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先帝這樣的男人

字數:4320   加入書籤

A+A-


    “她是先帝的原配嫡後,比先帝小一歲,比我大兩歲。後宮妻妾爭鋒是常事,但皇後對待後妃柔和寬仁。她不是有意做出來這個樣子,是天生性子就柔和,有什麽氣都往自己肚子裏咽,我幾乎沒有看到過她對誰疾言厲色過。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子,她的身子骨一直都不好,盡管先帝也時常寵幸她,但是她卻始終沒有一兒半女。”

    “我進宮之後,先帝時常招我伴駕,她不是沒有因此掉過眼淚,但始終沒有為難過我。後來我生了豐慶,又生了當今皇帝,她對兩個孩子也很好。”

    “那幾年瓦剌頻繁侵犯我大炎邊境。先帝年輕氣盛,聽了小人的蠱惑,就決定禦駕親征。當時孫太後和錢皇後苦勸先帝未果,隻得讓他去了。先帝臨行之前,立了當今為太子,又囑托自己的兄弟為監國。後來的事情,想必你已經知道了。”

    “先帝被瓦剌所俘,錢皇後的兄長和弟弟,也在這一役中身死殉國。錢皇後聽到消息,即刻拿出了自己所有的財物首飾,交給孫太後,請太後贖回皇帝。得知無法即刻迎先帝還朝,孫太後還要另立新帝的時候,她日夜悲泣不已。她向天起誓,願以自己的性命做交換,換得先帝平安回轉。從此之後,她開始吃素,穿素服,不生爐火,整夜整夜在宮中焚香向上天祈禱,哪怕滴水成冰的冬夜也是如此。跪拜累的時候,她就席地而臥,睡醒一覺,接著叩拜。不到一年的時間,她的一條腿就瘸了。因為淚流不止,眼睛也瞎了一隻。”

    張惟昭聽了,露出異常凝重的神色。劉太後看到了,問:

    “你是不是覺得她非常了不起?”

    張惟昭緩緩搖頭:“我不是覺得她非常了不起。我是覺得,一場戰役,讓她死了兩個手足,幾乎也失去了丈夫。她一定非常非常焦慮,焦慮到隻能用這種自殘的方式,讓身體的痛苦去壓倒精神上的痛苦。”

    劉太後頭一次聽人這樣解說錢氏當年的事跡,沉默一會兒,才又問道:“若你是她,你會這樣做嗎?”

    “我肯定我不會!”

    “為什麽你不會這麽做?”

    “承擔痛苦的方式有很多種。我不看好自殘這種方式。”

    “我也沒有這麽做……”劉太後一字一句地說:“雖然當時後妃中有人效法錢皇後。但我沒有。因為,我是一個母親。我有兒有女,在當時的情形下,如果我殘了,死了,我的孩子要怎麽活下去?所以我非但沒有夜夜祈禱,形銷骨立,反而努力帶著我的孩子,有飯吃飯,有肉吃肉,能穿多暖,就穿得多暖,多長點肉,這樣哪怕哪一天突然沒飯吃、沒衣穿的時候,還能多活個十天半個月,也許就能熬過去,不用死了。”劉太後說到這個時候,突然淚流滿麵。

    說實在的,張惟昭剛剛聽到錢氏夜夜對天祈禱,跪拜、哭泣致使自己殘疾的時候,隻覺得震驚,但並沒有多麽感動。而聽到劉氏說到自己在逆境當中,帶著兩個孩子想盡一切辦法努力求存的時候,才真正被感動了。

    她拿了一個帕子遞給劉太後。

    “如果我是您,我也會這麽做!”

    “你覺得我這樣才是好?”劉太後一邊拭淚一邊帶著自嘲的語氣問道。

    “是!在我看來,凜冬來臨的時候,要保全性命,盡量保持健康,才會有希望。這種保全,其實比自責、自殘要難多了!”

    張惟昭並沒有去歌頌劉太後作為一個母親的成功和偉大,也沒有虛言安慰說“您那時候也是不得已”之類的話。但劉太後能感覺到,張惟昭是在由衷地認同自己的做法。

    “可是,先帝不這麽看……”劉太後長長歎息。“他覺得,他的母親孫太後放棄了他,朝臣們放棄了他,兄弟背叛了他,其他人換一個皇帝,照舊山呼萬歲,隻有錢皇後視他如天、如命,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他的人……”

    要是在現代,如果一個女性朋友跟張惟昭講一個這樣的故事,她會說,那就讓這兩個悲情男女主湊成一對好了,這就是他們的人生劇情。而你有你的人生劇情,不必和他們糾纏。讓他們在他們的劇情裏至死不渝,你在你的劇情裏堅韌求生。

    但是,劉太後的人生注定是要和先帝緊緊捆綁在一起的,她沒有別的選擇。所以,張惟昭一時間無言以對。

    劉太後繼續說下去:

