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甲騎具裝

字數:3825   加入書籤

A+A-


    白城向北之地,連山山道。

    連山險於秦漢古長城,在此處,將人的視線如水一般傾瀉開來,足可見蒼翠的石山,展翅翱翔愈要飛躍高山的獵隼,亦有山澗兩岸時而傳來的猿啼,空穀悠長。

    山道上,一隊約莫八百騎的突厥鐵騎漸漸馳過,在最前方一杆呈三角旗的狼頭纛迎風招展,再近看,這八百騎突厥兵大有所異,不僅僅他們自身穿鎧戴甲,而且胯下的戰馬亦穿上馬鎧,在烈陽照耀下,盡是銀光閃閃。

    從馬的脖頸、前胸到後臀,保護的一絲不漏,就連馬臉也有“麵簾”。

    這種造型的兵種其實在三國時期便出現了,直到大隋朝還是朝廷的主力部隊,一些突厥部落的人也效仿中原,造出了這些兵種,它有個別名:甲騎具裝!

    這支甲騎具裝的突厥騎兵隸屬於哥舒部落,他們的領頭者便是前方那位名為赫連的突厥將官。

    赫連生的高大威猛,豹頭環眼,虯髯如戟,是哥舒俟斤帳下大將,他此次便是得到中原河東戰亂的消息,這才決意南下,勢必拿下瓜縣與坦城二地,擴充自身實力,如此一來他才有機會脫離哥舒部。

    兩岸的猿啼著實令赫連有些煩躁,不過他的心情卻是極好,自己的重騎剛剛一舉攻下大椒嶺,果然在大椒嶺下就有一片肥美的天然草場。

    “我早就說過,中原的隋軍不堪一擊,若是真聽了那張烈之言,我豈不是還要處處被他壓製一頭?

    哼!他不過是脫不花大人一養子,吾哥舒氏貴為突厥汗國十大氏族之一,若非當年脫不花大人娶了那中原的張氏女人,又怎能有這個野種,仰仗大人的寵愛這才坐上了那洪達的位子?”

    身側,他的近侍努吉兒一臉賠笑道:“赫連將軍說的極是,那個張烈怎麽配做洪達,將軍您隨著主上征戰四方,哥舒氏因為有了您,這才一路拓疆到了洛河一帶,那張烈呢,不過動動嘴皮子,如何與英勇有謀的將軍您相提並論!”

    “依下屬看,張烈本就有一半隋人血脈,他那死去的阿娘就是隋人,這麽多年代表主上名義與大隋來往,暗地裏誰人不知道做著甚麽勾當,這次將軍力排眾議南下,他還不是在那礙手礙腳,想要阻擋將軍立下這赫赫戰功。

    現如今呢?大隋邊軍不堪一擊,這大椒嶺不費吹灰之力就被拿下了!”

    在努吉兒的誇讚之下,赫連抬著頭露出得意的笑意,這些話都說到他的心坎上。

    赫連確實有其炫耀的資本,在哥舒部就他掌握這一支重裝騎兵,這一支重裝騎兵培養起來不僅僅是財力的耗費,還花費了他的大量時間,多年來橫掃突厥大小部落,幾無敗績!

    也難怪,大椒嶺四周戍守的隋兵盡管上過戰場,但是經驗不足,而且這麽長時間也都是憑借天險來守,何時遇到赫連這支全副武裝的重騎,這看上去威風凜凜、所向披靡的軍隊,光靠嚇唬就能將那些隋兵嚇得屁滾尿流!

    更別提近身作戰,在這邊的馬匹早就被抽調一空,數量本就稀缺,多以步兵為主。

    而且甲具都十分落後,有的都生了鏽,遇到赫連的軍隊,還能怎麽打,一陣衝撞大椒嶺的戍卒就死去十之七八,他們駑鈍的矛頭連對方的馬鎧都無法刺穿,何談守關?

    赫連問道:“前麵是何處?”

