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良性循環

字數:4337   加入書籤

A+A-


    工部尚書杜鬱蔥現在是六大部中最感充實的一位尚書,工部從來沒有如此受重視過,以至於就算天天忙得沒空安慰府中的娘子,心情也還依然亢奮。

    此刻他正跟在曾陽的身邊視察西水河畔巨大的工地。整個西水河畔一片繁忙,建好的操作間內正在忙著生產,沒有建好的正處在繁忙的施工之中。

    大多數的廠房結構都很簡單,水泥和鋼筋還沒有生產出來,隻是用磚石壘砌起一個框架,然後用木材架梁,上方用草泥封頂,泥瓦覆蓋。

    曾陽現在要求的是速度。

    冶煉車間總體叫冶煉司,根據功能不同,這裏分了四五個車間,廠房都很巨大。曾陽將兵器坊也搬到了這裏。

    這裏能很快開工是因為有基礎,簡單的冶煉和鍛造在民間早就開始了。

    現在曾陽帶著杜鬱蔥視察的就是兵器坊。他要為新成立的特戰大隊打造一批趁手的兵器。

    特戰隊麵對的不是戰場上大兵團的拚殺,武器不能太長太重,要攜帶方便。綜合考慮,主戰武器還是以腰刀和弩機最為適合。

    弩機是耗費曾陽心血最大的一件武器。他結合現代理念設計的弩機可以分三段連射二十一支弩箭,弩箭用的是金屬,在一定的距離內,它甚至可以比美半自動步槍。

    輔助武器是每人兩把現代意義上的野外生存刀。

    至於鉤鎖等是按小組配給。還有些可以戴在手上的小東西,曾陽把它們當做了特戰士兵的秘密武器,要求師傅們製作的一定要鋒利而精美。

    暫時的配備隻能如此了,一是一些想法在現有的手工作業下生產不出來,再是時間來不及,必須要在大軍開啟整個帝國大拉練前配給到部隊。

    圖紙和工藝要求當然是曾陽給出的,他見識過太多從古至今的刀劍,實用和美觀都要兼顧到。至於“鋼口”的要求,曾陽也給出了小小的改良配方,最主要的還是靠師傅們的鍛造工夫,千錘百煉出精品。

    這裏視察指導了一番後,曾陽帶著杜鬱蔥來到了製衣坊。這個新建的製衣坊暫時隻生產“軍服”。

    布料是棉紡粗布,印染成叢林綠,樣式仿現代士兵作戰服,最大的要求是寬鬆結實口袋多。

    軍靴就比較奢侈了,以多層牛皮粘砸縫製成底,雙層山羊皮做幫,輕柔而又結實。牛在這個時代是國家戰略物資,很緊缺,所以隻能用來做底,這還是通過下院走私過來的。

    軍鞋對士兵有多重要曾陽深有體會,花費再大曾陽也要給他的特戰隊員每人的腳上都套上一雙堅固舒適的軍靴。

    在這裏又指點了一番後,曾陽帶著杜尚書來到了那處準備攔河建壩的河岸處。這才是他今天帶杜鬱蔥來視察的主要目的。

    夢想已出發,有理想就要創造條件來實現它。

    這裏已經聚集起了一堆“專家”,都是工部找來的民間有治水經驗和擅長土木工程的高手。

    這些人已經在此實地研究考察了好多天,現在正蹲在地上用樹枝邊劃拉邊探討,時有爭論聲發出。

    皇上駕到,這些人要施禮,曾陽擺手,“繼續你們的討論,朕也來聽聽。”

    曾陽坐到一塊凸起的岩石上,雙手握著青雲手杖,“黏土(水泥)和鐵條(手工拉成的簡易版鋼筋)再有半個月就能成批生產,你們要盡快拿出施工章程。”施工要求曾陽已經給他們交代明白了,圖紙也詳細地講解過。就看這些能工巧匠怎樣施工了。

    “回皇上,草民初步商議的結果是,先用巨石截斷一半河道,改變水流方向,然後按照您給的……設計,封閉施工,待……那些東西安裝完畢,再封閉另外一半河道,並逐漸加高。攔水壩至少要保留三個放水孔。”一個老者說道。

    思路基本正確。曾陽點點頭,“重點是實際操作,既然初步的規劃已有,那就抓緊施工,隻有在不斷地嚐試中才能發現問題。開工吧,朕明日與你們一起同飲開工酒。”

