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西湖仰先賢
字數:3842 加入書籤
因為有了蘇軾,西湖無處不在。
今天,天氣晴好,兄妹倆人得閑,農天一與農天琴一起到西湖遊玩。
南頤縣西湖坐落在古城牆西南角,離烏衣巷不遠。
此時,他倆坐在涼亭裏喝茶。這時,農天琴吵著讓農天一講講三國關羽的傳奇故事。這因為荊山正是關公“敗走麥城”的發生之地。
農天一抿口茶,神情有些凝重地說道: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本意來荊山深處,修身養息,以待西蜀援軍,準備重振旗鼓。於是經壩陵,沿沮水,過百寶寨,進入遠安。分別在在沮河沿岸幾個場鎮紮寨,於是有了將軍寨、呼兒寨、竹馬溝得名。
呼兒寨,傳說關雲長在此紮寨,兒子關平在當陽麥城、河溶一帶拒敵。倆人商定,危急時在山頭呼喊,可相互接應馳援,故名。另有一說,關羽呼兒不應,急問“我兒在哪”,隨行答道“麥城東南。”關羽道“在那何用?”於是當地得名河溶。
關羽遇害之地是回馬坡,地處羅漢峪溝中段。相傳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在回救南郡路上,前有吳兵,後有魏軍,進退兩難,因故遁走。孫權派朱然、潘璋斷其退路。十二月,潘璋、馬忠獲悉關羽十餘騎要經過臨沮羅漢峪。於是吳兵在羅漢峪共設八道絆馬索。前七道均被關羽衝過,最後一道是用馬尾搓繩,特別結實,關羽最終被絆倒而被擒。
據雲:“羅漢峪在縣之西北,距城三十五裏,二麵山峽陡壁懸岩,回環曲折,綿延三十裏。中有溪水,四時長流,遇暴雨則溪滿,人馬皆不能行。通興山、四川小路。山口即關帝回馬坡。石上馬蹄跡尚存。三國時地利,惜為孫權所估,嗚呼!關帝完結於此所,以為漢時一人,萬古不朽也!天不祚漢,於地何尤乎?”
《三國誌?吳主傳》:“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漳鄉”。這些史料說明關羽就是在此地被害。後人為紀念關羽,將此地改名為回馬坡。
那坡下溝邊的青石上,至今還留有五個馬蹄印。不見斧鑿痕跡;蹄形逼真無疑。清同治五年(1866年),時任縣令在此建一四角亭,題名回馬坡,亭中矗一石碑,碑上刻有關羽騎馬提刀的英武形象,兩行楷書石刻“嗚呼,此乃關帝聖君由臨沮入蜀遇吳回馬之處也”。
當時,關羽被吳將馬忠、朱然所俘,關平救父心切,也被吳將殺害於大衝。孫權敬畏關羽的英烈,命人割下關公頭顱奉獻曹操,以討好北魏。關羽屍身被赤兔馬馱回當陽,傳說天上有神大呼:關雲長,你已至五陽之地(五陽:麵朝太陽,腳踏當陽,手指沔陽,背靠襄陽,前臨漢陽),還不下馬,更待何處?關羽屍身方才倒下,被安葬在當陽的關陵。集忠勇節義於一身的一代梟雄自此將星隕落,長眠荊楚大地。
農天琴動容地說,關老爺死得好慘啊!又說道,哥哥,你知道的真多。
農天一笑笑,望著這塊不大的水麵,波光粼粼,清風徐來,似又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古戰場。
農天琴既好奇,也納悶,便問道:咱們縣城裏,何來西湖?為何又叫西湖?
農天一便跟妹妹農天琴說起其中的原由。他笑著說,這裏有一段文史佳話。
西湖並非湖,起初隻是是一較大的堰塘,附近還有幾個小塘堰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定的水麵,遠觀,確實有湖的氣勢。乾隆年間,堰塘中有荷花,堰塘旁有一庵堂,名為蓮渡庵,由靜慈師太主持。每到夏日黃昏,有城牆擋住西曬,有柳絲如帷,傍晚格外涼爽,遊人如織。
當時的知縣是徐忠一。據載:“徐忠一,巴陵拔貢,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知縣,愛士惜民”。徐知縣尤其重視教育,上任第二年就將學署從北門外遷至城內東北隅,培養了數名高材生,其中有幾人日後皆為貢生,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他們時常相約來蓮渡庵乘涼,這一日,有倆三人先到,隻見其中一位邊走邊吟道:
“獨步禪林一徑西,慧風吹處醒塵迷。
個中未得阿藍意,老死蒲團亦帶泥。”
眾人齊聲說“好絕句”,問:此詩何題?
此人答道:《獨步蓮渡庵》,可否?
眾人皆鼓掌讚許。
落座已畢,靜慈師太端來花紅、山果,大家依然沉浸在詩興中。於是另一位即興吟一首五律:
“地靜涼歸早,林深月到遲。
科頭團坐露,促膝語移時。
柳幄陰常護,蓮塘氣暗滋。
堆盤檎果美,更可助吟思。”
眾人又是一片掌聲,亦問何題?
吟詩者答道:就以今天納涼為題,《蓮渡庵納涼》,如何?
眾人連連稱道。
談笑間,不覺已到四更,天將曉,眾人與靜慈師太道別,此時,又有一位書生觸景生情,背誦宋朝著名詩人楊萬裏《曉出淨慈寺》詩: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位吟詩者因為酷愛楊萬裏的詩,時常模仿,人稱“小楊萬裏”。其人後來做了湖北竹溪縣的訓導。
聽他這一吟,眾人調笑道:“靜慈師太不是淨慈寺,無窮碧、別樣紅從何而來?”
吟詩者答道:“那是曉出,這是曉別,皆是曉意;這池中荷葉、頭上垂柳,也算無窮碧;剛才那花紅山果,不也是別樣紅嗎?”
眾人又調笑道:“此非西湖也。”
此時正值徐知縣巡更到此,聽見此說,便問其原由,隨即言道:“此池塘但叫西湖無妨”。
眾人皆大笑而去。
於是,西湖一名,便成該池塘的雅號,流傳至今。
農天一從《漢口竹枝詞》的寫法獲得啟示,便自創並吟了一首《沮江竹枝詞》:
今來紅塵又一春,杯有茶香邀眾神。
且看湖柳隨心動,原是風騷思古人。
農天琴稱讚“好詩!”又說,“那叫什麽詩名?”
農天一脫口而出,《思春》可好?
農天琴鼓掌說“好!”隨後笑著說,“哥哥,那再來一首,可否?”
農天一起身度步,眼望遠方,看了看湖中景色如畫,又吟出一首《沮江竹枝詞》:
青山無意入湖中,荷花有心向陽衝。
今人不見古時樂,一湖清水落茶盅。
農天琴連聲說“妙!妙!”又問,“那叫什麽詩名?”
農天一笑道,《兄妹西湖品茶》。
農天琴直呼“好詩名,哥哥真厲害!”
品了茶,吟了詩,遊了西湖,兄妹倆高高興興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