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章 望洋興歎

字數:3018   加入書籤

A+A-


    一個毛頭小子或許會在某些事情上打破砂鍋看看究竟,但陳望中這個閱盡滄桑,經曆過人世繁華,在失敗和成功輪番的雜糅中隻剩得孑然一身的男人,自然不會對有關俞鴻亮那或多或少,隻知道些皮毛和猜測的過往,始終揪著不放,偏要和他聊個痛快問個明白。

    初次見麵的一眼之緣,陳望中在那雙眼睛中看到了深埋的故事。洛州的幾日之行,言談舉止,舉手投足的無意流露,酒店裏那晚的兩個男人淺嚐輒止的試探,無不透露著俞鴻亮盡力掩飾的曾經。曹美鳳橫空出世的飄然而來,反常的舉動更是堅定了陳望中更深層次的猜測。

    如今偶爾的四目相對,陳望中閉口不言的喝著杯中茶水,俞鴻亮抬頭之間留下一個略顯悲涼的歎息。

    “曾經發生了很多事,我也我沒想好怎麽說。”確實沒想好怎麽說的俞鴻亮,卻願意坐在這裏,和這個對自己影響頗大的年輕人,聊幾句自己願意開口的話:“我曾經說過,我是個失敗者,沒有任何誇大成份。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孤身一身從雲端跌落,感受著這個世界的冷漠和無情。之後六年我像個膽小鬼一樣待在東陽縣,沒有踏進長安一步,連想法都沒有。美鳳勸了我六年,我給她的是無動於衷。”

    俞鴻亮很清楚當自己闊別六年回到長安意味著什麽,不僅是和過去說再見,微笑著揮手和未來打招呼。他要換個活法,全新的生活注定繞不開麵前這個年輕人,有些事情時機不成熟俞鴻亮不想全盤托出,太複雜的東西還不適合麵前這個正冉冉升起的年輕人。

    將陳望中定位為未來合作夥伴的俞鴻亮,想給陳望中這些天來積累的有關於自己的疑問,一個足夠滿意的答案。

    陳望中上學的時候,就算數理化考了倒數,語文也是班級前列。俞鴻亮模棱兩可的話,也讓他在簡單的閱讀理解中,大致明白了有關俞鴻亮的來龍去脈。

    他沒資格去評價別人的人生,也不會自以為是的用簡單的對與錯去給個粗淺的結論,他隻是道:“亮哥,我曾經想到過你有過不堪的過去,但沒想到這麽殘酷。”

    或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殘酷,這兩個字眼沒有讓俞鴻亮臉上的表情有一絲一毫的變化:“都過去了,望中。”俞鴻亮猛然抬頭:“你知道,在你身上我最看重的是什麽嗎?”

    陳望中自然不會自戀到認為俞鴻亮這樣經曆過人生大起大落的人,會因為自己解開心結。

    他回應著俞鴻亮帶著幾分悲切的目光:“不清楚。”

    “你幾乎具備了一個成功人士的所有條件,魄力,膽子,敏銳的嗅覺,超強的執行力,當然還有不俗的頭腦。我沒見過這種年輕人,我想跟著你一起看看,你的未來是什麽樣的。”

    陳望中沉默著了一會,他沒怎麽想過將俞鴻亮這個有故事的男人招致麾下,為己所用。認識他這麽久,陳陳望中隻是純粹的將他當成一個可以聊幾句的朋友,僅此而已。說到底,陳望中還不夠了解他,一個不夠了解的人,陳望中不會慷慨的揮霍橄欖枝。

    看到陳望中沒說話,自顧自的俞鴻亮單手放在桌子上,往後靠了靠:“隻有兩種人值得信任,足夠理解的人和有被利用價值的人。目前來看,我隻能是第二種,你有顧慮那很正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也是在投資,從你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麽說的話,你應該能明白我的意思。”

    陳望中知道,就算自己依然有疑慮,也沒辦法拒絕俞鴻亮這番誠意滿滿的話,他爽快的答應了。

    中午的聚香樓人挺多,兩人多喝了幾杯,俞鴻亮問他對最近席卷亞洲的金融風暴的看法。

    陳望中照實直說:“西北內陸影響較小,以目前經濟的發展速度國家能扛得住,我們老百姓也沒什麽好擔心的。”

    零八年的風暴讓他差點沒挺過去,九七年又算得了什麽。那時候他經曆著創業的關鍵時刻,親身體驗著那段時間的殘酷陣痛。

    “那你覺得接下來什麽行業更有發展前途,更應該關注?”俞鴻亮繼續問他。

    陳望中沒有思考脫口而出:“房地產。”

    雖然說出了這三個字,可陳望中心裏的感覺五味雜陳,絕對沒有一個重生者守著一座金山的無盡喜悅。

    從九七金融風暴開始,堅持不貶值的人民幣讓中國經濟承受著空前的風險和壓力。最明顯的就是出口下降,商品庫存增加,國內消費需求不振。到了九八年,國企改製,複雜的經濟形勢等一連串的事情才有了丞相那句“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

    那時候拉動內需成為了最有效提振經濟的方式,於是房地產政策在九八年迎來大鬆綁,王石,潘石屹後來在中國地產界叱吒風雲的大佬,也是在那一年開始騰飛。

    然而陳望中望著這塊大蛋糕,此時也隻能望洋興歎。拿地,各項手續,海量的資金,銀行信貸……和房地產有關的方方麵麵,如今的陳望中全都沒有。

    蛋糕再好看,味道再好聞,吃不到終究是臭不可聞。

    在東陽縣蝸居六年,對未來大勢的預測遠不如陳望中的俞鴻亮,初聽這話還是帶著滿臉的疑問:“金融海嘯的影響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內需不振,房地產的需求已經降至冰點,未來的房地產可能迎來爆發嗎?”

    陳望中既不會晦澀的經濟學原理,也沒有十足的理由說服還看不到幾年之後大勢的俞鴻亮,他隻能告訴他,他的直覺一向很準。

    國家大勢對兩個還在社會底層掙紮的普通人來說,還隻局限於紙上談兵式的指點江山,兩人能力範圍內要辦的事,下一步怎麽走才是首要考慮的。

    造房子陳望中還沒能力參與,但和地產有關的行業,倒是有著提前布局的價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