    “先帝在出征瓦剌之前,因為覺得錢皇後稟賦柔弱,承擔皇後的職責十分勉強,心頭略有不滿。在他還朝之後,感念錢皇後的一往情深,對她敬愛到了十分。當時,先帝被冠以上皇的名號,囚禁在南宮。錢皇後和我們幾個位份比較高的妃嬪一起入南宮陪伴先帝。南宮生活十分清苦,因此倒少了很多爭風吃醋的事。南宮缺衣少食,女人們就做針線活偷偷托小宦官拿出去賣,換來糧食布匹。幾個妃嬪中,就數我的針線活做得又快又好。我又在後院辟了一塊地,種了蔬菜給先帝加餐。先帝屢屢稱讚我,說離了你我可怎麽辦?可是好不容易換來一隻雞,一筐雞蛋,做好端給先帝的時候,先帝總要先分一些給錢氏。隻有在我身懷六甲的時候,先帝才會想起給我留一些。”劉太後說著嗬嗬而笑,眼淚卻沿著眼角流下來。

    “之後先帝重登大寶,錢皇後重新戴上鳳冠。大臣們中有人說,曆來沒有皇後瞎眼腿瘸的,建議另立身體健全、容貌端莊之人為後。先帝大發雷霆,痛斥了那些朝臣。同時申斥我,要我安分守己,好好讀讀女德。他以為是我鼓動朝臣諫言廢後,是我想當皇後。一起經曆了南宮那些歲月,我隻想大家都好好活著就好,怎麽會剛出了南宮,就去做這樣的事情?我素來脾氣急,他不肯見我,我就趁他在皇後宮裏的時候硬闖進去替自己喊冤辯駁。他和錢皇後才說信了我,知道我是無辜代人受過。”

    “我那時就以為,誤會辯清了就好了。哪知他從來沒有完全信任過我,臨終時都不願意見我一麵,也不讓我死後葬在他的身側……”

    “自始至終,他的心裏就隻有錢皇後一個人……”劉太後無限感傷。

    “我不是要和錢皇後一爭長短。我隻是想知道,我在他心裏算得什麽?難道隻是個好生養的女人而已?”這是劉太後的畢生心結。賭氣要把自己的陵寢也安置在皇帝陵寢近旁,就是不甘隻做他用來生育孩子的女人,而是要讓他承認,她是他重要的人,即便不是發妻,也是重要的家人!

    聽完劉太後的故事,張惟昭完全能夠理解,劉太後為什麽在這件事上那麽難以解開心結。因為先帝臨終前的這番作為,完全顛覆了劉太後素來的人生信念。她和他同生共死,為他生兒育女,她覺得她的辛苦和努力是值得的,因為她為了她的丈夫,她的君王,做了她能做的一切。但是,這位丈夫和帝王,臨終卻隻把她當做外人。他隻看重她的生育價值,卻無視這個人,和這個人給他的真心。

    但是,他對錢皇後真的那麽一往情深嗎?

    張惟昭問劉太後:“太後恕罪,我想請問,在南宮的時候,除了您誕下了崇王,還有其他妃嬪有生育嗎?”

    “另外還有一位皇子,兩位公主出生。但除了宜興公主之外,其他兩個孩子都沒能活下來。”

    “先帝重登大寶之後,宮中有沒有新進其他妃嬪?她們有沒有生育?”

    “有。也有皇子和公主出生。”不隻有進新人,還有兩個曾經特別受寵。

    “如果您是錢皇後,您的兄弟跟隨丈夫出征,兵敗戰死。您為了被俘的丈夫,傾盡所有,夜夜哭泣祈禱,瘸了一條腿,瞎了一隻眼睛,這個丈夫後來回來了,你陪他一起被囚受苦,他一邊說和你真是情深義重,一邊不斷和其他女人生孩子。等他複起之後,又不斷納新人,生更多的兒女,您會不會覺得今生得遇良人,心滿意足,此生無憾?”

    劉太後聽了這話,隻覺句句直刺到心裏,一時之間什麽話也說不出來了。實際上,即便是在先帝重登大寶,又尊錢氏為後的時候,錢皇後也時常是一副憂思沉重的麵容。當時劉太後總覺得錢氏很會惺惺作態,因姿容不再,就扮可憐討得先帝垂憐。

    現在換位去想一想,若是自己,在那樣的情況拖著半殘的身體,做一個無兒無女的皇後,天天看皇帝寵幸新人,恐怕也高興不起來。

    先帝很少在皇後宮中留宿,經常在白天去看她,一起用膳,寬慰幾句,就匆匆離開了。皇後用的東西都是上好的,服侍的人也很多。但因為沒有子女,日常宮裏都是安安靜靜、冷冷清清的。稱讚皇後賢德的人很多,能夠體會她的孤寂的人極少。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