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登陸大漢口(上)

字數:4356   加入書籤

A+A-


    秦玉河的到來,令農廬夫妻興奮不已。他們已有些時日未見麵了,彼此都十分掛念。
    入座後,秦玉河說:“我們商議一下,如何在漢口開辟新茶市?”
    農廬說,“好啊,最近我們也一直在盤算這件事。”
    巫青補充道:“前段時間,韓之楠曾經提過此事,你來了,今天正好把這件事定下來,你看怎麽樣?”
    秦玉河估摸了一下,說,“好的,一個是資金,一個是選擇茶葉品種,一個是到漢口選點,大致就這些吧。”
    巫青已有幾分把握地說,“資金方麵,大家可以合股,再就是選點了,至於茶葉品種這個好辦,關鍵是前兩項。”
    秦玉河接上話:“我同意合股,你們看看人選方麵如何確定?可以先提一個大致方向。”
    巫青說,“就搞四股,不多不少,咱們兩家占兩股,錢書生和韓之楠各占一股,你看行不行?”
    秦玉河略為考慮了一下,然後說,“好,就這樣定了,人多好辦事,那選點怎麽辦?”
    “要不這樣,你和農廬一起去趟漢口,在漢口與韓之楠匯合,韓之楠在漢口人熟地熟的,好辦事,這邊我讓錢書生先給韓之楠先捎封信過去,這事不就妥了。”
    秦玉河一聽,笑著說:“這個辦法好!”
    農廬接著說:“那我先去聯係好船,隨後通知你。”
    秦玉河點頭。
    這時,巫青連忙讓人捎信給錢書生,讓他提前寫封信給韓之楠,說明其原由。
    錢書生得到農廬的口信後,第二天又特意趕到茶坊,詢問一番。巫青一一向他作了介紹,錢書生聽後相當滿意。
    是茶,將他們緊緊地聯結在一起。
    農廬又與丹霞夫妻交代好茶園的事情,到了三天,一大早,農廬與秦玉河一起登船上漢口了。
    韓之楠在漢口已迎候多時了。這天,他來到碼頭,見他倆正在下船,就急忙迎上前去,激動地說:“歡迎,歡迎,你們一路辛苦了!”
    農廬甚是欣喜,一邊說“好好”,一邊介紹秦玉河,韓之楠說:“小弟久聞大名,幸會!”秦玉河連忙與他握手問候,互相寒暄。
    他倆來到江邊韓之楠安排好的客棧,韓之楠說:“先住下,不急,熟悉一下環境,有好處。”
    他倆點頭稱是。
    韓之楠指著漢江邊一長溜碼頭,介紹道,這些由各地來到漢口的船隻,以同鄉、同行等關係結成幫派,從漢江口至永寧巷有漁船幫、黃州幫、荊州幫、江寧幫、徽州幫、寶慶幫等。漢江邊的碼頭錨地,是先來者得,哪個幫占了一塊地方,就是哪個幫的碼頭,不準外幫船隻停靠。
    他倆聽了,不覺一陣寒意襲來。
    韓之楠繼續說道,那些沒有在漢口占得碼頭的船隻,隻能到對岸漢陽停靠,但是貨物的主要交易地點在漢口,在漢陽靠岸卸貨後又要雇人運到漢口,花錢費力,因此船隻都不願停靠漢陽,都想到漢口爭一席之地。
    其實,對碼頭的爭奪,就是對市場的爭奪,也是那些商人、船民、腳夫對生存權利的爭奪,其激烈、殘酷可想而知。
    他倆聽後,一陣唏噓。但覺得韓之楠說的這些實際狀況很重要。
    農廬說:“我是鄉下佬進城,兩眼一抹黑啊,這就要靠老弟多費心了。”
    “放心吧,咱們是一家人嘛。”
    韓之楠說的這句話他倆都愛聽。晚上,韓之楠在中山大道酒樓為他倆接風洗塵,共敘友情茶情。韓之楠特意備了山西名酒杏花村,他們邊喝邊聊,但主要是聽韓之楠介紹先期茶市考察情況。
    韓之楠繪聲繪色地說,利濟南路口的清香茶社,靠近中山大道,進出的茶客,是肩挑小販。他們在茶館進行交易時,話不明說,用斌、文、善、作、成、安、沔、柯、慶九個單字來代替一至九的數碼。白天賣茶、晚上唱楚劇、漢劇或打皮影子戲。據說,老藝人朱瑞卿經常在此登台獻藝,深受茶客歡迎。
    農廬笑著說,這個講究。秦玉河也覺得蠻有意思。
