,何不集中力量,協助朝廷,盡快平定雙王之亂?

    此等言論雖然不占主流,卻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乾元的形象。

    至於誰是幕後推手,卻是無從知曉。好在乾元並不如何介意,民心這東西,說重要它也重要,說不重要,也大可不用理會就是。

    做好自個兒的事情,任憑外人說去。

    而這其中,最鬱悶憋屈的,莫過於楚王乾恪了,他都答應流沙國夾擊乾元了,不想流沙國卻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

    “這他娘的叫什麽事啊。”楚王就差罵娘了。

    眼見乾元的勢力,在短短一年之內像滾雪球一般,從一開始的三府之地,迅速壯大到三郡之地,楚王心中的不安是越來越強。

    有這樣的鄰居在側,晚上睡覺都不安穩啊。

    見此,謀士賈詡安慰道:“殿下大可不必過度擔心,空桑郡歸入秦王府,對殿下未必就是什麽壞事。”

    “怎麽說?”楚王好奇問。

    賈詡道:“流沙王絕對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角色,這次吃了這麽大的悶虧,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如果能讓流沙國,把秦王府的主要精力都拖在空桑郡,讓秦王無暇顧及帝國內部。那麽,對殿下而言,豈不是好事?”

    楚王聽了,摸了摸下巴,眼睛一轉,笑道:“也對哈,十五弟想開疆拓土,那就讓他折騰去吧,別礙著我的事就行。”

    話雖如此,可心中到底還是不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