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有限目標

字數:7925   加入書籤

A+A-




    讓對手以不擅長的方式作戰。

    這是斯塔克擬定的作戰計劃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

    雖然在不久之前才晉升海軍準將,成為第51特混艦隊的指揮官,還拿到第五艦隊的指揮權,但是在過去的10多年裏,斯塔克一直在研究梁夏海軍的將領,特別是有可能成為對手的年輕將領。

    其中就包括白華偉。

    前麵已經提到,白華偉更加善於防守。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梁夏海軍組織進行的艦隊對抗演習中,由白華偉指揮的艦隊,在初期總是處於防守態勢,並且通過防守消耗對手的鬥誌與戰鬥力。等局麵發生逆轉,有了足夠巨大的優勢之後,他才會轉守為攻,通過決定性的艦隊決戰來擊敗對手。

    依靠這套打法,白華偉在艦隊對抗演習中很少嚐到敗績。

    隻是,僅有的幾次失敗,都跟在演習初期沒能進入防禦狀態,被迫發起主動進攻有直接關係。

    這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白華偉確實不太擅長進攻。

    如何在開戰初期逼迫白華偉選擇進攻,將決定海戰勝敗!

    站在這個角度也就不難明白,斯塔克為什麽要費盡心思,策劃這一出真假連環計了。

    隻是,這並非關鍵。

    按照斯塔克的設想,跟白華偉決戰是後期任務,而在初期引誘白華偉進攻,其實是為了分散梁夏海軍的注意力,讓白華偉率領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去別的地方,從而獲得取得決定性勝利所需要的時間。

    這個“決定性勝利”沒有在阿留群島,是在霍瓦依群島,而且在群島的最西端。

    沒錯,就是中轉島!

    這裏,涉及到紐蘭共和國的總體戰略。

    如果由紐蘭共和國決定發動第三次全球大戰的時間,至少還要推遲10年,最好能夠推遲20年。

    道理也很簡單。

    在接下來的10年之內,紐蘭海軍至少還能獲得3艘“尼茲”級超級航母,甚至有希望獲得4艘。如果把時間延長到20年,紐蘭海軍則能夠獲得6到8艘超級航母。隻要國際局勢總體上保持穩定,那麽不管是在10年之後,還是在20年之後,梁夏海軍擁有的航母仍然是15艘。

    當然,這隻是最理想的情況。

    隨著紐蘭海軍發展壯大,梁夏帝國肯定會對限製海軍的法案做出修改,允許海軍擁有更多的航母。

    隻是,等到10年或者20年之後,紐蘭海軍肯定能在東望洋上跟梁夏海軍分庭抗禮。

    到那時候,紐蘭共和國就會有更大的戰略抱負,比如在第三次全球大戰中,取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哪怕不可能徹底打敗梁夏帝國,也能爭取稱霸東望洋,讓東望洋的局麵回到第二次全球大戰之前的樣子。

    可惜的是,到底在什麽時候開戰,不由紐蘭共和國做主。

    關鍵還有,紐蘭共和國肯定不能拋棄西陸集團,單獨向梁夏帝國叫板。

    這麽一來,就隻能調整戰略目標。

    擺在紐蘭當局麵前的現實很殘酷。

    說得簡單一點,留給紐蘭聯邦的時間窗口,就隻有一年,最多一年半,即在梁夏帝國完成戰爭動員之前的這段時間。

    如果沒能在此之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那就不止是騎虎難下那麽簡單的了。

    說得嚴重一點,到這個時候,紐蘭領導人隻能自求多福,祈禱梁夏領導人沒有要跨過東望洋,到孤大陸開疆拓土的野心。

    不管怎樣,雙方的實力對比擺在那裏。

    這些年來,特別是在跟梁夏帝國恢複邦交,超級霸權得到承認之後的10多年,紐蘭共和國的輿論界充斥著狂妄自大的言論,很多人似乎覺得,在發展了幾十年之後,紐蘭共和國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梁夏帝國。有人專門搜尋與羅列了很多所謂的“數據”,來證明梁夏帝國已經日薄西山,肯定會被正在冉冉升起的紐蘭共和國超越與取代,而且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比較典型的是,梁夏帝國的製造業在走下坡路,服務業占比超過七成!

