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鳳山巧識緣

字數:6018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上午,錢書生和韓之楠有說有笑地來到茶坊。
    錢書生先開口:“我們這就去爬風山。”這鳳山離縣城不到四裏路,往返極為方便。
    “那我也陪你們去,怎麽樣?”農廬試探性地問。
    韓之楠連聲說“好,好。”
    錢書生說:“那我們走吧。”
    農廬趕緊回房,拿了包,帶上水和幹糧,就出了店們。巫青追到店外,喊道:“去了,就好好玩。”
    農廬“嗯”了一聲,就急匆匆地跟著他倆上了路。
    沿途山水相間,草木扶疏,碧綠滿坡,他們輕鬆說笑著,不覺到了鳳山腳下。一條小河繞著山間緩流而去,深則清澈見底,淺則可見裸石。
    韓之楠是西北人,第一次看到如此靈秀的山水,心情大悅。抬頭望去,鳳山山峰外側而出,十分陡峭,像人的無名指。
    錢書生與韓之楠並肩而行,邊走邊說,這時正講到山中令人稱奇的“石燕”:這種石燕會飛,大的像盂這種器皿,蒼青的質地,白色的紋理,仿佛有兩個翅膀,遇到風就飛起來,但是把這種石頭拿到其它地方,就不飛了。
    聽到這裏,韓之楠說:“這確實神奇。”
    錢書生邊爬山,邊向韓之楠介紹當地的山水,穿插風土人情。現在,他把重點轉向腳下的鳳山:
    每當雲彩輕淡,陽光不強烈之時,山峰蒼翠如畫;每當積雨初霽,就又可見白雲蓬萊斜抹在山頂上,寺廟的青藍色漂浮蕩漾在半空中,頃刻萬變,不可窮盡。
    韓之楠已是氣喘籲籲。錢書生有點費力,但人比較鬆弛。農廬背著布袋,一副輕鬆的樣子。野蔓藤條隨時相見,野草青竹時有露頭,紅岩與青石相伴,偶爾抬頭,就會與山石上鋪著的青苔相遇。而途中三三兩兩擦肩而過的遊人,或爬山而上,或下山而去,在山中顯得有幾分孤單。
    鳳山海拔不高,大約二百來米,以奇、俊、峭、險聞名,素有“武當遠,鳳山險”之稱。
    錢書生善於調節,不覺到了半山腰,見一塊平地,就稍事休息。農廬拿出茶水讓大家飲用。韓之楠臉上的汗水直流,剛喝了一大口茶水。農廬向西邊一指:“我家的茶山,就在那西邊的山頭”
    韓之楠順著望過去,一陣感歎:“風景如畫,真是仙境啊!”
    錢書生說:“我們現在處在西邊,東邊就是大名鼎鼎的荊山。”說完,又繼續爬山。
    農廬跟著打氣:“要不了一會,我們就可以到山頂了。”
    錢書生打頭陣,韓之楠在中間,農廬殿後,他們沿途基本是這個隊形。
    到了百步石梯了,也最為驚險。韓之楠見兩邊都是鐵鏈相連,僅有兩人並排寬,逼仄而陡峭,腳下就是深淵,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農廬在一旁好生照顧,邊登石梯邊鼓勵,韓之楠微胖,已是上氣不接下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爬到鳳山山頂。一上去,他就癱坐在一塊紅彤彤的石頭上,手一個勁的擦汗。這時,一陣山風掠過,吹著他們汗濕濕的衣服,頓覺涼爽,疲憊漸消。眺望遠方,河流似帶,青山如黛,層巒疊嶂,雲霧繚繞,一幅山水畫卷徐徐展開。
    來到金頂,錢書生向韓之楠介紹一番:“山上道觀建於梁武帝年號,你看,這金頂上全是銅瓦,因此得名。鳳山是政教合一的仙山。剛才我們經過了頭天門、玉皇閣、三清觀、關帝廟、聚仙橋、龜蛇二將等勝跡,每一處都大有來頭。”
    韓之楠感慨道:“鳳山確實是仙山,名不虛傳。”
    錢書生打開思路:“你是山西人,關公是山西人,這就是緣分。關老爺在這裏留下千古美名。”
    韓之楠也有同感:“是啊,緣分不淺。”
    “千裏有緣一線牽。”農廬這話蠻貼切。
    到了大雄寶殿,農廬對韓之楠說:“鳳山的靈簽,應遠不應近,抽支簽可以保佑家人的。”
    錢書生也在一旁打氣:“既然來了,就抽支簽吧,保你財運亨通。”
    聽他倆這麽一說,韓之楠也覺得是這個理,連聲說“好好”,就上前抽簽。
    老道士搖搖簽筒:“施主請!”
