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萬曆十五年(求推薦)
字數:2984 加入書籤
”如此微臣就跟殿下說說那些往事。“袁可立頓了下,雙目露出光彩,回憶道:“那是萬曆十九年的事情,說起來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那時我剛剛中舉,蒙先皇恩典,被任命為蘇州府推官。”
胡子睿笑道:”蘇州的推官可不好當啊!我聽說蘇州富甲天下,正因為蘇州富裕,所以那裏的官司也比別的地方多啊。“
”殿下所言甚是,我當時一上任的時侯,胥吏們沒有處理完的文書那真是‘堆積如山’啊,我當時就像‘秋風掃落葉’一般處理這些文書。”袁可立頓了理道:“後來蘇州發生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原來當時的蘇州府知府乃是石昆玉,此人是個難得的清官,為人也非常直率,有一次石昆玉在追查當地土紳強占民田的案件中,士紳誣陷石昆玉,在應天巡撫李沫那裏告了一狀,李沫聽信了士紳之言,把石昆玉關押起來。
應天巡撫李沫這個人與當時蘇州籍宰輔申時行(萬曆朝的名臣,讀過《萬曆十五年》的書友應該清楚這個人,當然他與本書無關,不展開說)交往甚密,民間甚至有種說法,李沫的後台就是申時行,所以當時的人因為懼怕李沫的權勢,無人敢為石昆玉出頭。
“當時蘇州府的人公推我出來,為石知府寫狀子,我當時也是青春年少,‘意氣風發’的時侯,慨然應允。”袁可立笑了,臉上露出一絲緬懷的神態:“我當時對大家說,就算你是巡撫大人,也不應該冤枉我們的好太守--石大人。”
原來當日袁可立寫好了狀子後,麵呈給應天巡撫李沫,他早就背誦起來了,當著李沫的麵,大聲朗讀,麵對袁可立的朗朗正氣,李沫羞愧不已,舉起屏風遮蔽自己,然而這沒有什麽用,袁可立反而讀得更大聲了,李沫做下虧心事,再也沒法在巡撫的位置上做下去了,事後他乖乖地辭去了巡撫之職。
胡子睿道:”本王不才,願為萬世開太平,區區議論如果都放在心裏,還能做成什麽大事,故請先生出山,為大明王朝‘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
袁可立笑道:“好,好啊,殿下果然’氣吞萬裏如虎‘,微臣蒙殿下如此垂青,那敢不從命!”
一直談到太陽下山,胡子睿才回了王府。
自胡子睿來過之後,村裏人都聽到風聲,原來來拜訪袁老先生的竟然是信王爺,他乃是當今萬歲爺的兄弟,朝堂公認的皇位繼承人,信王爺如此賞識袁先生,朝廷很快會征召袁老先生出來做官。
開始隻有一二個人這麽說,後來村子裏的人都這麽說,袁可立卻不以為意,仍舊像往常一樣做他的蒙學先生。
過了幾日,朝廷果然差遣一名官員前來,捧了禦賜的官服、彩緞等物,後麵跟了好多人馬,“吹吹打打”地來到村長家門口,村長已經七十多歲了,頭發、胡子都白了,柱著拐杖。那個官員見他年紀這麽大,連忙給他行禮。村長將官員請到中堂坐下,那個官員開口問道:“袁節寰公在村裏麽,下官特地奉了口詔前來。”村長道:“他正在村子裏住,奉過了茶後,我帶天使前去。”
那個官員見了袁可立,滿麵笑容地道:“奉特旨:立刻宣袁可立入朝進見。”
袁可立忙更衣隨著官員入朝,天啟皇帝在偏殿接見袁可立。天啟皇帝穿了便服,端坐於龍椅之上,袁可立連忙上前朝拜天子,天啟皇帝慨然道:“建虜‘禍國殃民’,至今已有數十載,朕欲平此巨寇,不為國家留下禍患,信王爺向朕推薦了愛卿為登萊巡撫,朕再給你加個總督頭銜,望先生悉心為朕籌畫。”
袁可立正要上前奏對,突然想起既然是信王爺推薦的自己,何不先與信王爺參詳一下奏對的內容再說,於是起身向天啟皇帝奏道““微臣蒙皇上問詢,一時之間唯恐思考不周,不能逐條上奏,陛下請容臣考慮周全,再為啟奏。”天啟皇帝笑道:“如此也好。先生務須為聯加意,隻要是可行的事,先生隻管上奏。”說罷,天啟皇帝起駕回宮。
又過了幾日,王府書房內,胡子睿對袁可立道:“本王已向皇上推薦袁公仍回登萊當巡撫,大力發展水軍,與兵部尚書孫承宗配合,去襲擾建虜的腹心之地,讓他們不能放心大膽地進攻關寧錦防線。”
胡子睿稍頓後續道:”當然,此事皇上雖已同意,仍需要在大朝會上通過,老先生才能‘名正言順’地赴任。“
胡子睿所說的乃是按照大明製度設立的內閣工作流程,即皇帝授意給內閣票擬,票擬後交給皇帝(或太監)批紅,然後才能付諸實施。
袁可立久經宦途,當然知道這個流程中最關鍵的是皇帝的意思,雖然天啟皇帝既然有意啟用自己,但如今朝政把持在魏忠賢手中,自己和他素有仇怨,想來在大朝會上還有一番波折,這就需要胡子睿出麵來支持自己了,想到這裏,他感激地道:”感謝王爺如此看重在下。“
胡子睿道:”袁公一向忠心朝庭,實乃擎天一柱。如何朝黨之上,魏忠賢的黨羽當道,朝堂上現需老先生這樣的冶世能臣,本王一定力薦先生。“
袁可立道:“小人感謝皇上、王爺載培之恩!“
稍頓後,他拿出一付書信給胡子睿過目,原來這封信是登萊總兵沈有容寫給袁可立的。
胡子睿帶點好奇的神色道:”這個沈有容是何許人也?為何要給老先生寫信呢?“
袁可立笑道:”此人也是我帶到登萊的啊。“
原來沈有容字士弘,自幼愛讀兵書,精通騎射、劍術,萬曆七年時考中武舉鄉試後,便北上薊遼投軍,後來被授官為千戶。
萬曆十二年秋天,朵顏部眾侵擾劉家口,沈有言征集了二十九名銳卒,自己親自統領,趨夜色發動奇襲,親自斬首六級,朵顏部眾知道在他手上討不到便宜乖乖撤走;後來,他被李成梁調到遼鎮,沈有容時也“過關斬將”也立下過不少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