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好武

字數:4097   加入書籤

A+A-


    塞北三月開春,洛河之水解凍,一瀉千裏,奔流不息。

    哥舒部背靠洛水河,哥舒族人感謝河神賜予他們水源和肥美的牧草,人人歡喜自勝。

    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撒歡,這裏是它們的天堂。

    毗鄰河畔的不遠處,一頂頂白茫茫的帳頂凸起而立,掀開帳簾,一道青年的身影從裏麵緩緩走出,身著狼衣貂皮,翻領而立,呼嘯的北風在他那年輕的臉上反倒是留下滄桑的痕跡。

    張烈望著眼前這條滔滔河水,由衷念道:“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曹子建的這首《洛神賦》道盡了這洛河水之美,眾人皆知洛神之美,卻不知曹子建的故事,可悲可歎啊,難得天下有次這性情的君子……”

    “君子自古有之,這曹子建本是諸侯之子卻隻愛美人不愛江山,七步成詩煮豆燃萁,為後人所鑒。洪達大人則不然,洪達您的美德可比君子,您的才華可堪曹子建,您的本事一點也不亞於……”說話之人正是史蜀胡奚,論及馬屁功夫確實還沒人比得上他。

    張烈卻冷笑一聲,打斷了史蜀胡奚的話。

    “史蜀,在我麵前你還需要偽裝作甚,還有人比我更了解你麽?

    能夠遊刃有餘地混跡與四大俟斤部落,刺探轉手情報,又以高價賣出,馬販、胡商、食客,嘖嘖……哪一個不是你的身份,來往於突厥與大隋之間,這些年你真是越來越厲害了,有時候我甚至都佩服你!”張烈回頭一笑。

    史蜀胡奚心中一驚,趕忙回道:“洪達說笑了,您才真正是史蜀的主上,當年若非您與阿母大人收留,我早就餓死街頭,不知屍首在哪,怎會有今日之成就。”

    這事還要往前說起在開皇年間,史蜀胡奚還是坦城的乞索兒時,他一路討飯到了明山,這才偶遇張氏,張氏見史蜀胡奚與其子年歲相差無幾,這才收留,後來脫不花娶了張氏,這才有了如今的張烈,而史蜀胡奚也為了報恩,認張烈為主。

    這次的消息亦是張烈故意要史蜀胡奚放出,讓哥舒部的大將赫連知曉,赫連本是與脫不花一同征戰的哥舒族人,卻受製於張烈,早就心存不滿。

    聽到大隋河東戰亂的消息,南下的計劃又在心中點燃,讓他覺得機會來了,一個可以建立赫赫戰功的機會!

    “隻是他並不愚蠢,還知道派兵襲擾哈隆關,繞道喜風口去攻打大椒嶺。”張烈道,這些他都知曉。

    赫連當然不蠢,作為一名哥舒部的大將,早年征戰大小部落數十,無準備之仗他當然不會去打,不久前木紮阿就是個例子,千餘騎去打哈隆關,結果被燒成一具焦屍!

    所以赫連並未如此做,他僅僅派出小股部隊去襲擾哈隆關,趁隋兵疲於應對之際,再越過明山,攻打大椒嶺,果然便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大椒嶺。

    這更令赫連一吐胸中不快,在他眼中,那些隋兵根本無法阻擋他的重騎兵,甚至就是調來郡兵,也不會是他的一合之敵!

    張烈心道:“隻是赫連並不知曉,在白城那裏還盤踞著一群隋兵,他們可不好惹,當初木紮阿也就是折在他們手裏,還有大壩溝的紅巾軍!”

    “讓他們去打吧,打個天翻地覆,不管是誰勝利,都與我無關,最好可以兩敗俱傷……”

    這正是張烈此時的想法,他早已通過史蜀胡奚這條線查清了朔方郡的動向,那個大隋將軍李義之所以能贏,是因為一個人的獻策,他的名字叫做方黎,如今戍邊白城的戍主!