    韓之楠特意把抽簽的那隻左手用嘴哈哈氣,閉上眼,一副虔誠的樣子,就將手伸向簽筒,抽出來一看,果真是一個上上簽。韓之楠很開心。
    錢書生笑著說:“你看,是應遠不應近吧。”
    老道士說:“施主今年走財運,事事順遂!”
    韓之楠趕緊掏錢,給了老道士幾枚碎銀。
    出了大殿,錢書生喊韓之楠:“你看,這是碧泉洞,泉水順著石壁流淌。”
    洞前有梭蘿樹,有紫竹,間或有野生的不知名花草,散落於洞外,涓涓細流落入幾個小池子裏,晶瑩剔透。
    韓之楠一看:“真是清冽啊。”
    轉到後山,錢書生說:“這是殉情崖,有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呢。”
    韓之楠饒有興致:“那你說來聽聽。”
    “有一對戀人,男的有妻室,女的是一位少女,愛得深,情就濃,兩人無法撕開,但家人不饒,親朋難容。少女情願與男的露宿荒郊野外,東躲西藏吃冷食。無奈,兩人被逼入絕境,就來到這懸崖,最後雙雙跳崖而亡。”錢書生說得很投入,自己也像被深深感動一樣。
    韓之楠歎息道:“真可惜了。”
    “是啊,太可惜了。”農廬也接著說。
    在山上呆了個把時辰,主要景點遊玩的差不多了,他們開始下山。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韓之楠已感到腳下飄飄的,人像在失重的狀態下行走。盡管如此,他還是覺得下山容易些,輕鬆些。到了山腳,已過午時。又走了幾裏路,他們回到雲霧山茶坊。
    巫青連忙迎上前:“先生累了吧,快快請坐!”
    “還好,還好。”韓之楠說。
    他們先坐下喝茶。遊了一趟鳳山,更加增進了彼此的情誼。
    巫青已備好一桌豐盛的佳肴。
    稍事休息後,太陽漸漸西沉,農廬就請兩位入席。大家落座後,農廬打開一壇楚王酒,滿屋酒香,他分別斟滿酒,回到座位,然後說道:“今天,略備薄酒,來,這第一杯我們幹了。”
    隻聽見清脆的碰杯聲,大家一幹而盡。
    農廬向韓之楠介紹道:“這是沮江特產龍針,味道鮮美,非常珍貴。”
    這“龍針”愛幹淨清澈的水質,總是躲在激流的石板下。在《山海經》中稱它為文魚,足見其價值之高。
    韓之楠細細端詳,這“龍針”如針如梭,兩頭尖,中間粗。他嚐了幾口,說道:“嗯,好鮮嫩啊,真是難得的美食。”於是,農廬給他滿上。
    隻見臘肉、香腸、豬蹄、橡豆腐、雞蛋糕、扣肉、衝菜等荊山地方特色美食,加上時令青菜和果蔬,滿滿一桌。
    韓之楠說:“這手藝了得,色香味俱全,看著就想吃。”
    錢書生說:“無需講究,不用放筷子,吃飽喝足,也不枉來一趟嘛。”
    韓之楠聽後,哈哈大笑,差一點把剛喝下的酒都噴出來了。
    錢書生放下酒杯,對韓之楠說:“你嚐嚐這雞蛋糕,也是一大特色。”
    這“雞蛋糕”是當地人的叫法,其實就是肉糕。它雖是豬肉做的,卻香而不膩,有辣的,也有素的,因為上麵鋪了一層雞蛋,故稱之。
