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萬物為芻(求推薦)
字數:2660 加入書籤
明末清初,正是民族矛盾最為尖銳的時刻,康熙執政期間發生的數起文字大獄均與此有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乃是明史案。
此案發生在康熙初年,康熙年幼尚未親政的時侯。浙江湖州有個叫莊允成的富戶,此人生有一子名叫莊廷瓏。莊廷瓏自幼喜歡讀書。結交文人,也行是因為莊廷瓏讀書過於勤奮之故,他患上了很嚴重的眼病。莊允成一向很寵愛莊廷瓏,此時便花費重金,四處為莊廷瓏“尋醫問藥”,然而說起來也很奇怪,莊廷瓏的眼病雖然看過很多醫生,也吃了很多藥,然而不但沒有起色,反而越來越嚴重,到最後,這莊廷瓏竟然雙眼失明,成為盲人。
莊廷瓏年紀輕輕就失明了,心中自然是非常苦悶,於是每日裏“長籲短歎”,“借酒消愁”;莊允成“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聯想到莊廷瓏平日裏喜歡讀書,於是便給莊廷瓏念書,讓莊廷瓏的精神有所寄托,這招果然有奇效,莊廷瓏精神慢慢有所振作,不像剛失明的時侯那麽消極了。
有一日,莊廷瓏在聽《春秋左氏傳》時,突發奇想:“編輯這本書的左丘明也是一個盲眼人,他能夠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編書,我為何不能呢?所謂‘人生百年,轉眼成空’,如果我莊廷瓏能編製一本流傳後世的史書,豈不是和左丘明一樣可以‘青史流名’、‘流芳百世’麽。”
莊廷瓏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有理,於是便跟莊允成說了編寫史書的事情。莊允成聽到兒子有這樣的誌向,也頗為欣慰。於是,父子二人則著手四處向人收集稿件,準備編製史書。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在明朝萬曆、天啟年間,湖州曾經出過一個大官,名叫朱國楨,他在萬曆朝曾經出任過首輔,後來天啟朝時因與魏忠賢政見不和,辭官歸隱故裏。朱田楨一生著作很多,尤以明史稿最為著名。朱國楨的後人持家無道,家境漸漸敗落,平日裏受莊允成的照顧頗多,總想找個機會報答莊允成,此時知道莊允成正在收集史稿,便以數百兩白銀的價錢將明史稿轉讓給了莊允成。
朱國楨既然曾經作過萬曆朝的首輔,又曾經主持過明史的撰寫,這本明史寫得既史料詳實,語言卻又“淺顯易懂”,讀書人都能讀懂。莊允成、莊廷瓏拿到這份明史稿,“如獲至寶”,當場拍板,從此不再“三心二意”,就以朱國楨的明史稿為基礎,來編寫一本明史!
莊廷瓏反複研讀明史稿之後,熟知自己水平有限,單獨完成不了這本明史。這湖州地處江南,向來是文教興盛之地,於是他便讓莊允成四處聘請了許多有名望的文人,讓他們幫助自己編寫明史,還有些當世的大儒,並非用錢就能請到,莊允成也輾轉托人去求。
這些被莊廷瓏繳請修明史的人,得到消息後,便紛紛來到莊家,他們有的幫助修改錯誤、有的幫忙潤色、修飾,還有人根據自已的所見所聞,來增加相應的篇章,後來又有人把這本書的書名改為《明書輯略》;總之,莊廷瓏編輯的這部《明書輯略》,確實獲得不少當家大儒們的幫助。在這本《明書輯略》編輯完成之後,沒多久,莊廷瓏就含笑而逝。
莊允成曾經也對這些人為什麽能如此熱心於編明史,而感到疑惑,後來他細細想來,主要有這麽幾個原因:首要的原因是他們在心中常常懷念明朝對士人的恩德,對滿清的殘暴統冶感到反感厭惡;其次是他們知道莊廷瓏是個盲人後,被莊廷瓏’身殘誌不殘‘的精神所感到欽佩;再次是莊廷瓏是個盲人,尚有‘青史留名’的願望,他們作為當家大儒,自然也有這樣的想法。
莊允成既然明白此中的道理,便立即著手刊印這本《明書輯略》。當時刊印書籍並不容易,需要請工匠雕刻成木板,再用墨、紙、絹等材料刷印、最後才能裝訂成書。這本《明書輯略》雖然刊印花費不低,但莊允成為了完成愛子的遺願,也不在乎花這些錢了,於是數年之內,《明書輯略》便刊印完成。
這本《明書輯略》撰稿人為莊廷瓏,請了名人李令皙來作序,吳之銘、吳之蓉等十八個幫助過莊廷瓏寫書的人也都列進了書裏,書裏含糊提到是根據朱氏的原稿修改完成的,但因為朱國楨名氣太大,並沒有直書其名。
這本《明書輯略》冶學嚴謹、視角開闊、史料翔實、看點豐富、見解精辟,再加上莊允成刊印這本《明書輯略》出發點不在於賺錢,所定的價格也隻是剛剛保本而已。《明書輯略》剛剛上市,就紛紛脫銷,莊廷瓏之名一夜之間轟動全國,莊允成雖然為兒子的早逝感到傷心難過,但莊廷瓏能在死後出名,他自然也感到欣慰。
本來這件事到此也算圓滿結束,然而正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場事前誰也沒料到的奇禍正向莊家、向江南士林襲來。原來,湖州歸安縣有個知縣名叫吳之榮,此人因犯了貪腐之罪,被人告發,吳之榮為了免禍,便將平日收刮的銀子用於向四處打發,這才免於抄家查辦,然而吳之宗的家財也因此耗盡,竟連回老家的盤纏也沒有了,無奈之下,吳之榮便厚著臉皮來找湖州各縣的富戶處打秋風。
這一日,吳之榮來到了莊允成的府上。莊允成本是個”正人君子“,一向”嫉惡如仇“,最瞧不起吳之宗這種貪贓枉法之輩,吳之榮等了半天,才見到莊充成,他向莊允成道明來意。沒想到莊允成不但沒有向一般富戶給個十兩八兩來打發他,反而隻給了他一兩銀子,最後還狠狠地奚落了他一番,說吳之榮在歸安縣的時侯,把百姓逼得”流離失所“,如今也是招到了報應;又讓吳之榮早點拿了銀子,早一天回家等等。
吳之榮心裏早就”惱羞成怒“,但是他知縣之職既然已被罷免,此時就是個平頭百姓,如何能夠奈何得了像莊家這樣的富商,他見莊允成的書桌上擺了一本《明書輯略》,眼珠一轉,想出對付莊允成的一條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