    “將軍,這兒便是大河(黃河)附近,前方乃大河積聚成的瓜澤,隻要渡過瓜澤,咱們就到了瓜縣城下。

    聽聞朔方瓜縣有大片田地、溢滿的糧食,隻要將軍攻下瓜縣,這裏的人口糧食就可隨吾等擄掠了……”

    赫連頷首,對努吉兒下令,“命眾將士加快行軍速度,穿過山道,強渡瓜澤,拿下瓜縣,就說女人和糧食隨便挑!”

    “喏。”

    一騎走遠,赫連驀地回頭遠遠望了一眼,那依稀可見的秦漢古長城,心中隻覺暢快:“曾經禦宇四方的秦始皇帝、不可一世的漢武大帝,汝等若是活著,看到這苦苦修築的長城卻也難擋我們突厥人的馬蹄,不知會是何種感想呢……嘿嘿。”

    白城軍營。

    校場近千名戍卒整頓完畢,方黎、徐軒一幹人也身穿兩當鎧,腰佩橫刀,司馬晃、高士遠、高安三人人如門神般立於隊列前,手持陌刀,威武不凡。

    方黎再次看一眼手下眾戍卒,的確煥然一新,他的魔鬼訓練沒有白費,與之改變的還有他自身這副孱弱的身板,原本羸弱不堪、死氣沉沉的戍卒,在方黎的努力下,也都各個健碩了許多。

    從上個月剿滅紅巾軍後,方黎在石城收拾戰場,又撿拾了一批戎器輜重,陸陸續續分發給了新招募的戍卒,他還讓翁老頭新造了二十把陌刀,方黎還專門日日訓練這批刀兵。

    從哈隆關一戰後,他早就知道北方的突厥兵是為大患,早晚會有一戰,所以這陌刀便是對付其的最佳武器,原本的陌刀重達22斤,光是刀身就有一丈長,方黎經過改造後,刀身縮短為八尺,方便使用。

    隻是因為陌刀製造水準差異,還有耗費,即使如此到現在也隻有二十餘把。

    但是除此外,方黎還準備了兩件對付突厥騎兵的利器:麻紮刀和長柯斧!

    正所謂彼之政策,吾之對策。

    這兩種是方黎在那位南宋抗金名將嶽飛身上學到的,當時在宋金對戰時,嶽家軍之所以與金對戰中百戰百勝,這兵器亦是一大助力。

    麻紮刀通俗來說便是長柄大砍刀,兩麵開刃,作以劈砍,主要就是劈斷騎兵戰馬的小腿。

    長柯斧就是斧鉞,方黎對張鵬等人戲稱這是憶起他被砍頭才想到的一種兵器,這種斧鉞改善後,斧刃加寬,在柄部的尾端,方黎還特地讓翁老頭裝上了棱形尖器,這東西砍頭奇快,要是不死,再用棱尖回頭紮一下,神仙也得斃命!

    這兩種武器的妙處就在於簡單、造價低,方黎正是看準了這兩點,麻紮刀與長柯斧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造出,並且效果並不差於大型陌刀,這兩種可以說在冷兵器時代是最具震懾的武器。

    現在為了解決瓜縣、坦城二地的危機,方黎隻能如此,他的要求不高,全體戍卒舍棄長弓、角弓,帶上輕便的連弩,每人必須背負斧鉞、手持麻紮刀,如今就連方黎自己也是如此。

    因為馬匹的數量不夠,方黎眾人隻能選擇步行,他們這些步兵常日裏負重拉練,好處一下就體現出來。

    “大椒嶺的情況恐怕不大好,咱們現在是要直奔瓜縣與瓜縣士卒合兵一處,裏外夾擊還是……”徐軒路上問道。

    司馬晃搖頭,“不可,現在吾等並未知曉對方兵力和來曆,就連對方達到何處還尚未可知,這般匆忙選擇與瓜縣士卒合兵,不妥!”

    張鵬亦是覺得二人所說皆有道理,幾人看向方黎,素來知道他穩重,都想聽聽他的意見。

    方黎手中拿的是一份繪製好的草圖,他的目光從大椒嶺越到瓜縣,再到坦城、白城一帶,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