    理論有了,幹起來才是王道。實際施工中總有意想不到的困難出現,那就在實踐中糾正。這不是高精尖,在這個時代,在這裏,容許出錯。

    迷你版簡易電機已經組裝完成,軸承是手工打造的,潤滑油用的是“猛火油”簡單蒸餾後剩下的“粘稠物”。迷你版水輪機還在師傅們的辛勤打造下,不日就將完成。曾陽相信試驗一定會成功。

    不管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隻要出現了一樣,接下來就是良性循環了。

    站在滾滾流淌的西水河邊,曾陽胸臆難平,他此刻確實站到了這個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北有靈氣複蘇已久的大涼和大遼,他們對東明虎視耽耽已久,一旦兩國騰出手來,吞並東明是必然的選擇。

    東西南是三邊四國,西麵的阿土國和疆拜國盡管國土麵積相加才相當於東明,但在氣勢上一直壓製著東明,十分強硬,邊境上的東明邊民時常受到此兩國的邊軍騷擾。而東明的西邊營一共隻有兩萬人馬,要照顧兩段邊境線,常常是顧此失彼。

    又因為恒帝的長期不理朝政,國庫空虛,擴軍隻能是妄想。時間長了,西邊營的邊軍也疲遝了,隻要不越過我的大營跑到明城就成。

    偵查大隊士兵帶回的消息是,此兩國最近已在邊境線上布置了重兵。這可能與得知大涼進犯東明有關。是要自保,還是趁機生出了一些企圖就不得而知了。

    這兩國在特性上與北邊的大涼和大遼毫無二致,都是標準的“好戰民族”,東明邊軍的軟弱間接地成全了三國,不然戰火早就燃起。

    但這種委曲求全的局麵隻能是局限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長期下去必然要發生質變。軟弱的綿羊對財狼始終是一種巨大的誘惑。

    南麵的南野國對東明來說是一頭大象,國土麵積是東明的五倍多。東明在巨象麵前隻能做老實孩子,乖乖聽話,每年的歲尾東明都要到南野去“走訪”,換得兩國邊境的“安穩”。

    下院的走私國主要針對的就是南野,而一些邊軍和州縣都有人參與其中,其樂融融。

    相對來說,東麵的邊境線算是最省心的,這與曹建邊的強硬手腕不無關係。當然,與幹越的妹妹是清越國的皇太後關係更大。到清越國的“走訪”每年都是丞相幹越親自率隊前往。

    國內來看,中西部地區去年大旱,饑民無數,各個州縣的執政者僵化腐敗,瞞上欺下,朝廷撥付的救災錢糧基本都被各級瓜分殆盡。

    偵查大隊士兵在手記裏這樣描寫道:千裏荒蕪,渺無人煙……州府縣衙夜有笙歌,荒郊野外餓殍遍地……常有強人出沒於荒山野嶺,斷人錢財,取人性命……同伴孔四有今日遇難……

    ……西部鄰國,國小人霸蠻,邊軍時常騷擾,甚至殺害我邊民。我們的邊軍弱小怯戰,很是窩囊……

    縱觀帝國內外,曾陽有太多的理由“發瘋”,但他的發瘋隻是按照他心中的規劃再走,暫時屏蔽掉了一些訊息的幹擾。比喻,在他看到偵查大隊士兵的手記時並沒有拍案而起,隻是平靜地向丁峰下達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旨令。

    說不可思議是因為在阿土國和疆拜國大兵壓境的時刻,他卻下令召集西邊營和南邊營的兩支大軍全部進京,竟然將邊境線整個放空。

    再比喻,他並沒有因為了解到中西部的災情而心急如火地頒布救濟令,甚至沒有提及此事。

    而丁峰這次也沒有再“潑涼水”,對於曾隊想什麽,他懂。首先能明確的一點是,他的曾隊是要對東明治本而不是治標。曾隊不會為前任恒大帝充當撲火員的,尤其是麵對東明拮據的國庫現狀。

    亂?已經夠亂了,大亂才能大治,西水城的龐大產業帝國需要無數的“饑民”來改換身份,這裏有吃有喝,你們會來的。

    至於阿土國和疆拜國,用丁峰的話來說:曾隊悶騷啊,有意而為之,就怕這兩個“崽子”不上鉤。

    曾陽在唱一曲新的空城計。(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