    不管最後是赫連滅了那些隋兵,或者最好……他們能剿滅赫連的重騎兵,也算是替自己鏟除了族中的心腹大患,不過在張烈看來,後者發生的情況似乎並不太可能。

    於都斤山北麓,阿悉部落。

    阿悉結聽著手下侍衛匯報,臉上笑意愈發濃厚,哥舒部的動向他已經了如指掌。

    “嗬嗬,盯了這麽久,這個赫連終於是忍不住了麽?”

    “打吧,讓他們先打,等打起來我阿悉結再去收拾這個爛攤子!”

    阿悉結一拳捶在案幾上的地圖,他一點也不怕赫連會攻下瓜縣和坦城,因為他知道南下朔方一途並不會那麽順利,要真是如此早在三年前大隋發動征遼戰役他就動身了,根本不會等到現在。

    漠北的隋人,尤其是朔方人,自古好武。

    早在後晉時期,鐵弗匈奴在朔方郡一戰後建立大夏國,並在其境內設立國都,名為“統萬城”,結果大夏國卻被北魏太武帝所滅,改名為夏州,並且鞏固平城、懷朔一帶,後來發生六鎮百姓起義一事將其推翻。

    阿悉結並不膨脹,他隱忍至今,是因為能夠清楚認識到朔方郡自古是中原乃至關中的根本所在,在這個亂世能活下來走到今日,他靠的是對軍事極其的敏感,隻要大隋的根基仍在,一日未亂,那便不能隨意南下攻城,不然必敗無疑!

    這一日長途行軍,由於抄了近路,但是帶了三輛投石車,這種輜重器械必不可少,方黎當然不會落在白城。

    趕在日落前申時左右,方黎的近千戍卒終於接近大椒嶺。

    方黎一眾人紮營在距離喜風口兩裏外的山間密林,這裏屬河穀地帶,到處水源充沛,便於就地取水,戍卒帶足了半旬的幹糧,卻也僅僅隻能補足這些天。

    意味著在這半旬之內,方黎眾人必須有所成效,至少也要就近得到補給,不然戍卒就會缺糧,這也是方黎的決心,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這遇到這種情況,麵對突厥騎兵,他怎麽可能拖糧帶米的,所以方黎選擇了全體輕裝上陣,這不禁是對眾戍卒的一次考驗,也是對他!

    密林之中的參天古木鬱鬱蒼蒼,在這原野之中成了遮蔽紮營最佳之地,張鵬領著眾人開始簡單搭夥做飯,取來殺好的肥羊,這是他們要飽餐的第一頓,也是最後一頓美味,這之後就要天天啃窩頭就菹菜。

    徐軒架起大鍋,倒上水,“司馬兄,我現在是真服了你,你這認路的本領可是比當地的老農還要厲害哩!”

    高安道:“可不是,要不是‘馬倌’帶吾等抄了近路,怎會如此快就來到這大椒嶺附近,恐怕這天黑咱們還在趕路。”

    馬倌是軍營袍澤們對司馬晃的戲稱,因為方黎讓他管了馬廄,負責養馬育馬配種一事,徐軒的伯兄徐白曾任過牛倌,眾人就照著叫了馬倌,司馬晃也隻能苦笑認了,全沒當回事。

    “嘿,你是不知道麽,這貨以前是做甚的。俺估計這山溝裏的彎彎繞他早就爛在肚子裏了。”

    “老實說,你是不是早就給自己想好退路,要是哪一天敗了,好藏在某個旮遝角落,一輩子不出來哩?”高士遠等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打趣司馬晃。

    笑完,司馬晃這才正色道:“這處山間密林距離喜風口有兩裏地,又離大椒嶺有十裏地,隻要三郎一聲令下,咱們完全可以隨時拿下!”

    方黎頷首,看了看營口的少年阿布,那是軍中年紀最小,卻是最為機靈的兵,方黎一直信得過,他道:“你帶兩人去大椒嶺蹲守,查探一下敵情,記住不要露頭,一切安全為上。”

    方黎的想法就是一個:圍城打援!

    這個地方正好合適,他原本並不知道有喜風口這個地方存在,現在再看地圖,依照大椒嶺的地勢,他並不急著先與瓜縣士卒合兵,而是選擇紮營在此,伺機而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