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登陸大漢口(下)

字數:5025   加入書籤

A+A-


    這時,他們三人同行,韓之楠帶路,來到大智路的一洞天茶館,到樓上右邊的雅座坐下喝茶聽曲,樓下兼營小食,如包子、燒餅之類。一洞天類似於娛樂休閑茶館,有一定的考察價值,可以借鑒。
    韓之楠介紹的很細:這裏晚上七時至十時,唱皮影子戲、評書,比如《三國演義》《水滸》《說唐》《說壓傳》等等,有時由女演員唱“湖北小曲”“漢口小調”。戲曲演員,由一至四人組成,圍桌而坐,樂器有一胡、揚琴、三弦、拍板、碰鈴等敲擊彈奏。
    農廬頗有感觸地說:“嗯,這個好,喝茶的人不覺得無聊,是個打發時間的好法子。”
    韓之楠抿了口茶,描繪道:唱者,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哭笑詼諧、眉匕色舞。聽者,聚精會神、津津有味,茶客邊喝茶,邊欣賞,悠悠然。需要香煙、瓜子、花生、糖果的,呼叫一聲即可,茶客進入茶館品茗、候客等人,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所需的各種小食品。
    秦玉河用心蠻深,說:“嗯,就該如此,作為經營者就是要為顧客著想。”
    這時韓之楠笑著說:“有時搞小賭,如抹牌九、打麻將、上大人等紙牌。”
    秦玉河聽得認真,說道,這正是“茗碗凝香,消遣歲月”啊。
    大家哈哈一笑。
    農廬深有體會:“茶館就是一個三教九流混雜的地方,喝茶、娛樂、消遣都很重要。”
    秦玉河邊喝茶,邊琢磨:我們在經營上也可逐漸達到多元化,入鄉隨俗嘛。
    韓之楠讚同他倆的觀點。
    他們商議後,初步達成一致:待回去與錢書生和巫青通報情況,然後開始實施;在經營上,以茶樓為依托,兼營茶葉買賣,兩者相互支撐;在人事安排上,秦玉河、韓之楠負責茶市布局及經營管理,錢書生、巫青參與經營管理,農廬作為大股東掌管“三濟堂茶行”。
    韓之楠說:“回去後,抓緊籌備啊!”
    “好的,老弟就放心吧!”農廬連忙說。
    五天之後,農廬和秦玉河從漢口啟程,坐船經沙市轉船,再逆沮河而上,返回南頤縣。
    “兩位辛苦了!”錢書生已等候在茶坊,滿麵笑容。
    “一切順順利利。”農廬說。
    “錢書生等急了吧。”秦玉河打趣說。
    巫青見他倆安全返回,高興的忙前忙後,小夥計端茶倒水。四人入座後,農廬一一作了介紹,秦玉河進行了重點說明。
    農廬問錢書生:“還滿意吧。”
    錢書生連聲說,“滿意,滿意。”
    巫青聽後,說,“經營思路可行,隻是在操作上要細致,畢竟我們是第一次到大城市自己經營,也有一個摸索的過程,我看此事可成。”
    大家讚成巫青的觀點。
    農廬還特意從漢口給巫青帶回來一批書籍和資料,還有一些中國人翻譯外國人的書籍,包括兒子農天一要讀的書,巫青見了,興奮不已。
    第二天,農廬惦記著自己的茶山,就去了天心岩。這時,白龍傑跟著,農廬又進一步指點他施肥、修剪、養護等方麵的事情,包括茶葉製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教,白龍傑做事也很上心,目前已經完全可以獨立操作了。這讓農廬感到欣慰。
    不過,他還是要交代一下的,農廬嚴肅地說,做事要細心,不可馬虎。
    白龍傑連連點頭。
    下山後,他倆來到丹霞家。
    “義父好!”丹霞嘴巴甜甜地叫了一聲。
    農廬笑著說:“小兩口的日子過的怎麽樣?”
    兩人相互對視片刻,然後齊聲說“蠻好的!”
    農廬滿意地笑了,“那就好。”
    丹霞愈發豐盈了,散發出迷人的風韻。
    農廬見了,打趣道,“你越來越像你義母了。”
    丹霞笑的“咯咯”響,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看著農廬,然後說,“我是她的閨女嘛,當然像了。”
