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少女的憂思

字數:4382   加入書籤

A+A-




    她遲疑了一下,想把簪子拔下來放回去。香玉卻把她的手打了回去,道:“不要碰頭發!好不容易給你梳好的。你不要覺得不習慣,看多了就好了。”張惟昭沉吟了一下,索性不糾結了,戴就戴好了。

    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了,一行人匆匆往前殿走。一路上遇到的小宮女和小宦官,都停下來向這邊看,一邊看一邊議論,有的還捂著嘴笑。張惟昭想想就能知道他們議論的是什麽,也管不來那麽多,隻挺直背往前走。還得注意步子不能邁太大,否則踩到裙子還得出糗。

    既然已經裝扮上了,那就幹脆有點專業精神吧。快到殿門的時候,她想了想,按照平日裏看到宮女們走路和過門檻的樣子,腳步輕盈地走進殿中,微微低著頭,眼睛看著地麵,向前幾步,聲音清脆地說:“民女張惟昭,給太後娘娘請安。願太後娘娘長樂無極。”說著一個萬福深深下去。

    太後身邊本來有幾個人圍繞著正在說笑,見張惟昭過來,眾人都閃開身。露出了裏邊的太後,以及,太子陳祐琮。

    “這誰家的孩子這樣俊,趕快過來讓我瞧瞧。”太後笑著說。

    張惟昭站起來抬起頭,愕然發現不知什麽時候太後身邊又多了一個人。

    陳祐琮正凝視著她。

    兩個人認識了大半年時間,因為有過很多次深度交流,所以彼此已經非常熟悉。但是,今天換上了女裝的張惟昭,卻讓陳祐琮感覺到很陌生。他仿佛是第一次看到張惟昭,第一次被那雙明亮的眼睛注視,第一次被那飛揚流動的神采折服。紅潤的麵頰,飽滿的嘴唇和苗條柔韌的腰身雖然美麗異常,而真正能俘獲人的,卻不是那可以雕飾的美麗,而是張惟昭獨一無二的神情和氣韻。

    那是一種特有的女性的力量和魅力。這種女性的特質慣常被張惟昭隱藏在她樸實的道袍和灑脫的行為後麵。今天的這一身非常女性化的裝扮,讓這一切顯露無疑。

    陳祐琮凝視著張惟昭,仿佛剛剛發現了一個驚天的秘密,又震驚,又欣喜。他眼睛閃亮,表情專注,毫不掩飾自己的傾慕之情。以至於旁邊任何一個看到他表情的人都可以猜到他正在感受著什麽。

    於妙清低下了頭。她其實早就有一些隱約的猜測,但是一旦被親眼證實,完全又是另一種滋味。

    香玉和水仙各自忖度,以後對張惟昭還得更恭敬親熱著些,沒準這位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身份顯赫的新貴。

    綠蘿,以及跟著太子進殿來的馮浩簡直樂見其成。張惟昭要是能成為太子的後妃,他們覺得長樂宮和長寧宮都會增添很多歡樂。

    一瞬之間,各人有各人的心思。

    太後看到陳祐琮的樣子,也不點破,把張惟昭招到近前,拉著她的一隻手上上下下打量:“這樣扮起來,真像神仙妃子一樣。以後還是要時不時裝扮一下的好。隻是首飾太少,也素了些。罷了,等會兒我叫人拿多寶匣過來,你喜歡什麽就挑些什麽去。我知道你是個有主意的。我就不替你做主張了。”

    這在周圍的宮人看來,真是無上的恩寵了。要是換了旁人,大概會做出無限歡喜的樣子,向太後說娘娘的眼光是最好的,您賜下什麽民女都喜歡。

    但張惟昭隻簡單地說:“多謝太後娘娘。”本來還想豎掌行禮的,臨時突然反應過來和這身衣服不符合,就福了一福。

    太後這樣麵帶慈愛的跟張惟昭說著話的時候,陳祐琮就帶著笑在旁邊看著,心中充滿了感動。

    這種感覺真美好。他的祖母和她,這兩個他最在意的人,她們也彼此這樣關心。他雖然生在金碧輝煌的紫禁城,從小周圍仆從不斷,心頭卻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陰冷。而今天,這種感覺完全消失無蹤了。他的心裏,此時就像窗外仲春的陽光一樣明亮而溫暖。

    他甚至不自禁地想到了將來,有朝一日,他們會成為一家人。有這樣的家人陪伴在他身邊,外邊有再多的風雨,他也不怕。他會努力成長,伸出密實的樹幹,把他心愛的人們遮蓋在這樹蔭之下。