    可問題是,梁夏帝國有10億人,而紐蘭共和國才4億出頭。

    其實,即便是整個北孤集團,總共也就隻有大約6億人,以迢曼帝國為首的西陸集團總共才5億。

    也就是說,這兩個集團的總人口都才勉強超過梁夏帝國!

    不要忘了,梁夏帝國並不是孤軍奮戰,東方集團有數十個成員國,官方統計的人口超過了18億!

    不管是國與國來比,還是拿集團對比,梁夏帝國與東方集團的人口總量都超過了對手的總和。

    更加恐怖的是,梁夏帝國早已完全實現工業化。

    其10億人口,城市化率超過85%,僅有不到5%的人口從事第一產業,而工業人口占比接近25%。

    也就是說,梁夏帝國有2億5000萬工業人口!

    紐蘭共和國第二產業在人口中的占比約為35%,即有差不多1億5000萬工業人口,而迢曼帝國僅有不到3000萬工業人口。

    此外,第三產業的占比,在戰爭時期其實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優勢。

    說得簡單一點,第三產業更像是勞動力蓄水池。

    在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後,數量眾多的第三產業勞動力將成為工業、軍事、農業等行業的候補人員。

    至於勞動技能,對早已普及義務教育,正在推廣高等教育的梁夏帝國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關鍵還有,梁夏帝國從來沒有荒廢過戰備!

    雖然第二次全球大戰已經結束了40多年,但是很多在大戰期間,以及戰後重建時期興建的工業設施都保留了下來。在波伊戰爭之後,為了消耗巨大的國內產能,梁夏帝國開始在基礎建設上做文章。等到周湧濤上台執政,更是以“內陸大開發”的名義,拉開了新一輪基礎建設的序幕。

    現在,梁夏帝國的鐵路裏程超過了36萬千米,為全球第一,差不多是排名第二的紐蘭共和國的2倍。梁夏帝國的高速公路通車裏程為18萬千米,為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紐蘭共和國僅相當於其三分之一。梁夏帝國總共有26000個機場,運營航班超過8萬架,全都是全球第一,而且都是排名第二的紐蘭共和國的數倍。其他的工業指標,就算有一部分低於紐蘭共和國,那也隻是暫時的,或者很片麵。比如說鋼鐵產量,梁夏帝國本土的鋼鐵產量在大戰爆發之前已經低於紐蘭共和國,可是高附加值的特種鋼材,梁夏帝國一直是全球第一,遠遠超過紐蘭共和國。

    可見,梁夏帝國缺少的其實隻是戰爭動員。

    等到梁夏帝國完成戰爭動員,爆發出來的戰爭潛力,足夠單獨挑戰全世界!

    關鍵,也就是人口!

    嚴格的說,其實是擁有知識,具備必要的勞動技能,能參加社會化大生產,為社會人的工業人口。

    隻是,如果連人口都不夠多,又何來的工業人口呢?

    毫無疑問,這也是紐蘭當局高度重視梵羅國的關鍵所在。

    在這可世界上,僅人口規模而言,能夠跟梁夏帝國匹敵,而且有望在未來超越梁夏帝國的也就隻有梵羅國。

    其實,這也是紐蘭當局不太願意在這個時候打第三次全球大戰的原因之一。

    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在紐蘭領導人的眼裏,隻要有足夠多的時間,梵羅國就肯定能夠實現工業化。

    隻有到了梵羅國實現工業化的那一天,才有望徹底打敗梁夏帝國。

    不管怎樣,至少在這場大戰當中,不要指望能夠取得絕對的勝利。

    那麽,所能爭取的,也就隻是片麵的勝利。

    顯然,這就是紐蘭共和國總體戰略的關鍵所在。

    用一句話來說:爭取在一年,最多一年半的時間內,奪回被梁夏帝國實際控製的霍瓦依群島。

    如此一來,紐蘭海軍的進攻行動,就得圍繞霍瓦依群島展開。

    攻打阿留群島?

