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功到雄奇即罪名(求推薦)

字數:3235   加入書籤

A+A-


    張之極勸解父親道:“爹爹不要太傷心了,正如您所說的,烏雲遮不往太陽,熊經略身上背負的奇冤,將來一定會有洗雪的一天!”

    張惟賢聞言,用欣慰的目光看了張之極一眼,續道:“當熊經略的首級傳到遼東時,時任遼東巡撫的袁崇煥寫了二首詩來祭典熊廷弼。

    哭熊經略一

    記得相逢一笑迎,親呈指授夜談兵

    才兼文武無餘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眥須欲動,模糊熱血麵如生

    背人痛急為私祭,撒淚深宵哭失聲

    哭熊經略之二

    太息弓藏狗又烹,狐悲兔死最關情。

    家貧罄盡身難贖,賄賂公行殺有名。

    脫幘憤深檀道濟,爰書冤及魏元成。

    備遭慘毒緣何事,想為登壇善將兵。

    張惟賢慨然對張之極、張世澤道:“夜深了,爹今天跟他們說了整整一天,想要告訴你們一個道理,就算烏雲再濃,太陽的光輝也不會遮住!我們張家世受皇恩,對大明朝的忠心不會輸過任何人!爹給你們一個取名世澤,一個取名之極;其意就是累世恩澤和榮耀之極之意,此乃大節,你二人在任何時侯要記在心裏!”

    張之極、張世澤兩人連連點頭稱是。

    張世澤似乎想到了什麽,臉上帶點疑惑的表情道:“爹爹好象還沒提到黃尊素的下場呢?”

    張惟賢打了個哈欠,臉上露出困意道:“黃尊素當時不在京城,他在蘇州,魏閹派出緹騎去抓拿他和周順昌,沒料到這場抓捕行動竟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張之極憐惜地看了看張惟賢道:“弟弟,我看爹今天確實已經很疲乏了,要不改天再說吧。”

    “如此也好。”張惟賢看見兒子這麽懂事,甚為欣慰地點了點頭,他頓了頓,續道:“閹黨正是瘋狂的時侯,朝野中在很多在公眾場合談論支持六君子案的人,都已經遭到他們的毒手,今天爹跟你們說的這些事,要放在心裏,不可對外人提起,以免招來殺身之禍。”

    張之極、張世澤兩人凜然聽命,夜確實已經深了,三人各自散去。

    在胡子睿看來,熊廷弼論能力、才幹絕對不在天啟帝所重用的孫承宗之下,曆數萬曆、天啟、崇禎三朝的遼東督師,他是可以排在前三的存在,之所以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正像俗話所說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萬曆皇帝提拔重用熊廷弼本意是要將此人留給泰昌皇帝,沒想到泰昌皇帝隻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架崩了;天啟皇帝一上任,就換下了熊廷弼,後來雖然迫於形勢緊急,又重新啟用熊廷弼,但到底還是不放心他,又派了個王化貞來架空熊廷弼,熊廷弼對於自己被架空一直是不服氣的,天啟皇帝也看出了這點,終於還是殺了熊廷弼,啟用了孫承宗;等到前世的崇禎皇帝上位,孫承宗也被袁崇煥換下。(後來袁崇煥也落了個和熊廷弼一樣的悲慘下場,當然兩個人雖然結果一樣,但犯下的罪過並不相同,袁崇煥之死涉及到崇禎和袁崇煥兩個人的性格差異,這個話題說起來就長了,因為與本書的內容關連不大,此處不展開了。)

    從熊廷弼到孫承宗再到袁崇煥,遼東主帥人選有如走馬燈般換來換去,“你方唱罷我登場!”導致的惡果就是大明朝的遼東的形勢是越來越差。當然,胡子睿既然穿越而來,知道這段曆史,肯定不會讓曆史再度重演。

    次日就是天啟皇帝偏殿接見的日子,胡子睿、袁可立早早起來,梳清完畢。胡子睿仍按上朝的標準,穿上袞龍袍、皮弁服,戴上皮弁帽,袁可立也換上了官服,兩人到了午門,隻見有四個內監,牽了二匹禦馬,禦馬的馬鞍、馬鐙、扯手都是赭黃色。

    赭黃色其實就是土黃色,詩經有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鄒衍也提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學說,把土地視為江山社稷的象征,承載萬物的基礎,因此從唐朝開始,皇家就穿身黃色龍袍,而且禁止民間使用。

    大明王朝建國後,又進一步把黃色從龍袍運用到瓷器、餐具、皇宮的琉璃瓦、馬鞍等各個方麵,彰顯出大明皇室的尊貴氣質。

    內監請他們騎上去,每匹禦馬分別有兩個內監跪著讓他們墜蹬。等胡子睿、袁可立都坐穩了,四個內監拉住禦馬的疆繩,慢慢的走到了宣政殿外,四個內監又跪下,讓胡子睿、袁可立下馬。

    王之心傳旨出來,宣胡子睿、袁可立進殿。王之心滿臉堆笑地向胡子睿獻媚道:“王爺今天氣色正好,崔大人、張大人早到了,您快請吧!”

    胡子睿正和袁可立交談,才沒空理他,袁可立不屑地看了看王之心,心道:“這王之心真是個諂媚小人。“

    由於今天不是朝會,天啟皇帝換了身裝扮,他戴著黑絲烏紗翼善冠,穿四團龍常服圓領袍,端坐於禦座之內。

    胡子睿、袁可立忙給天啟皇帝行禮,天啟皇帝笑道:“兩位愛卿免禮,來啊,給兩位愛卿賜座!”

    待眾人都坐定,天啟皇帝“開門見山”地道:“今天朕請各位愛卿來,是有件機密事情想跟大家商議!”說完,天啟皇帝將袁可立奏折及沈有容關於關於劉興祚請降的書信遞給王之心,發給給大家傳看。

    崔呈秀沉吟片刻,首先發言道:“微臣建議不接納劉興祚的投降!”

    天啟皇帝注視著崔呈秀,好奇的道:“哦,崔愛卿這麽說的理由是什麽呢?”

    崔呈秀麵帶微笑,伸出三個手指,“侃侃而談”道:“不接納劉興祚的投降有三個理由:首先,微臣剛才仔細看了看沈將軍的書信,劉興祚並非親自前往登萊,而是派遣生員金應魁前來,足見沈將軍對劉興祚的投降是持懷疑態度的,沈將軍作為登萊總兵,是最了解劉興祚的人,既然他都持懷疑的態度,我們當然在這件事上也要謹慎行事!”

    天啟皇帝欣然道:“還有兩個理由是什麽呢,愛卿不要賣關子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