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風向倒轉,誰是弑兄之人?

字數:5850   加入書籤

A+A-


    朝廷不斷往乾元身上潑髒水,但乾元巋然不動,也是讓人無奈。

    就這樣,

    帝國在詭異氣氛之中,過了一個詭異的春節。

    期間,因著南疆都護府並未向楚王封地派出一兵一卒,沒有表現出哪怕一絲覬覦昆吾郡跟會稽郡的意思,讓流言變得不再那麽有殺傷力。

    百姓又不傻。

    隨著乾元漸漸洗刷嫌疑,各種陰謀論又甚囂塵上,倒是楚王乾恪之死,這件事情本身並未獲得重視。

    著實諷刺。

    而隨著時間推移,楚王府失其主,楚王乾恪又跟乾元等皇子一樣,並未早早留下子嗣,讓封地人心浮動。

    同樣,負責拱衛會稽郡,跟海妖廝殺的楚王軍三個師團,也因著後勤保障不力以及軍心不穩,連連吃虧受挫。

    一時間,會稽郡竟有陷落之風險。

    到了這個時候,會稽郡百姓倒是盼著乾元能率部接管會稽郡,他們才不管是哪位封王的領民,活著才是硬道理。

    隨著局勢惡化,甚至有會稽郡百姓千裏迢迢跑到招搖城請願。

    可惜,乾元依舊不為所動。

    …………

    三月初一,神都。

    “難道,這事真不是十五弟幹的?”眼見乾元態度如此堅決,新帝乾慎也有些拿捏不準了。

    這讓新帝起了別的心思。

    如果朝廷能順勢收回昆吾郡跟會稽郡,那歸在朝廷名下的就有五郡之地,雖然跟乾元的封地還有一點差距,但已經不是量級上的對比。

    加之收服楚王軍之後,朝廷軍隊的規模將是乾元麾下軍隊的兩倍有餘。

    這將極大地改善朝廷眼下之處境。

    不僅如此,朝廷隻要操作得當,再玩弄一些手段,借著妖族入侵的危機,說不定還能趁勢收回魏王、燕王名下的封地,從根源上杜絕乾元篡位。

    簡直是大逆轉。

    這對新帝而言,可是天大的誘惑,他可沒有乾元那樣的定力,能一直看著嘴裏的兩塊肥肉,一點都不動心。

    “不管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新帝乾慎終於下定決心。

    …………

    三月初五,朝廷的旨意便送到楚王府。

    按照當初朝廷跟魏王、楚王達成的協定,在楚王乾恪死後,歸在楚王名下的封地就隻有昆吾郡,會稽郡將重新收歸朝廷治下。

    從法理上講,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楚王府群龍無首,自然也沒有人不識趣地站出來反對。

    如此,到了三月初八,在朝廷授意下,東鏡軍團統領戰天,率部進駐會稽郡,同時負責整編駐紮在會稽郡的楚王軍。

    朝廷也順勢調整東鏡軍團防區,讓出姑射郡交由北境軍團駐紮,轉而負責東海郡跟會稽郡的防務。

    這讓朝廷越發遊刃有餘。

    朝廷此舉合理合法,又是在楚王乾恪死後四個月才辦理,吃相也不怎麽難看,在帝國上下也就沒招來什麽非議。

    就連魏王乾泰都不能說什麽,隻是有點兔死狐悲罷了。

    而事情還有後續。

    眼見收回會稽郡如此順利,新帝乾慎信心大增,幹脆也不等了,在三月十五日,又給楚王府發去一道旨意。

    言明,因著楚王乾恪生前並未留下子嗣,按製,朝廷將收回昆吾郡這一封地,同時將楚王府遷回神都。

    當然,為了照顧楚王乾恪,新帝乾慎非常仁慈的從宗室之中,挑選了一位皇子過繼到乾恪名下,承襲了他的爵位。

    不至於讓乾恪這一支斷了後。

    而按照《大乾律》,除“世襲罔替”者外,後代承受爵位將自動降一等,自然而然的就下了楚王封號,改為親王。

    反正對那位幸運兒而言,能承襲親王爵位已經是大賺特賺了,還特意上奏,對著新帝歌功頌德。

    很是上演了君臣和諧的一幕。

    就這般,短短半個月的時間,新帝連削帶打,輕而易舉地就收回兩郡之地,連帶著還為朝廷減去一個封王。

    著實讓人刮目相看。

    …………

    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已是四月。

    帝國百姓赫然發現,在這一幕大戲中,受益的並非之前傳的沸沸揚揚的秦王,而是朝廷成了最大利益者。

    陰謀論者,總是喜歡從結果反推動機。

    誰是既得利益者,誰就有著最大的作案動機,如此一來,新帝乾慎一下成了殺害楚王乾恪的最大嫌疑人。

    就在這時,神都流傳起這樣一則流言。

    說新帝雄才大略,立誌要剪除地方藩王,還帝國於真正一統,除了楚王乾恪,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魏王乾泰,或者燕王乾佑。

