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邁步從頭越

字數:3360   加入書籤

A+A-


    汪氏莊園的院子裏種植了幾株品質獨特的茉莉花,汪紫薇自小見慣了它們,也深深喜愛茉莉花馥鬱的芳香。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也學會了栽培、管護茉莉花,也懂得茉莉是常綠小灌木或藤本植物,熟悉其習性。
    這時,汪紫薇正在給茉莉花施肥剪枝,隻見茉莉花枝幹呈黃褐色,色嫩枝細而略呈藤本狀。葉對生,橢圓形,表麵有光澤,邊緣光滑。
    她說,你看,茉莉花是聚傘花序頂生,常有3至5朵小花生於枝頂或葉腋,花白如雪,有的是單瓣,有的是重瓣。
    農天一嗅嗅花說,這花被你伺候的好啊!綠秀秀的,花又香,看著就喜愛。
    汪紫薇道,這花跟人一樣,你要弄清楚習性。這茉莉喜歡溫暖、愛濕潤的環境,光照不能弱了,陽光要充足。
    農天一笑道,隻需要在夏季適當遮陽就可以了,越冬不能低於3℃吧。
    汪紫薇連聲“嗯嗯”,又說道,茉莉喜歡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就像人一樣需要透氣嘛,不然會憋悶死的。
    她的一句話,把農天一給逗笑了,然後他說,茉莉還比較喜肥呢。
    汪紫薇說,但要控製施肥量,以防徒長,導致開花減少,施肥重了花就可能不開了。從春季開始增施磷肥、鉀肥,有利於孕蕾開花,花後以氮肥為主。秋季增施磷肥、鉀肥,可以提高越冬抗寒的能力。
    農天一連聲“嗯嗯”。
    汪紫薇邊澆水邊說,生長旺盛時期,要保持土壤濕潤,天氣幹燥時,要注意噴水保濕,到了冬季就要控水。
    自從汪紫薇進了農家門,就精心栽種了幾盆茉莉花優良品種,她說,茉莉花期長,屬於香花樹種,種在庭院看著舒心,還能喝上一杯茉莉花茶呢。
    確實如此,這茉莉花茶素來就有“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算起來,怎麽說也已經有1000多年的曆史了。
    那麽,現在問題又來了,茉莉花茶是憑借著什麽榮登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呢?
    說來話長,據說茉莉花以前在唐朝的時候被認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人們認為,隻要茉莉花一出,則百花不香,從那時候開始茉莉花就成為了“天香”,與菩提都是可以作為佛家的聖物,相當的高貴。
    到了清朝,慈禧垂簾聽政的時期。當年慈禧太後對茉莉花更加偏愛,外國使節攜夫人到中國時,慈禧太後就經常將茉莉花茶作為禮品送給他們,所以在慈禧太後掌權的這幾十年間,茉莉花一度被認為是“國花”,茉莉花茶成為了“國茶”。
    當然了,茉莉花茶也被稱為“報恩茶”。關於茉莉花茶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故事呢。
    傳說,茶商陳古秋非常喜歡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麽茶,他們經常坐在一起,一邊品茶一邊探討。有一天,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經送給他一包茶葉,還從來沒有品嚐過,於是就把這包茶葉找出來請大師品嚐。
    在衝泡的時候,這碗蓋一打開,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居然看見有一位年輕美貌的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兒的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這時候,陳古秋內心很是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
    陳古秋這才恍然大悟,想起了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的時候,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曆。
    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的屍身,沒有錢為父親下葬。陳古秋深為同情,於是取了一些銀子給她。
    三年過去了,等陳古秋又再一次去南方的時候,客店老板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他幫助過的那位少女交送的。
    這時,陳古秋想要去找少女,可是卻得知那位少女早已不在人世了。
    誰能想得到呢,因為當時沒有衝泡,現在才發現這一小包茶葉竟然是珍品!
    陳古秋的疑惑又產生了,那為什麽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
    於是,為了解開纏繞在心中的謎團,兩人又重複衝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
    錯不了了,陳古秋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
    往後的這幾年時間,陳古秋每次泡茶都是喜歡把茉莉花加到茶中,每一次都能製出芬芳誘人的茉莉花茶。
    隻見茉莉花茶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柔軟,細品則香氣沁人心脾,滋味醇厚鮮爽。
    不用多說,陳古秋感慨道,這色香味分明就是花之甘露,天上才會有的仙物啊!因此也就深深受到北方人的喜愛!
    從此,也就誕生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並且一躍成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這也給予農天一莫大的鼓舞和信心。
    自那時起,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搞出“三濟堂”頂尖的茉莉花茶!
    在他的腦海裏,時不時浮現出茉莉花茶碧綠的色彩,像仙子輕歌曼舞,以農家優秀的綠茶打茶底,那杯中山野仿佛盛開白如雪的茉莉花,鋪滿了山間溪穀,衝泡間,漂浮於杯海之中,嫋嫋花香,芬芳撲鼻……
    於是,農天一與其父其母商量,把靠近天心岩山腳下的低矮坡田改造成茉莉花圃,取名為“三濟堂茉莉花茶園”。隨即他又把原丹霞一家住的幾間閑置木房改造成茉莉花茶加工作坊。
    農天一說,這裏,一是地理位置好,綠茶與茉莉花都在天心岩附近,便於茶葉和茉莉花采摘完後,就可以直接進行加工;二是突破原有茶類品種,有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合理整合,節省了費用。可謂一舉多得。
    其父其母甚讚!妻子汪紫薇誇道,你做事很有一套呢。
    而農天一覺得,這是自己的的一份責任,更是一份天職!必須做成,必須做好,這是沒有退路的事情。
    農天一幹起事來並非文弱書生氣,而是風風火火,大刀闊斧,他和白龍傑領著幾個幫工快馬加鞭,用了幾天時間,就改造完成了。一看,農天一都很滿意。
    到了茉莉花采摘季節,農天一親力親為,從頭花到頭香,從窨製到工序安排,精心做好每一道環節,就像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