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一丘之貉
字數:4333 加入書籤
袁賜在柳林城內,等候南方的援兵時,陸林軒抵達安州,前去東林山莊拜訪。
領軍在奉州征戰的東路將領狄鍾泰,西路將軍鄔紀靈,段孟臧,帶軍在奉州,隆州交界處匯合。
兩支秦軍沒有北上馳援申屠秀,蓋文廣,稍作休息,馬不停蹄殺向隆州境內。
闖進隆州,兩支勁旅好似兩柄闊刀,逢山開路,遇水填橋,一路暢通。
偶爾遇到阻礙,臨時東拚西湊的烏合之眾,沒法抵抗氣勢洶洶秦軍鋒芒。
除白白送人頭外,幾乎沒有什麽意義。
約莫七八日,兩支精銳橫掃隆州中北地區,殺向袁賜所在柳林城。
奉州中部。
此處遍地沃野,秋收將近,田野中,全是等待收割的作物。
申屠秀,蓋文廣領飛熊軍抵達此地,遭遇北上的俞常雄阻擋。
飛熊軍,虎賁軍,在此數次交鋒,互有勝負。
目前,申屠秀,蓋文廣率領的飛熊軍,打掉俞常雄在兩翼的兵鋒,卻尚未重創虎賁軍主力。
導致飛熊軍,向前推進的速度極度緩慢,甚至寸步難行。
與此,俞常雄借助與飛熊軍數量旗鼓相當,作戰彪悍驍勇的虎賁軍,頑強打退飛熊軍進攻。
然而,俞常雄卻憂心忡忡,深知虎賁軍處境糟糕。
他在奉州中部作戰,卻有兩支秦軍占領奉州兩翼,殺向隆州,斬斷他的退路。
虎賁軍匆匆忙忙從麟州北上,所攜帶糧草數量非常有限。
目前,軍中糧草尚且能堅守數日,可狄鍾泰,鄔紀靈,領軍斬斷他的糧草,軍中糧草消耗殆盡,沒有補充時,他所帶領的虎賁軍,必然人心渙散。
不過,最讓他惶恐的是,飛熊軍接連散布陸林軒降秦的消息。
導致他所統領的虎賁軍軍心動蕩,氣勢低沉。
俞常雄得知信使的匯報,了解了廬陵的變故,得知袁章逼迫,陸林軒被迫領軍倒戈。
擒獲袁章,前往安州,拜訪秦王。
作為同生共死的袍澤,俞常雄深知陸林軒在虎賁軍的影響力。
得知陸林軒降秦,他統帥的虎賁軍遲遲不能擊潰秦軍,目前,軍中已有人散布謠言了。
俞常雄作戰經驗老道,治軍嚴謹,生怕所有問題突然同時爆發,虎賁軍會像失控的洪流。
思量解決良策時,一名裨將快步走進帥帳,行禮道:“將軍,陸大帥來了?”
“誰?”
聞聲,俞常雄仰頭詢問。
“陸林軒,陸大帥!”裨將再度匯報。
他還敢來?
俞常雄咬牙啟齒,氣的麵孔青筋暴漲。
他了解陸林軒為人,卻沒有料到陸林軒會生擒大公子,降秦。
哼哧中,抓起兵器架上的長槍,俞常雄闊步衝出帥帳,向轅門而去。
陸林軒降秦,卻前來軍中,他非鏟除陸林軒,穩定軍心。
若不然,陸林軒蠱惑他統領的虎賁軍,可能引起全軍嘩變,大軍追隨陸林軒降秦。
轅門處,陸林軒約帶百名隨從,耐心等待。
先前去東林山莊,與季玄陵謀麵,彼此相談甚歡,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陸林軒打消了內心顧慮不說,還讓季玄陵的誠意而打動,自告奮勇前來前線遊說俞常雄。
畢竟,他與公孫昂,俞常雄,鞠彥章,多次出生入死,有過命之交。
關鍵時,他不願兄弟相殘。
俞常雄提著長槍,氣勢洶洶衝出來,身旁不知情的將領,兵勇紛紛追出來。
抵達轅門時,俞常雄見陸林軒度步等待,二話不說,提起長槍也不質問,舞槍衝上去。
猝不提防的進攻,讓陸林軒大吃一驚,不敢含糊,忙持刀迎戰。
一時,轅門處,兵戈叮當作響,喝聲四起,長槍長刀你來我往,打的難解難分。
百餘回合,俞常雄漸漸精疲力盡,長槍刺進地麵,喘著粗氣,怒視陸林軒高喝:“賊子,你既已降秦,有何顏麵前來軍營?”
秦王非常善類,簡直像叮蛋的蒼蠅,嗅到利益的味道,便不顧一起奪取。
如此貪得無厭,欲壑難平的君王,絕非雄主明君。
陸林軒聲名在外,投降任何君王,全能得知重用,為何偏偏選擇投靠秦王。
“進帳說話!”
陸林軒瞥了眼四方虎賁軍,低聲向俞常雄說。
此地人多眼雜,不得不防啊!
俞常雄怒哼了,沒有搭理陸林軒,提槍折身走進帥帳內。
陸林軒與兩名將軍走進帥帳,俞常雄正抱著茶壺咕嘟咕嘟的喝水,卻沒有搭理幾人,更沒派人給陸林軒等人備茶。
為此,陸林軒毫不在意,低聲詢問:“俞將軍,聽聞鞠將軍遠在南方未歸,不知可有此事?”
“嗬,鞠彥章,與你陸林軒乃一丘之貉,全是見風使舵的混球,你率軍降秦,他竟領兵抗旨不遵,一個是貪得無厭的白眼狼,一個是忘恩負義的豺狼。”俞常雄怒聲大罵,不給陸林軒留情麵。
“鞠將軍選擇靜觀其變,也許另有所圖,某卻不得不降秦,若不然,還不被袁賜,袁章冤枉,含恨而死。”陸林軒冷酷的說,對俞常雄的諷刺略顯的不悅。
哐一聲。
俞常雄把茶杯放在案台,虎目瞪著陸林軒,喝問:“袁章欲除你而後快,你迫不得已反抗在情理之中,然而,諸侯君王,明君雄主不少,將軍為何偏偏投靠秦王。
季玄陵貪得無厭,絕非雄主,不值得將軍拚死效忠。”
“嗬嗬,秦王非雄主,縱觀各諸侯國,何人敢稱雄主?”陸林軒朗聲質問。
“沒有嗎?”
俞常雄負氣的說:“孫銘在南方繼承父誌,率軍陸續收複失地,可稱雄主,皇上收攏軍隊,抵抗四方強敵,正在收複大康各州,難道不該稱為明君嗎?
北方的楚王,齊王,各占領數州之地,兩國快速崛起,難道非雄主嗎?”
陸林軒聞聲,微微搖頭,卻沒有爭辯。
見狀,俞常雄繼續說:“既然將軍投降秦國,為何前來軍營,莫非將軍有難言之隱,趁機背叛秦王?如此,若奉州淪陷,你我率軍前往南方,不如投靠朝廷。
再不濟,楚王,也值得信賴。”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