    又或者是秦王乾元。

    流言傳的是有鼻子有眼,很快就從神都擴散到帝國上下,讓一眾吃瓜群眾聽的是津津有味。

    當然,也掀起一陣軒然大波。

    事情發展到後麵,不僅是百姓在私底下傳,甚至有禦史上奏,明目張膽地彈劾魏王、燕王以及秦王,請求朝廷撤藩。

    禦史的彈劾,等於將暗中之事擺到了台麵之上。

    …………

    夜,大乾皇宮。

    “混賬,可惡,愚蠢!!!”

    禦書房內,之前還春風得意的新帝乾慎,此時卻憤怒的像一頭獅子,將禦史呈上來的彈劾奏章丟得滿地都是。

    如果可以,新帝恨不得將這些禦史一一杖斃。

    真是一群豬隊友!

    問題是,新帝什麽也不能做,他真要杖斃了這些禦史,那豈不是在向天下百姓宣示,他做賊心虛嗎?

    那樣一來,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流言發酵、禦史彈劾,一係列的變故,徹底打亂了新帝的陣腳,他怎麽也沒想到,事情突然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明明之前還很順利啊。”新帝很是鬱悶。

    流言將新帝架在半空,很是難受,他都不知道該如何麵對魏王、燕王的質疑,任何的辯解,在“事實”麵前都是蒼白而無力的。

    …………

    太華郡,魏王府。

    這段時間,魏王乾泰的心情也很不好,楚王乾恪之死,等於在他心口捅了一刀,想想都疼。

    這下,他兩個守望相助的人都沒了。

    “十四弟,你說,這事到底是不是陛下做的?”魏王臉色陰沉,一開始他也懷疑乾元,可事實證明,乾元根本就什麽也沒做。

    沒理由說,殺了人,卻不去收割勝利果實啊。

    這跟乾元一貫的貪婪明顯不符。

    “這也不太像陛下的風格啊。”十四皇子,敦親王乾惲也很是困惑,“陛下這麽做,難道就不怕激起兵變?”

    “風格?嘿。”

    魏王乾泰表情玩味道:“你難道沒聽說,陛下最近性情大變,動不動就打殺宮女泄憤,指不定就做出什麽瘋狂的事情來。”

    “這……”

    敦親王雖然覺得整件事情都透著蹊蹺,可也無法反駁魏王的話。

    一時竟有些語結。

    魏王繼續道:“我看啊,陛下定是被十五弟給刺激了,狗急還跳牆呢。他這是鋌而走險,要將危機扼殺在搖籃。這不,讓他成功了。”

    魏王現在是越發篤定,這一切都是新帝乾慎策劃的。

    實在太歹毒了。

    “那,三哥,你準備怎麽辦?”敦親王乾惲問。

    魏王臉上閃過一絲苦笑,自嘲道:“還能怎麽辦?我啊,現在就是別人砧板上的一塊肉,隻剩下任人宰割的份了。”

    燭龍國的入侵,徹底動搖了魏王在西境的統治,這位原本豪氣衝天的封王,似乎也沒了之前的壯誌豪情。

    很是頹喪。

    敦親王建議道:“三哥,或許,咱們可以跟十五弟聯絡一下。”

    “找他作甚?”

    魏王雖然對新帝的手段不齒,但是對乾元同樣沒有好感,他可沒忘記之前還沒乾元狠狠宰了一筆。

    心裏記仇著呢。

    “如果陛下真要撤藩,那豈能坐以待斃?不如跟八哥、十五弟一道,去向陛下討個說法,讓陛下承諾,永不撤藩。”

    頓了一下,敦親王悠悠說道:“我就怕,陛下會順應’民心’啊。”

    “……”

    魏王一下沉默,良久才道:“你說的沒錯,是不能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