    雖然紐蘭當局一直宣稱擁有阿拉斯地區的主權,但是沒人能否認,紐蘭當局的這個訴求很難獲得承認,或者說欠缺法理依據。再說了,阿拉斯地區寒冷貧瘠,戰略價值根本沒辦法跟霍瓦依群島相比。

    哪怕紐蘭當局有心,也要首先收回霍瓦依群島。

    要想在一年左右拿下霍瓦依群島,還沒有兵力優勢,難度非常大。

    正麵硬拚,半點勝算都沒有。

    這個時候,戰術成為了關鍵。

    首先就需要引開梁夏海軍的主力,也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

    其次,還要爭取一舉奪得製海權,降低後期作戰的難度。

    當然,在進入到登陸作戰階段後,必須得投入足夠多的兵力,確保在梁夏海軍發起反擊之前完成占領行動。

    關鍵之戰,其實就是奪取製海權。

    這也是最難的地方。

    按照傳統思想,奪取製海權,就得尋找敵艦隊進行決戰,而且通過消滅敵艦隊來奪得製海權。

    毫無疑問,這也是紐蘭海軍無法采取用的戰術。

    哪怕調集5艘航母,而且斯塔克才華出眾,有足夠大的把握殲滅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也未必能獲得跟其決戰的機會。

    其實,這也正是梁夏海軍安排白華偉去指揮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原因。

    正是如此,斯塔克提出了“以陸製海”的作戰計劃。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通過奪取一座具有關鍵價值的島嶼,切斷到霍瓦依群島的航線,封鎖霍瓦依群島。

    在整個霍瓦依群島當中,這個關鍵島嶼就是中轉島。

    中轉島距離霍努島差不多2000千米,往西到威島也大約2000千米,這恰好超過岸基戰鬥機的作戰半徑。

    隻要能一舉拿下中轉島,就能通過部署在該島的作戰飛機封鎖霍瓦依群島。

    到這一步,梁夏海軍將別無選擇,隻能派艦隊發起反擊,也就是圍繞中轉島跟紐蘭艦隊決戰。

    攻打中轉島的難題並不是攻打中轉島本身。

    在理論上,隻要前期的準備工作充分到位,能夠在3天,最多5天之內打下中轉島,並不存在久攻不下的可能。

    其實,中轉島本身就是易攻難守。

    正是如此,在過去幾十年裏,梁夏海軍並不是很看重中轉島,或者說沒有在中轉島的防禦部署上投入太多資源。

    和平時期駐守中轉島的是一支岸基航空兵聯隊,總共還不到2000人。

    在大戰爆發後,帝國海軍隻增派了幾百名勤務人員,好為額外增加的幾十架巡邏機提供服務。

    真正的難處其實就是奪取製海權。

    按照斯塔克的判斷,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肯定會在霍瓦依群島南麵,約頓島西邊活動,而且距離霍瓦依群島不會太近。等到紐蘭共和國參戰,白華偉還會根據情況,對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活動海域做出適當的調整。

    往簡單說,就是呆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海域內,並同時為霍瓦依群島提供掩護。

    隻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還在,紐蘭海軍就別想放開手腳,最多轟炸霍瓦依群島,肯定沒辦法發起登陸作戰行動。

    顯然,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完全可以呆在霍瓦依群島南麵,在1000千米之外出動艦載機打擊登陸霍瓦依群島的紐蘭軍隊。因為不敢讓艦隊冒險南下,所以原本能夠在幾天之內完成的速決戰,將演變成消耗戰。

    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甚至不需要出動艦載航空兵,隻是用巡航導彈,就能給予在霍瓦依群島登陸的紐蘭軍隊迎頭痛擊。哪怕要安全起見,也可以前往威島附近海域,出動艦載機為戰略轟炸機提供護航掩護。

    隻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在霍瓦依群島附近活動,就是天大的麻煩。

    斯塔克敢打賭,白華偉做夢都想打一場消耗戰。

    隻需要拖上幾個月,等到那些那幾艘之前在港口維護的航母歸隊,白華偉就會在適當的時候轉守為攻。

    其實,斯塔克竭力避免的也就是打消耗戰。

    要說的話,這也是斯塔克搞了這麽多名堂,可以說殫精竭慮,哪怕要承擔風險都得把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引開的根本原因。

    斯塔克沒有太大的奢望,隻是想要獲得3到5天的時間。

    前麵就已提到,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能在3到5天之內打下中轉島。

    到那時候,就算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殺回來,也沒有什麽好害怕的,最多不過打一場艦隊決戰。

    正是如此,斯塔克才選擇了在約頓島以東海域實施佯動。

    隻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上當,哪怕在到達約頓島之後就轉向返回,僅僅是單邊航行都要2天。

    如果能夠提前得知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轉向東去,至少都能夠獲得3天時間。

    現在,斯塔克就在等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