    韓之楠細細品賞後,說道:“好,好吃,嫩滑而不膩,香噴噴的。”
    農廬又舉起酒杯,敬韓之楠:“來,這杯是緣分酒,我倆幹了。”兩人一杯見底。
    酒過三巡,他們微醺,氣氛十分融洽。
    農廬自動加碼,他又來到韓之楠身邊敬酒:“這杯酒代表我們合作愉快,幹了。”兩人一飲而盡。
    片刻後,錢書生也來到韓之楠身邊,拍拍他的肩膀,說:“我們兄弟二人不用多說了,都在酒中,幹了。”隻見杯中酒順喉而入,一泄而盡。席間,農廬打開第二壇楚王酒。
    韓之楠離桌,過來敬農廬,說道:“這杯酒敬大哥,感謝你的盛情款待!”兩人碰杯後,一一見底。
    斟滿酒,韓之楠又站起來敬錢書生:“來,一切盡在不言中,我先幹為盡。”兩人杯響酒空。
    見酒杯空著,農廬連忙給他倆斟滿酒。幾輪下來,農廬提議道:“這杯酒是圓滿酒,我們一起幹了,圖個吉祥如意。”隻見三隻酒杯齊聚桌子中間,三人幾乎是同時見底。
    今晚,他們喝了個酣暢淋漓。酒足飯飽後,錢書生和韓之楠搖搖晃晃出了店門,農廬怕出意外,便送他倆回客棧休息。
    回來的路上,夜色愈加濃了,偶有燈火星星點點,農廬也有些搖晃了,便自言自語:這酒,真是個好東西。
    隔日上午,錢書生與韓之楠來到茶坊,初一看,兩人略有疲憊,不過人倒是輕輕鬆鬆的,一臉的笑容。
    剛落座,彼此寒暄後,韓之楠十分爽快,就直奔主題:“我是來打貨的。”
    巫青遞上茶說:“好的。多謝先生關照!”
    “我拿天心岩綠和茶劑各一百箱,再來十箱天心毛尖,合計二百一十箱。”不愧是晉商之後,出手就是不凡。
    “好的,沒問題。”農廬心裏有底,當然這麽說。
    韓之楠看看農廬夫妻,以商量的口氣問道:“價格方麵是否再議一下?”
    農廬說“好的”。於是,經友好協商,他們很快達成一致。
    “這是銀票,請你們查驗!”定好品種和價格後,韓之楠做事幹淨利落。
    巫青接過這沉甸甸的銀票,說:“好的,多謝先生關照!”說完,趕緊甄別真偽,核對金額,驗畢後,巫青說:“銀票沒問題,金額無誤,可以提貨了。”
    “那好,這就提貨。”
    說完,韓之楠起身,與農廬一起到茶庫提貨。提完貨後,農廬立馬安排夥計們將茶箱運到沮河碼頭,因貨物量大,加上裝船,整整忙了一天,才把事情辦妥。韓之楠逐一核對貨物,驗完貨,說:“好的,沒問題。”
    運輸線路早已謀劃好,這批茶葉將隨船發往江陵,隨即轉運到茶葉集散地——湖北漢口。
    時值初夏,正是河運高峰期。天剛抹黑,農廬、錢書生、韓之楠一起去碼頭,隻見烏篷船、木排漂浮於河上。那船裏冒起了炊煙,偶爾會有穿著鮮豔的女子出沒,有的船頭掛著紅燈籠,倒映於河中,煞是好看。
    這時,他們已抵達碼頭,農廬在前麵引路,順著河岸下去,帶他倆登船。最後,經韓之楠仔細查驗,貨物、數量無誤,碼放牢靠安全,他放心了。農廬和韓之楠又跟船主作了交代,一切妥當,隻待明早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