    丹霞很會說話,聽後,大家一樂。
    丹霞接著說,“義父,天一弟弟現在會背好多詩詞了。”
    “嗯,天一還要努力才行啊!”
    看完茶山,農廬心裏安適多了。一周後,農廬、秦玉河與錢書生出現在沮河碼頭,他們一同登上了去漢口的木帆船。
    韓之楠耐心地等待他們的到來。不過,他也沒閑著,正在積極籌劃開店的事情,比如提前把“三濟堂茶行”的牌匾都弄好了。這叫誌在必得!
    一見到他們,韓之楠欣喜不已:“四君子全部到齊了,好啊!”
    大家哈哈大笑。
    為了不跑空趟,此次隨行,農廬還特意帶了幾箱茶葉過來,這是巫青交代的。
    韓之楠一看,心中充滿了搏擊的勁頭。他取樂錢書生:“這回過來,可要多玩些時日啊。”
    錢書生開玩笑:“那要看你的表現。”
    第二天,他們來到接駕嘴店麵前,韓之楠跟錢書生說:“就是這裏。”
    錢書生看得仔細,“進出方便吧。”
    “蠻方便,人與貨可以基本分流。”
    錢書生連聲“嗯嗯”。
    農廬說:“盡快把房子契約簽了。”
    韓之楠說“好的。”
    到了第三天,簽完契約,他們就急忙到了“三濟堂茶行”,農廬說:“先把招牌掛起來。”
    大家讚同。
    隨後他們商議,茶庫安置、茶行及茶樓經營品種、雇員以及茶界聯絡等事宜。
    農廬跟秦玉河說,“秦兄就留下來,辛苦你了!”
    秦玉河說,“我巴不得呢。”
    大家又是一陣笑。
    茶行開張之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他們按照各自的分工,合理布局茶市品種,確定主打天心毛尖,以適應漢口茶市需求。
    一個半月之後,“三濟堂茶行”隆重開業!
    這日,正是三月三,也是農廬家祭拜“茶祖樹”之時。
    開業當日,高朋滿座,喜氣洋洋。吉時到了,農廬致辭:
    “三濟堂茶行”已有近百年曆史,荊山自古出名茶。今日,我們從荊山南頤縣來到大漢口,就是為了弘揚楚地茶文化,發揚楚人先祖“篳路藍縷”的精神,開啟茶業新征途!
    大家掌聲雷動!
    開業當日,盛況空前,茶客川流不息。農廬與他的合作夥伴經過大半年的謀劃、籌備到具體實施,所有的付出都在這一刻被點燃了,這股“四君子”的力量也一並爆發了。
    這時,農廬與漢口茶界名流黃笑天在二樓雅座一同品茶。
    農廬用心介紹道:“這是天心毛尖,產自雲霧山天心岩,茶樹有一千年多年了。”
    黃笑天用鼻子嗅了嗅,說,茶香誘人。啜了一口,又說,茶湯厚重,蘭栗香融合,好茶!隨後又品了一口,再看漂浮於杯中的茶葉,一陣感歎:神采、姿態俱佳,芳醇濃烈,甘甜綿長。
    農廬說,您是茶界老前輩,今後還有請您多多指教!
    黃笑天連忙說,農老板可是響當當的人物,豈敢?
    農廬謙虛地說,我就是一個山裏的茶農而已,黃老這麽說,豈不是叫我無地自容?
    說完,兩人一笑。茶敘風趣,甚為融洽。
    秦玉河、錢書生和韓之楠,他們在另一間雅室陪客人喝茶聊天。直至夜深了,大家才在一起碰頭,對第一天的經營情況進行梳理,加快進入茶市狀態,以臻完美。
    到了第四天,基本走入正軌,農廬和錢書生要返回南頤縣。這時,他們在碼頭上告別,農廬說:“茶行就交給兩位了,有勞你們了!”
    秦玉河說:“放心吧,你們一路順風順水!”
    韓之楠信誓旦旦地說:“我相信有大家的力量,我們保證讓茶行一日千裏。”
    大家開心地笑了。
    農廬說:“回去後,我再發一批茶葉過來。”
    秦玉河與韓之楠連聲說“好,好!”
    他們互致問候,大家的眼中都充滿了期待,飽含著深情,又多有不舍!
    江麵上的風帶著春天的氣息,吹拂著他們的衣袖,江鷗劃過天空,翱翔於船帆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