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遠方客商至

字數:3569   加入書籤

A+A-


    這年的春尾,錢書生的茶莊在白鶴觀鎮開起來了。農廬專程前去賀喜。
    一月之後的一天上午,錢書生領著一位外地客商來到雲霧山茶坊。這讓人感到意外。
    農廬連忙上前打招呼:“有請二位,快請坐!”
    錢書生介紹:“這位是從山西過來的韓之楠先生,他是我多年的好友。”
    巫青禮貌地說:“歡迎歡迎,先生一路車馬勞頓,辛苦了。”
    韓之楠與農廬夫妻相互寒暄,然後說明來意:這次是過來看看,談談茶葉生意。
    “請先生品茶!”巫青遞上一杯熱茶,又說道:“那好啊,如果先生有什麽要求盡管提,不用客氣,我們會盡量滿足的。”
    農廬接著說:“可以先看貨,價錢嘛都好說。”
    錢書生介紹:“天心茶係列產品是上等貨,銷路好,蠻受顧客喜愛的。”
    “這個我略知一二。”看來,韓之楠了解過產品。
    錢書生又說:“我記得陸羽在《茶經》中對好茶的判斷有兩個標準:一是生於石,二是生於野。他寫書時還來過我們這裏呢。”
    巫青對茶樹的生長環境作了具體說明:海拔不高不低,群山環抱,茶樹多分布於山腳、山腰間,峽穀中有蕙蘭、山花,有四季長青的百歲楠樹相伴生長,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紅砂岩風化的土壤,肥沃疏鬆,等等。
    確實如此,陸羽在《茶經》上講,“野者上,園者下。”茶生“陽崖陰林者上”。
    茶樹在這樣的環境生長必然繁茂幽香,品質獨特。天心茶不僅符合上述兩個必備要素,同時它還有一條小河潺潺流淌,使茶有了自然的神韻。
    “你們是如何采茶製茶的?”
    韓之楠開始發問,可能有些疑惑,這是正常的,畢竟不是很了解。
    農廬如數家珍:“每年清明前數日至穀雨間采茶,標準為一芽,一、二葉,求其鮮葉細嫩、勻齊、純淨,不帶魚葉、老葉。經殺青、炒二青、悶堆、揀剔和炒幹等工序。其中悶堆是形成天心毛尖特有品質的重要工序,促其色澤黃變。”
    韓之楠喝著茶,點頭稱是。
    巫青進一步描述:“製作好的茶,內質清香持久,葉底嫩黃勻稱;衝泡後湯色綠黃明亮,滋味醇厚甘涼。其妙處在於清涼與蘭草香味的高度契合。”
    聽了介紹,韓之楠似乎還有未解開的疙瘩,便詢問:“你們如何保證茶品,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巫青解釋說:“我們在鮮葉采摘、幹茶製作上做到嚴、細、精。鮮葉采摘細嫩、新鮮、勻齊、純淨,在清明前後十五天采摘,采摘標準是一葉一心。前麵已經說了,製作工藝大致有五大環節,確保產品精製後的質量。這樣製作出來的茶,色澤穀黃,白毫滿披,蘭草香味持久。”
    聽到這裏,已是“未飲人先醉”了。這一套流程下來,就剩下如何衝泡了。
    果然,韓之楠繼續抓住問題不放:“那在衝泡上,有沒有什麽特別講究?”
    巫青耐心地答複:“正如先生所言,天心茶的妙處在於:水不開它就不沉,它的香味就不出。最佳為泉水衝泡方得真味。衝泡時,第一杯當倒掉,喝第二杯、第三杯時,其香味即沁入心脾。另外,如果用正宗沙壺茶具衝泡毛尖,品時會更得其味,且韻味綿長。”
    錢書生也來了勁,說了一句蘇東坡的詩打趣:“雪乳已翻煎處腳,鬆風仍作泄時聲。”
    韓之楠這時才放鬆下來,哈哈大笑:“還是你有才。”隨後又補充道:“按照你們剛才講的,我基本清楚了,說明你們是行家裏手。”
    原來韓之楠之前的一番詢問,是在有意考查他們對於茶業的熟練掌握程度,這下他放心了,說明茶葉有保障。
    錢書生見形勢不錯,就對韓之楠說:“你還滿意吧。”
    “滿意。”韓之楠語氣是肯定的。
    他抿了一口茶,放下茶杯後說:“確實是好茶,香味誘人,喝著很舒心。”
    看來,今天這生意談的差不多了。
    錢書生試探地問:“要不先進點貨?”
    “當然可以。”韓之楠回答幹脆。
    巫青滿心歡喜,又遞上一杯毛尖:“多謝先生關照,我們一定確保茶葉品質優良、斤兩足額、價格公道。”
    農廬也跟著說:“請先生放心,包你滿意!”
    韓之楠隻是聽著,笑一笑,並未具體答複什麽。
    “他倆都是很實在的生意人。”錢書生也在一旁幫腔,成人之美。
    其實,韓之楠也是個實在人。他來之前,就已經備好了大額銀票。隻是需要對茶事進行必要的考察,這也在情理之中。加之他與錢書生有交情,引薦過來,這件事就比較靠譜了。此時,韓之楠覺得關於茶的情況差不多了,做事也是蠻講效率的,便說:“我們到茶庫看看貨吧。”
    “好的,有請!”
    說完,農廬就領著韓之楠來到後院的茶庫。
    進入茶庫,韓之楠一見貨物滿滿當當,一股茶香充盈著庫房,心裏更有底了。農廬一一向韓之楠介紹茶葉的不同品種和特點,以便於他挑選。看完貨後,韓之楠臉上已展開了笑容,剛才的種種疑惑頓消。
    兩人回到茶廳,坐下喝茶。此時,韓之楠正在心裏盤算著茶葉品種、價格、進貨量、運輸等細節上的事情,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錢書生說:“來,喝茶。”故意岔開話題。
    此時,他們像是在靜候黎明前那一刻曙光的出現。大家不緊不慢地喝著茶,室內香氣彌漫。
    其實,這個時候不能急,對韓之楠來說,也需要一個冷靜思考的過程,畢竟路途遙遠,來一趟不容易,更不能出什麽紕漏。
    過了一會,韓之楠起身告辭:“我明天再過來。”
    但他沒說進貨的事。
    “好的,不急,請先生好好休息。”巫青說。
    錢書生和韓之楠離開茶坊。農廬夫妻把他們送到店外。
    回店後,巫青對農廬說:“我估計差不多,你去茶庫先備貨,以免到時手忙腳亂。”
    農廬說:“好的,我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