    於妙清回到皇後殿中,頗為悶悶不樂。於皇後將一切看在眼裏,用完晚膳,於皇後將周遭伺候的人都屏退,單獨留下於妙清。

    “怎麽今日在長樂宮有人為難你嗎?為什麽麵帶憂思?”皇後直接問道。

    於妙清下意識地觸了觸自己的麵頰,沒想到自己盡力掩飾,卻還是帶出來了。當下也不隱瞞,就一五一十把發生在長樂宮裏的事情講給皇後聽。她雖然極力想保持住風度,可是講到陳祐琮用那樣的神情看著張惟昭的時候,臉上還是禁不住顯出酸楚之色。

    於皇後聽完蹙眉沉思。她雖然不受寵,皇帝、太後和金貴妃這幾個人她誰也惹不起,但好歹她還管理著紫禁城的宮務,在宮中也有自己的耳目,知道張惟昭在長樂宮的一些事跡。

    尤其是太後說自己身體不適,要陳祐琮在張惟昭的協助下念經清修,為太後祈福,這件事本身就有些蹊蹺。於皇後並不知道張惟昭是怎麽協助陳祐琮清修的,但自從這個所謂的“清修”開始以來,太後的精神氣一天天好轉,太子前陣子總是有點小災小痛,這陣子也好了很多,這多半年竟似個子也長得比前些時要快,麵目看著也舒朗了,不得不說,張惟昭還是有點本事的。

    太後和太子都信重張惟昭,張惟昭年輕又聰慧,雖然不修邊幅,但看底子很有些姿色。太子對她有情,這也很正常。但如果太子對她用情至深,這件事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還真的很難說。

    情這個字,說輕也輕。世上負心薄幸的男子何其多,對一個女子喜歡的時候捧在手心,不喜歡的時候翻臉無情,這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有時候,情卻又會沉重無比,遠的不說,就說當今的聖上,對著金氏這個大了他十幾歲的貴妃,多少年寵愛不絕,就算是後來也不斷寵幸其他年輕的妃嬪,也從來沒有人能夠望其項背。

    夜深人靜的時候,於皇後也會反複琢磨今上對金氏的執著到底從哪兒來的。若是金氏年輕貌美、才情出眾倒也罷了。一個年老色衰、宮女出身的人,憑哪一點獨得聖寵,在後宮橫行霸道這麽多年也沒倒台呢?

    於皇後琢磨出來的結果是,幼年時的關懷陪伴,少年時的情竇初開,皇帝這兩樣重要的情分,都被金氏給占去了,所以讓皇帝無論如何都難以割舍。

    眼看陳祐琮也是個重情分的,誰能得了他的衷情,就算不像金氏那樣會後半生顯赫,最起碼也會有十年、八年的風光。利用這十年八年的時間,也能做成很多事了。

    於氏子弟大多勤勉好學,隻要一點東風,便可乘勢而起。若是於妙清能誕下皇孫,等將來太子站穩了位置,金氏已經老邁,說不定還能洗雪於氏家族多年來被金氏打壓欺淩的恥辱。

    但是,這件事還是要從長計議,急不得的。

    金氏現在在宮裏還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不可撼動。雖說大麵上是皇後掌管公務,實際上隻要貴妃一發話,後宮十二司沒有人敢違背她的意思。她一心想讓她的表姨侄女兒葉彤櫻和太子配成一對,若是這時候於妙清顯得太急切了,恐怕會招致金氏的報複。

    實際上,金氏已經對於皇後帶於妙清進宮,並頻頻往太後宮中去表達過不滿了。每次她出言諷刺,於皇後就平心靜氣聽著,姿態謙遜,這才沒有引起更多事端。

    皇帝也並不是沒有看到後宮這些女人各自的小算盤。但是他覺得反正除了太子妃,太子還會有其他的妃嬪。到時候把太子妃的位置交給金貴妃安排,讓她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就是。

    但金氏顯然不這麽想。她替葉彤櫻謀劃的不僅僅是太子妃之位,還有太子的寵愛和將來誕育皇孫的可能。隻有位置沒有寵愛也不行,從金貴妃和於皇後的際遇就能夠對比出來。但是隻有寵愛,沒有子嗣也是後患無窮。若是金貴妃當年生下的那個皇子還好好活著,沒準兒陳祐琮就不會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上,金貴妃現在也不需要殫精竭慮地去籌謀太子妃之位了。

    見姑母低頭思索,於妙清就靜靜站在一邊,不敢驚擾。她也知道她剛剛告訴姑母的並不隻是少男少女的情感糾葛,而是關乎到皇室和幾個家族未來走向的大事。

    思索了片刻,於皇後低聲說:“若是太子真對那個道醫衷情,你不要去爭鋒,反而還要好好和張惟昭相處,謀得她的信任。”

    “我不會去和她爭鋒,姑母您是知道我的,我自來就不是那樣的人。我欽佩張惟昭的才華和胸襟,和她也相處融洽。隻是我不明白……”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