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千金買馬骨(求收藏)
字數:2897 加入書籤
崔呈秀伸出兩個手指,作了個手勢道:“其次,微臣曾經仔細研究過建虜,劉興祚在建虜中的地位不低,他因為聰明伶俐,又能帶兵打仗,深得建酋努爾哈赤的器重,自投降建虜以來,先後參與了薩爾滸、沈陽、遼陽等等戰役,此外他還幫建虜抓捕漁民、修築工事,可以說是為建虜屢立功勳,為此努爾哈赤把他抬入正紅旗,賜了個滿州名字叫愛塔,還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他,他在建虜那裏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為何要重返大明,劉興祚完全沒有這個動機麽!”
天啟皇帝微微點了頭,臉上露出讚許的表情道:“看來崔愛卿對遼事是下過功夫的,朕想聽聽還有一個理由是什麽?”
張惟賢此時也被崔呈秀折服,心道:“雖然這個崔呈秀是閹黨的軍師,幫魏閹做了不少壞事,但就憑借他今天說的這番話,看見此人確實‘見多識廣’、‘能言善辯’,怪不得能得到魏閹的重用!”
崔呈秀得到天啟皇帝的讚許,越說越興奮地道:“微臣曾經作過一番研究,發現在建虜發展過程中,有三個漢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啟皇帝臉上露出驚奇的表情道:“朕還以為建虜全是靠滿洲、蒙古人打天下,誰知道還有漢人幫助他們,愛卿速將此三個逆賊的情況,細細地給朕說來!”
“劉興祚便是其中之一,但他隻能排在末尾!排名第二乃是佟養性,第一的大漢奸乃是李永芳!”崔呈秀伸出一個手指“仰揚頓挫”地道:“先說排名第二的佟養性,他本是撫順經商,在努爾哈赤未露反跡之前便與他來往很密切,因此被人舉報下獄,萬曆四十二年,時任遼東巡撫的郭光複,派他去努爾哈赤那裏做奸細,結果他反過來出賣了郭光複,帶著全族投靠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將孫女嫁給他,他從此‘死心塌地’地跟隨努爾哈赤。”
張惟賢臉上露出痛恨的表情,插嘴道:“這個‘吃裏扒外’的東西,確實可惡,難怪崔大人把他列為二號漢奸,但不知道崔大人說的這三個漢奸與劉興祚歸附有何聯係?”
“張大人真是個急性子,且聽我將頭號大漢奸李永芳的事情說完,便知道我的意思了。”
崔呈秀笑道:“李永芳曾經擔任我朝撫順千戶所遊擊,這人身受皇恩,卻不思報答,反而與努爾哈赤暗中勾搭。撫順本是我朝為防範努爾哈赤修建的重鎮,城牆修築堅固、防具準備得很充分、兵力也頗為雄厚,努爾哈赤知道我朝隻要扼守著撫順,就如同捏往他的咽喉。所以努爾哈赤一起兵,就直奔撫順而來。”
張惟賢順著崔呈秀的話試探道:“如果像崔大人這麽說,努爾哈赤就算打下撫順,恐怕也會損失不少吧?”
崔呈秀搖了搖頭道:“張大人說錯了,努爾哈赤不但沒有損失兵馬,反倒大有所獲!”
這下連天啟皇帝又來了興致,追問道:“這又是為何呢?”
崔呈秀繪聲繪影地道:“努爾哈赤對李永芳實施了勸降,努爾哈赤是這麽說的:‘明朝曾經幫助葉赫部落對來對我們,我這次率兵來撫順是討回公道的。你的確是個人才,可惜還不是我的對手,你如果投降我,我會提拔重用你,你如果抗拒我,就算我想放過你,我手裏的弓箭也不會認人。我如果連撫順都打不下來,還興起什麽兵馬。’”
胡子睿歎道:“這番話中有威逼又帶著利誘,可謂話中有話,這個努爾哈赤雖是我朝的仇敵,但也稱得上是一代梟雄啊!”
眾人一致點頭同意。
張惟賢追問道:“李永芳就這樣被努爾哈赤勸降了?”
“確是如此,李永芳後來被努爾哈赤封為總兵,還嫁了個孫女給他,堪稱我朝官兵投降建虜的第一人,這個惡例一開,‘後患無窮’啊!”崔呈秀點了點頭道:“李永芳後來參加了渾河血戰,重金賄賂了炮手,本來白杆軍將八旗兵打得‘落花流水’,要不是他指揮炮手轟擊白杆軍的陣地,我軍此戰未必會輸!”
張惟賢搖了搖頭,帶點失望的表情道:”雖然崔大人口才了得,將當時的情景描述得‘栩栩如生’。但我還是沒能從崔大人的口中聽到李永芳、佟養性這兩個漢奸與劉興祚歸附的事情有何聯係?”
“微臣曾任登萊巡撫,對於建虜之事了有所耳聞目睹,且讓我猜猜崔大人的意思。”
袁可立不甘讓崔呈秀一個人出風頭,正好借著天啟皇帝的話頭,順勢接過了話題,他抑揚頓挫的道:“建虜八旗不過幾萬人而已,真要跟我朝硬拚,須知‘殺敵一千、自殺八百’,他們就算渾身是鐵,又能打幾個釘,努爾哈赤如此重視這個李永芳,是想收‘千金買馬骨’之效,分化我軍鬥誌,李永芳也知道自己的作用,幫助建虜收買了不少將領、士兵。”
胡子睿恨恨地道:”這個努爾哈赤,是想打心理戰,起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真是狡猾!“
袁可立又道:”李永芳也是個心甘情願‘助紂為虐’的人,當年他主動聯係王化貞表示願作內應,王化貞輕信了他,李永芳不僅將我軍的兵力布置、作戰意圖等機密透露給努爾哈赤,更反過來收買了王化貞的得力部下孫得功,讓他在陣前倒戈,害得我軍慘敗而歸!“
胡子睿恨恨的道:”李永芳,這個奸賊,有朝一日讓我捉到你,定要將你碎屍萬段!“
”信王安知這個劉興祚不是另一個李永芳呢,意圖打入我朝登萊鎮內部,再建立一次奇功呢?“崔呈秀聞言,仿佛逮到了機會諷刺胡子睿道:“俗語說得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信王須知,建虜對登萊鎮的牽製作用可是一直耿耿於杯。”
天啟皇帝、袁可立、張惟賢聞言,都默不作聲,顯然是認為崔呈秀說得在理,一時之間,眾人皆把懷疑的目光投向胡子睿,場上的氣氛嚴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