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造化有元功(求收藏)

字數:3191   加入書籤

A+A-


    胡子睿突然想起前生去蓬萊閣時,看過袁可立《觀海市詩》,詩題為《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他在腦海裏整理了下詩的內容,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背道:

    登樓披綺疏,天水色相溶。

    雲靄洚無際,豁達來長風。

    須臾蜃氣吐,島嶼失恒蹤。

    茫茫浩波裏,突忽起崇墉。

    坦隅遇如削,瑞采鬱蔥蔥。

    阿閣疊飛檻,煙霄直蕩胸。

    遙岑相映帶,變幻紛不同。

    峭壁成廣阜,平巒秀奇峰。

    高下時翻覆,分合瞬息中。

    雲林蔭琦坷,陽麓煥丹叢。

    浮屠相對峙,崢嶸信鬼工。

    村落敷洲渚,斷岸駕長虹。

    人物出沒間,罔辨色與空。

    倏顯還倏隱,造化有元功。

    秉鉞來渤海,三載始一逢。

    縱觀臨已申,渴腸此日充。

    行矣感神異,賦詩愧長公。

    胡子睿還清晰地記得此詩是以碑刻的形式保存的,當時導遊小姐姐曾經說過此碑是由袁可立所作,書法大家董其昌書寫,由溫如玉所刻;胡子睿還記得當時導遊小姐姐的介紹:董其昌作為中國書畫史上的名人,不僅親自為袁可立書寫,說董其昌對袁可立的詩、書法評價都很高。

    胡子睿按耐不往自己的好奇心,準備來個“打破砂鍋問到底”,他端起酒壺敬了袁可立一杯酒道:“袁老先生,董玄宰(董其昌字玄宰)先生你可認識麽?”

    袁可立聞言,笑道:“不瞞王爺說,董玄宰是我的好友兼同窗啊!”

    胡子睿臉上帶著驚奇的神情,對袁可立道:“此言當真?我聽說董玄宰比你要大好幾歲呢。”

    “董玄宰本是鬆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而我是河南睢州(今河南省睢縣)人,本來兩地相距千裏,他的年齡也比我大六、七歲,本來兩個人已經無甚交往,然而有時侯緣份就是這樣妙不可言。”

    袁可立點了點頭,欣然道:“原來董玄宰年少時就以聰明才智聞名鬆江,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他參加科舉多年總是‘名落孫山’(此處指落榜),外人議論紛紛,董玄宰自己也感覺非常鬱悶;直到有一天,他做了一個怪夢,夢中有人對他說,你要和袁可立一起參加考試才能中榜;董玄宰於是走遍了鬆江,到處尋訪我,那個時侯的我還在睢州,他當然一直沒有找到,說來也怪,他真的一次科舉都沒有考中;董玄宰漸漸對科舉失去了興趣,轉為將精力放在書畫方麵,反而創出一番天地。”

    胡子睿知道董其昌雖然沒有著過一本專門論及書法的著作,然而,董其昌曾經說過“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這一句話說盡了晉、唐、宋人書法之長,又加上自己對於韻、法、意的理解,確實是書法大家的風範。當時的人們也喜歡董其昌的書法,他的名聲流傳到了日本、朝鮮、越南等東亞文化圈,隻是是他的作品不管是短信還是素描都有很多人收購,後世滿清酋長康熙、乾隆都很喜歡董其昌的書法,康熙甚至親自臨摩董其昌的書法,一時之間,揪起了滿朝學董書的熱潮。

    胡子睿笑著對袁可立道:“那麽這個董玄宰最後還是找到你了?”

    “我小時侯家境貧寒,長到七、八歲的時侯,母親讓我一邊放牛一邊讀書,那一年,董玄宰正巧來睢州寫生,看見我在牛的身上放了個書袋,頗為好奇,便向路人詢問我叫什麽名字,當他得知我就是袁可立,他感到特別高興。“

    袁可立回憶片刻,仿佛回到了少年時代,露出一個不好意思的笑容道:”當他得知我家沒錢供我讀書,他征得母親的同意後,就把我帶回了鬆江,親自給我上課。也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董玄宰和我一起考試,考了很多年沒中的鄉試,一考就中了,後來竟然連會試也中了,從此我們就拜為忘年之交!”

    董其昌除了為袁可立書寫《觀海市詩》外,在前世的崇禎六年(公元一千六百三十三年)還專門為他畫了一幅畫,原來那年袁可立生了重病,他的兒子袁樞向皇帝上疏請假回家照顧老父親,順道前往拜訪董其昌,董其昌便當即畫了一付《疏林遠岫圖》,並在畫上賦詩一首“掛冠神武覲庭闈,得奉朝恩意氣歸;聖主似頒靈壽杖,仙郎耐著老萊衣。”

    董其昌將此畫交由袁樞代給袁可立,以表達對這位老友的思念之情,可惜的是袁可立沒見到這幅畫就去世了。董其昌得到袁可立去世的消息後,親自向崇禎皇帝報信。崇禎皇帝得到消息後也很悲痛,專門派出使者去河南睢州吊喪,時任首輔的孔貞運專門為袁可立編寫了墓誌銘。

    董其昌雖然年紀比袁可立大,但深知他的這位同窗有著非凡的才幹,對於袁可立,他有著一份崇拜、尊敬的心思,所以才會在《觀海市詩》中自稱為弟,才會不顧自己已經是八十一歲的老人,親自寫了《兵部左侍郎節寰袁公行狀四冊》。

    其實當時崇敬袁可立的除了董其昌外,還有很多名人,甚至包括天啟、崇禎兩位皇帝,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名人,滿清撰寫的《明史》裏麵卻完全找不到他的蹤跡,甚至在乾隆年間,悍然將《兵部左侍郎節寰袁公行狀四冊》與《湯陰縣重修宋忠武嶽鄂王精忠祠記》兩書全部被封殺,可見外表強硬,內心卑劣的建虜,對於袁可立與嶽飛這兩位在各自不同時空中反抗異族暴政的英雄人物,懼怕到了什麽程度!

    胡子睿和袁可立聊得很投機,一直聊到第二天早上。王承恩來稟報,王府諸人已於城外安排了筵席餞行。

    胡子睿和袁可立兩人騎著馬,一齊出城。胡子睿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十裏外的長亭處,袁可立下馬辭別。胡子睿端起酒懷,敬袁可立道:“孤不能與先生久聚,是孤的緣分薄啊!”袁可立也舉杯回敬道:“王爺身負國家重任,應該尋求賢才輔佐,共圖大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