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投名狀

字數:3791   加入書籤

A+A-


    上縣府衙大門坐北朝南,門前是青磚平石鋪就的十字大街,橫開八字牆,牆上貼各種告示,有多是畫影圖形大索天下的殺人犯,很多已經泛黃,成了絮紙,被輕輕一拂,就隨風而去了。

    梁師都和方黎站在府衙門口,兩人披甲戴胄,方黎身負七尺長柯斧,鉞刃三尺,斧柄四尺,被葛布包裹,在其後,還有身穿兩當甲的徐軒和司馬晃二人,依舊如此打扮。

    府衙門口,兩名持刀侍衛相對而立,一位身穿紫袍,頭戴軟腳襆頭巾子的中年文士一招手,台階下立馬就有人牽來數匹馬,這中年文士名為楊奇,是雕陰郡守。

    雖然同為朝廷五品官,但是楊奇深知,自己在梁師都麵前,卻是無法相提並論,梁師都乃是朝廷敕封的鷹揚郎將,更重要是他手握朔方近乎所有府兵。

    相比自己,雕陰郡在人口發展上不過是中郡,所以楊奇這個從五品中郡郡守,在麵對梁師都這個正五品時,就顯得相形見絀了!

    這也是當初方黎為什麽選擇,走上縣這條路線的原因。

    早在三日前,方黎就帶上了徐軒和司馬晃二人,三人整裝負輜到了岩綠,準備說服梁師都前往雁門。

    在方黎心中,早就計劃著這麽一天,如今白城的一切早已納入正軌,兩千士卒的日常訓練、戍守井然有序,馬場那邊高士遠兄弟二人亦能看管,所以目前的大事,就是雁門之圍。

    按照方黎的推算,若是沒有差錯的話,那位曆史上的李二郎,應該也會前往雁門,而這次就是方黎的機遇,亂世之中,為了未來,他也要為自己、芸娘和一幫兄弟謀劃。

    在這轟轟烈烈的大潮流中,方黎隻有順應天命,才能求得自己的安身之所,如果這次真的能遇到李世民,一睹這位未來太宗皇帝的風采,方黎也算不虛此行了!

    其實方黎早想過這個問題,他能夠成為割據一方的霸王,但是卻不能成為一統天下的明君,這是時代的牽製。

    試想一個重生而來的小民,即使再有能耐,又如何比得了那些有數百年沉澱的關隴世家?即便是強如隋帝這樣的人,含著金湯勺出生,也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何談沒有任何支撐的自己?

    方黎搖搖頭,這才選擇了第二條路,既然做不了明君,那就做一個人臣,在他看來這也是不錯的選擇,古往今來能夠容忍功臣的有為帝王也不過三位——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

    恰好,方黎自己就處在這個時代浪潮之中,他有幸能夠選擇這位明主,而此次前往雁門之行,便是他的契機!

    “去雁門?”

    梁師都一臉怪異之色,他沒想到消息傳得這麽快,更沒想到方黎會為了此事而來。

    他拿出案幾硯台下鎮的那張紙,遞給方黎,“看看這個,這是樓煩郡的雲定興遣人傳來的消息。”

    “白城那邊知道的這麽快?”

    “勤王令……”方黎心中莫名驚喜,果然如他所推算那般,再看這信上所言之況,正是隋帝如何被困雁門,始畢可汗率軍圍城之事。

    “梁兄正是如此,我才勸你去雁門,如今咱們的時機到了,天子北狩被困,天下諸郡英豪定會奮然前去勤王,而這份首功到了誰手裏,誰便會得到天子賞識,試想若是這份首功落到了阿兄頭上,那豈不甚好?”方黎循循善誘。

    梁師都雖然也早有勤王之心,但是他並不蠢,如今帶兵的可是東突厥的始畢可汗,號稱二十萬騎,可以說對方已經將自己的老巢搬空了,直奔大隋天子而來。

    雖說梁師都在朔方郡是一軍之長,但是自己也並沒有這個義務,去雞蛋碰石頭,他也完全可以視而不見,所以他躊躇不定……

    而就在梁師都舉棋不定時,方黎找上門來,這讓他眼前一亮,他一人確實有些不夠穩妥,但是麵前這位可不同,曾經多次與突厥交過手,擊敗過對方的重騎部隊!

    若是方黎能夠與自己一同前去,他還會怕麽?

    “三郎啊,這雁門之圍可不好解啊,你知道這突厥多少人圍城麽?二十萬啊!

    即便是阿兄我同意,如今鷹揚府左右屯衛能夠動用的人馬也不過三千餘,其中部分還是剛剛從河北戰場平亂歸來,若是讓其再去雁門,恐怕眾將士心中會有怨恨呐。”

    話說至此,梁師都說是推脫,其實方黎看來他是心有顧慮,隻要自己能夠為他打消顧慮,梁師都必然會前去雁門勤王。

    “阿兄,你之前不是對我說過,男兒應帶吳鉤,揮斥猛誌及四方,如今反倒是我來勸你,有天子下發的勤王之令,你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梁師都一怔,暢快大笑,不置可否。

    當時,他確實說過那番話,隻是沒想到方黎今日用此話來勸自己。

    直到方黎三人將背後的那柄長柯斧獻出來,梁師都這才目光凝聚。

    方黎心知,梁師都一直有籠絡他之意,他之前態度未明,而這次算是借助勤王之行,來此投名狀,這所投之策便是他的心意!

    “此斧鉞名長柯斧,為鉗製突厥騎兵的重要戎器,現今始畢南下,定會帶其控弦近衛之精英,而阿兄隻需要挑選擅長騎射的八百輕騎,隨同前往,並造此斧鉞,即可助你成此大事。”方黎沉聲道。

    “八百……可成?”梁師都不再拒絕,而是湊近,換了副語調問道。

    “足矣,吾等先入樓煩郡,與其屯衛將軍雲定興照會,合兵一處,再共同擊之,定可大有勝算。”

    梁師都徐徐展開長杆懸掛的牛皮地圖。

    “為何不走馬邑郡一路,再入雁門郡?”

    “馬邑郡守王仁恭膽小如鼠,且名聲極差,阿兄若是與其人為伍,難免會被受其拖累,況馬邑與雁門為鄰,自可在第一時間馳去支援……我猜,隻怕是那王仁恭定不敢一人前去,他在等援手。

    雲定興其人在樓煩掌兵多年,也未有大亂,這次能夠給吾等送來這勤王令,說明他還是有此意圖,想要請阿兄出手,與他合兵,共同勤王。”

    “阿兄再看!”方黎指著朔方到雕陰這條路線。

    “雕陰郡守楊奇是阿兄的舊識,曾聽阿兄說起有過幾麵之緣,且從岩綠到其郡治上縣,快則不出三日,而從雕陰再入樓煩,沿途亦有多地可補給,咱們隻需帶足這三日幹糧……”

    方黎將早就計算好的路線,替梁師都指了出來,這一下,梁師都才裂開嘴,他其實早就將方黎當成了自己船上的人,不單單是梁氏,還有小妹梁晴,對方黎的態度似乎也不同。

    梁師都早就將這些看在眼裏,隻是這次,算上上次醉酒之時,這兩次他都是為了考驗方黎,想試探其心意,沒想到如今方黎正中他下懷。(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