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名硯傳真情
字數:4102 加入書籤
是時候了,農廬和巫青給兒子請了個教書先生,其中有一個要求,就是要精通茶事。經多方打聽,於是他們選中了一位教書先生,叫祁玉,是當地有名的私塾先生,正符合他們的要求。
祁先生家住鳳山附近,就在南頤縣城對麵,中間隔著一條沮河,來去還算方便。農廬夫妻倆事前得知,這祁先生就是脾氣有點怪,但頗有才學,人稱“祁瘋子”。這外號並不是說他真是個“瘋子”,而是指他教書十分嚴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這天上午,他倆前去拜訪祁先生,還拎了幾包禮品,包括上好的毛尖。
農廬禮貌地叫了一聲:“祁先生好!”隨後,遞上禮品。
由於事先有人通報,祁先生已知他倆的來意,便直截了當地說道:“我們把醜話說到前頭,我對學生要求嚴,學不好就要受罰,看你們做父母的有沒有什麽想法?能否接受?”
巫青連忙說:“我們沒有什麽想法,能接受,都聽祁先生的!”
聽了這話,祁先生很幹脆:“那好,我就接手教孩子了。”
農廬試探性地問:“請問祁先生何時能夠過來教書?”
祁先生正賦閑在家,直接說:“隨時都可以。”
巫青笑著說:“那好,就有勞祁先生了。”
祁先生說:“不必客氣。”
巫青解釋道:“我們已經給先生備好了住的房間,以方便先生安心教書。”
祁先生還是一副嚴肅的臉,說道:“那就謝謝你們了。”
巫青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這時,農廬問道:“祁先生,你看近幾天可以嗎?”
祁先生答:“好的,我後天就到你們府上,讓孩子做好準備。”
巫青客客氣氣地說:“好的,那我們在家迎接先生!”
與祁先生定好了教書的日期,於是,他倆告辭。
回家後,他倆叫來農天一,巫青跟他說:“兒子啊,後天,祁先生就來教你讀書了。”
農天一早就盼著上學了,一雙小手使勁揮舞,蹦蹦跳跳地說:“我要讀書了。”開心的不得了。
這天上午,祁先生如約而至。農廬夫妻熱情接待,並正式將農天一交給他。
祁先生五短身材,但學問卻是大的很。他平時不苟言笑,總是扳著個臉,身著青色馬褂,有著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威嚴。
農天一見了他,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心裏總是戰戰兢兢的。
有一天,農天一跟他母親說:“媽媽,祁先生不愛說笑,好可怕啊。”
巫青撫摸著農天一的頭,親切地說:“孩子,祁老師那是要求嚴格,他希望天一好好學習,將來能有大出息。”
農天一半知半解地說:“那我要是好好學習,祁老師是不是就高興啊。”
巫青說:“當然啦,那祁老師不僅高興,還會誇獎你呢。”
聽後,農天一發出稚嫩的笑聲。
祁先生從《三字經》《蒙學》《增廣賢文》等初級知識教起,逐漸加深古詩文的難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不覺,農天一已經會背誦不少詩文了。
起初,農天一搖頭晃腦地背誦“人之初,性本善”之類的,隨後就是“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眼見兒子農天一在一點點進步,農廬和巫青自是開心這寄托著他們對孩子的一片苦心。
農天一的毛筆字,先是歪歪扭扭的,不久,開始方正,有了規範,現在,不論是大字,還是小字,已經寫的有模有樣了。不過,農天一也免不了挨祁先生幾板子。
秦玉河滿臉笑容地走進茶坊了。今天,他特地帶來一件寶物,準備送給農天一。
農廬一見,問道:“秦兄近來可好?”說完,招呼秦玉河就坐。
秦玉河落座後說:“還好。”
這時,巫青泡好了茶,遞給秦玉河:“秦先生,請用茶!”
秦玉河接過茶杯,抿了一口,放下杯子,笑著對農廬夫妻說:“你們看,我今天帶什麽來了?”
農廬和巫青搖搖頭。
這時,秦玉河從包袱裏拿出一個東西,細心地解開了白娟小包,原來裏邊放著一方墨綠色的硯台,說道:“這是給天一練字用的。”
農廬夫妻終於明白了。
秦玉河告訴他倆說,他有一位友人,家住東海邊,喜歡收藏硯台,尤其是名硯台。於是便將這塊海底玉硯台送給他。海底玉產於東海之中,需潛入海底方能采得少許,因而傳世極少。
農廬接過硯台端詳一會兒,見石質細微、潤滑如脂、墨中透綠,十分精美,捧在手中舍不得放下。這時,巫青接過硯台,看得仔細:“這真是稀罕之物啊!”
農廬說:“真不知該如何感謝先生啊!”
秦玉河輕描淡寫地說:“我是長輩,給孩子東西是應該的,不用謝。”
農廬出於好奇,便問:“先生的友人是如何得到這麽名貴的硯台?”
秦玉河就給他倆講起這位友人酷愛名硯台的往事。
秦玉河的這位友人愛硯如命,凡是他見到的好硯不惜千金也要買下。不過,他又有潔癖,每當用過硯台,不洗得幹幹淨淨不裝入匣中,也不置於書架之上。不過,就因為這個習慣,這位友人偶爾也會失去名硯。
有一天,他這位友人見人在廟會上賣硯,賣硯人共有十多方硯台,每方要價一百金,其中有一方石質上乘、雕刻精細的古硯被他看中,賣硯人要價五百金,他毫不猶豫地買下來。
聽到這裏,巫青說:“先生的朋友真是了不起。”
“是啊,挺厲害的。”說完,秦玉河讓他們試一下發墨。
隨即,農廬到灶房取來清水,巫青倒入硯池,說:“石質上乘,不可多得的佳品。”
發墨是指磨墨易濃而顯出光澤。秦玉河說,他的家父曾經告訴他如何辨別好壞?
簡言之,用手指沾點水抹在硯心上,看過多久才幹。幹的時間越快,越吸水,說明墨汁越不易久儲,這硯也就不行;若幹的時間越慢,這硯就越不吸水,相應的墨汁就能久儲,硯也就好。
秦玉河說:“現在市場上,外觀好看但並不實用的硯很多,需要仔細分辨。”
巫青接著說:“一看二嗬三上手,看質地紋理,嗬氣成水,上手研墨,好硯還要好墨配。”
農廬笑著說:“今天又長見識了。”
細觀這方硯台,花紋的繁複、鏤空的圖案充分體現出匠師的雕刻水平。硯台上,屹立著雲間的鬆柏,引頸高歌的仙鶴,旁邊還刻著一首小詩,非常氣派,令人讚歎不已。
秦玉河借題發揮:“這判斷硯台好壞,與品茶的優劣同理。”
巫青連聲說“正是,正是。”
農廬又看了看硯台,對巫青說:“你以後要教天一如何用墨寫字了。”
巫青說道:“是的,慢慢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