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茶禮喜婚配

字數:5206   加入書籤

A+A-


    茶俗,在婚嫁禮儀中,茶占有重要的位置。
    千裏殊風,百裏異俗。由於種種曆史因素,某些茶俗,曆盡千百年的社會生活熏陶,演變為人們精神的支柱,遺為家風,禮儀定規,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荊楚,古為禮儀之邦,在古老的婚姻禮俗中,民間仿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之儀,以茶為禮,定兒女終生大事。
    汪秀才與農盧家均為南頤縣資深茶人。這兒女婚事自然是以茶為禮了。
    吃過晚飯,農家一家人圍坐在茶桌旁,邊品茶,邊商議農天一的婚姻大事。
    巫青先將兒子跟她說的情況告訴了農廬,農廬一聽,甚覺突然,又感到這是一件大事,況且汪秀才可不是一般人物,多少還是有一些疑慮,便問兒子:“天一,這事能行嗎?”
    農天一胸有成竹地說:“父親,能行的。依我看,汪秀才已經默許了,汪小姐也有意呢。”
    農天琴打趣道:“父親,我哥哥這麽優秀,哪有不行的。”
    一句話,把大家都逗笑了。
    農廬看著巫青說:“那好吧,咱們提前準備好禮品,再擇個好日子,就去汪秀才家提親,怎麽樣?”
    巫青說:“嗯,汪秀才是飽讀詩書、精通茶道之人,咱們可不能失了禮節啊!”
    農廬想了想,對農天一說:“天一,要不你抽空再去一趟汪先生家,了解一下汪先生有什麽特殊講究,可好?”
    農天一求之不得,連忙說:“好的。”
    農天琴好開心,笑著說道:“好哦,我有嫂子了。”
    大家都跟著笑起來了。
    正是春暖花開之時,萬物複蘇。頗有春和景明之境。
    今日陽光明媚,適合外出,探親訪友。農天一以請教茶禮茶俗之名,前往汪氏山莊,向汪先生求教。
    禮過後,農天一開門見山:“先生,咱們這裏的茶禮茶俗有何講究?”
    汪紫薇在一旁細心斟茶。
    汪秀才抿口茶說道:這要從製茶講起。從前,楚地民間製茶十分講究,特別是唐宋時製作的貢茶,必須是長相美貌的少女從采摘鮮葉到製作依次完成,已婚男女不得參與,製作時須淨手,幹淨炒茶的鐵鍋十分講究。鍋底有窩而又比其它鍋底平,這種鍋不得炒煮任何其它物,製作的茶葉有綠茶、紅茶等。
    農天一和汪紫薇認真聆聽,時不時點頭。
    汪秀才邊說邊做手勢:如製作帽茶則將茶葉搗碎,放入模具中壓製,外表有細茶粉,看上去平滑光亮。
    民間自己飲用的茶葉則不那麽講究,而是將鮮葉采來,放入籠中蒸熱,而後揉搓曬幹即可,也有鍋炒,同樣先殺青,而後略加茶油製作。
    那時,一些大茶莊在開春製茶時,先舉行茶祭活動,茶祭依楚地風俗進行,主要是設壇、請神、擺供、宣讀祭文、讚頌,舉行茶祭後開爐蒸茶,明清時製作磚茶,白紙封固,貼上紅簽,故有一首《竹枝詞》曰:
    茶鄉生計即山農,
    壓作方磚白紙封。
    別有紅簽書小字,
    原是楚地青磚茶。
    自古以來,茶與節令密不可分,便形成了妙趣橫生的節令茶俗。
    汪秀才侃侃而談: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三十晚守歲,一家人圍坐火壟旁,喝茶吃各種糖果糕點,這天晚茶極為豐富,有各種花茶、薑鹽、綠豆、芝麻、黃豆、炒米、花椒加上上等茶葉衝泡茶,往往先敬家中最長者,喝茶時,長輩紛紛給兒孫壓歲錢。
    正月初一,是全族互至賀歲,所到各家均要衝泡上等茶、端出果點待客。
    正月十五元宵節,亦如大年三十夜一樣,合家圍坐喝茶賀春。
    四月初八、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等節日,均有喝茶慶節之習,特別是中秋節,全家人喝茶賞月,直到深更半夜。
    這時,汪秀才講到農天一最為關心之處。