    韓之楠侃侃而談,江漢路菜場樓上的江漢樂茶樓,設有普座和雅座,茶客多是象棋愛好者。在漢正街接駕嘴漢水邊的怡心茶樓,是一幢三層樓房的大茶樓,設備齊全,設有茶桌六七十張。茶客半是漢水來往船民及乘客。他們在停船靠岸後,上岸至此茶樓喝茶休息。除賣茶外,不定期經營糕點及炒菜,以供茶客“過中”(即吃午飯的意思)。
    農廬和秦玉河認為,這幾處屬於高檔一些的茶樓,應是首選之地。
    看來,韓之楠是做足了功課,他滔滔不絕地說,在球場街的漢泉茶樓,喝茶的人,多是苦力,如人力車工人、手工作坊雇員等。他們下了班,就到茶樓洗臉、喝茶,或躺倒竹靠椅上休息,解除疲勞。待上班時,再去幹活。保成路義成裏口的薈苯茶館,茶客半是江浙幫的泥木作坊做紅木家俱的,包做房屋的工人,下班後,多集中在此樓喝茶,接洽活計和商談雇工諸事宜。
    農廬說,那這些人多半是底層苦力哦。
    韓之楠“嗯”了一聲,接下來繼續介紹,濟生路口的洞天春茶樓,樓上沿窗戶設置竹靠椅,供茶客休息,並兼營米粉館、包子,供茶客“過中”食用。而三民路的滄海茶館,前通六渡橋,後通土當街喬家巷,來往行旅不斷,生意興隆。
    秦玉河說,這個地方應該不錯。農廬點頭稱是。
    韓之楠已講的口幹舌燥了,但他興致仍然不減,然後說,陳玉記在民堤街保壽巷口開有保壽泉茶館,茶客多是附近小手工藝作坊、牙刷廠、踩染坊、木作坊、銅鐵業小手工業者,這些人一下班,就喜歡到這裏喝茶休息,以恢複一天的疲勞。茶館生意,一年四季不衰,這個茶館,有時附帶抹麻將等,從中抽頭漁利。大夾街的風台茶樓,後通萬壽宮,附近棧號很多,攤販林立,商業興旺。除了賣茶水外,還兼營旅社。
    聽了這一番介紹,足見韓之楠的茶市功課做的相當足了。他倆點頭稱讚!
    秦玉河說,老弟辛苦了!
    韓之楠說,還好,這是我應該做的。隨後,他話鋒一轉,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以為,我們就開在江邊的接駕嘴,那裏比較適合我們做茶葉生意,你們看怎麽樣?
    農廬與秦玉河相互對視了一眼,秦玉河說,好的,我們明天過去看門麵,如何?
    韓之楠說,好的。
    第二天,他們來到接駕嘴,沿街行人、客商、店鋪密織,確實是塊風水寶地。
    韓之楠說,“你們看,就是這個門麵。”
    他倆跟著韓之楠,一看,店麵臨街,繁華熱鬧,進出貨物方便,確實不錯。他倆點頭。
    韓之楠指著漢江上的碼頭說,你們看這江邊全是碼頭,諸如漢口碼頭、艾家嘴、關聖祠、五聖廟、老官廟、接駕嘴、大碼頭、四官殿和花樓等碼頭。
    農廬往江麵一看,說,確實繁華,舟楫滿江,貨物堆積如山啊。
    秦玉河念了一句詩:“廿裏長街八碼頭,陸多車轎水多舟。”
    這句詩是清代葉調元在《漢口竹枝詞》中描繪漢口碼頭時所寫。尤見其河運發達,物暢其流,商賈雲集之盛況,不愧為“東方芝加哥”。
    清代中期,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各種商品紛紛由水路運到漢口銷售,使來到漢口的船隻大量增加。由長江入漢水,河灣多,能避大江上的風浪;又鄰近漢正街,方便交易,是各地船隻裝卸貨物、停泊靠岸的好地方。
    隨後,韓之楠帶他倆到茶樓品茶,以加深對漢口茶館經營狀況的切身感受。
    據稱,三鎮茶館從1909年的六百餘家,到1933年增至一千四百餘家。漢正街得“三鎮茶樓”之美譽。
    清末,茶館多使用江西產的細瓷蓋碗茶碗,下有茶座,後改用茶杯。所有的茶葉,多是毛尖之類。茶資,清末每杯四至八文(窟隆錢。茶錢先付後會,憑茶客自便。如先付錢,就用光口茶杯,作為記號。漢口茶館,多分布在漢正街、江漢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