    汪秀才講的津津有味:比如,喜慶認親茶:男女訂婚,先是男方到女方家認親,女向男方父母及男友獻茶,男方父母將準備好的彩禮或首飾交給女友,算是認親。以茶為禮稱為三茶六禮,結婚要喝米泡茶。
    哭嫁茶歌:女兒出嫁,娘女共唱哭嫁歌,主要內容有端茶歌、獻茶歌、歇茶歌,最後是上轎茶歌由女兒唱:
    喝罷紅茶兒要行,兩眼汪汪望雙親。
    雙親休把兒來念,轎門一關兒就行。
    上轎茶:女兒出嫁之前喝上轎茶,由家長輩將三親六眷清點坐滿一堂,由新人逐一獻茶,主要是薑鹽、芝麻和加糖茶,茶後均要放一筆錢茶杯中讓新人來取,謂之上轎禮。
    上轎時女兒獻上轎茶還要唱:
    北山坡,南山坡,家家門口開茶花。
    茶花色,爺娘說,爺上縣,撕鞋麵。
    娘下街,打金簪,金簪銀簪冒打起。婆屋就要娶。
    不要娘屋金,不要娘屋銀,隻要娘屋一張紅紙貼轎門。
    汪秀才大致講完茶禮茶俗後說:“不過,我們有一些茶禮不必過於繁瑣,有三樣即可。”
    農天一心領神會。
    汪紫薇時不時給農天一添茶倒水,倆人時不時眉來眼去。
    今天,農天一可謂滿載而歸。回到家後,他急急忙忙便將汪先生的想法告訴了父母。
    農天一說,汪先生暗示不必太繁瑣,有三樣即可。
    父母親連忙問:“哪三樣?”
    農天一笑著答複道,一是“定茶”,二是“喜茶”,三是“圓茶”。
    農廬和巫青“哦”了一聲,夫妻倆像是舒了一口氣。他倆終於明白了。
    農天一解釋道,“定茶”就是定親茶,女方正式確定為男方的未婚妻,“定茶”禮過後,青年男女就可以成雙成對出入了。
    “喜茶”就是在結婚儀式上的茶禮。
    “圓茶”就是在新人進入洞房後喝的圓房茶。
    這樣一來,事情就好辦了,也簡單多了。
    農廬不禁一陣感慨:“汪秀才真是賢達之人啊!”
    巫青也附和道:“可不,汪秀才總是替我們著想,時時處處關照我們呢!”
    農天一心中甚喜。
    農天琴為哥哥高興,嘰嘰喳喳,興奮不已。
    趁熱打鐵!
    於是乎,這天上午,農天一跟著父母親到汪秀才家提親。禮品以茶葉為主,有農家祖傳的“茶祖茶”、天心岩綠、天鹿黃茶、三濟堂毛尖等,以及金銀首飾、綾羅綢緞、酒類、果品等。
    此時,他們來到了汪氏山莊,汪秀才及其妻女早早迎候在莊前。
    可以說,兩家人已是世交,又有了兒女親事,真是親上加親。
    他們進到莊內,有說有笑,禮畢後,大家落座。這氣氛自然是融洽和諧。
    今天是個喜日子,汪秀才十分開心,他本就是個開明人士,便直截了當地說:“咱們本就是熟人熟事的,禮到即可。”
    農廬拱拱手說:“承蒙先生厚愛,小弟這方有禮了。”
    巫青連忙說:“多謝先生信任,天一能夠娶到汪小姐,是他的福分啊!”
    農天一趕緊表態:“請先生、師娘放心,我對汪小姐是一片真心,海枯石爛不變心!”
    聽到這話,最開心的是汪紫薇了。她落落大方,頗有禮教,給大家斟茶倒水,忙個不停,巫青是越看越喜歡。
    農天一的師娘已備好豐盛的酒宴。她叫大家上桌,準備開席了。
    大家圍桌而坐。農天一與汪紫薇相鄰,倆人情意綿綿,滿臉是笑,兩隻手在桌下握得緊緊的。
    汪秀才斟上自家釀的白酒,邊倒邊說:“請你們嚐嚐這酒,養生養顏的。”
    農廬嗅了嗅酒杯,隻見酒花掛杯,芳香四溢,讚道:“醇香啊!”
    汪秀才盡量把氣氛搞的輕鬆一些,他端起酒杯,說道:“來,飲了這杯酒,就是一家人了,無需客套。”
    農廬恭敬道:“多謝先生盛情款待!”
    三人酒杯見底。
    農天一連忙起身,畢恭畢敬地說:“先生,學生敬您,我先幹為盡。”
    倆人酒杯一空。
    酒過三巡,氣氛熱烈,情意滿滿,喜慶有餘。他們談兒女婚事,也談茶事,其樂融融。
    就這樣,在一場酒宴和一次茶禮中,農天一和汪紫薇的“定茶”禮順利完成,可謂大功告成!
    男女雙方父母滿意,兩個青年男女情投意合!真是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