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回馬薦英才(求推薦)

字數:2600   加入書籤

A+A-


    胡子睿聞言,在心裏默默地將前世幾個能帶兵的文官比較了下,洪承疇內戰的成績還是不錯,可惜在鬆錦之戰敗後投降建虜,此後更成為滿清進軍中原的導路人,可歎他如此為滿清賣命,卻隻得了個輕車都尉的世職(從三品),後來乾隆更是把他列入《貳臣傳》,直斥他大節有虧;

    先後被皇帝處死的熊廷弼、袁崇煥等人前麵已經談過很多,這裏不再展開談,那麽就隻剩孫承宗、孫傳庭可以勉強和袁可立比較下。

    先說孫傳庭,孫傳庭一直沒怎麽跟建虜交過手,而是專注的在打內戰,最後更是斷送了秦軍這支精銳部隊,本人也在慘死李自成的手下。在胡子睿心目中,同樣是打仗,剿滅流賊的內戰和與建虜的外戰難易程度完全是不一樣的,雖然《明史》中有“傳庭死,明亡矣!”,但那主要是指以孫傳庭為代表的秦軍是最後一支可以抵擋李自成的明軍,不代表孫傳庭個人能力有多高,所以孫傳庭的能力相比袁可立還是弱了一點;

    最後說下孫承宗吧,前世的孫承宗本來已經退休了,在建虜攻破高陽縣後以身殉國,對大明王朝的忠心是“無可置疑”的,然而孫承宗畢竟一直在京城當清貴官員,比起從地方官員做起的袁可立,在執政能力方麵被袁可立完爆;對建虜作戰方麵,孫承宗也有柳河之敗這種洗刷不掉的缺點,更別提耗費了大明無數錢財的關寧錦防線,竟然演變成了大明版的“馬其頓防線”。

    雖然《明史》中對他的評價是可以為大明守往江山,然而胡子睿對這一點深表懷疑,須知世界上最好的防守是進攻!而孫承宗一路修城堡的做法,首先是超出當時明朝的財政能力,大量本來用於賑災救民的財物被用到關寧錦防線上,“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次次的加征遼餉激化了大明王朝的內部矛盾,相當於把架在崇禎皇帝身上的絞索一點點地勒緊;其次孫承宗這種一路修城堡的戰術,並不適合廣闊的東北大地,建虜又不傻,可以收複失地,但他不會讓你一路把城築到家門口,所以當孫承宗將城堡修到錦州的時侯,建虜就主動出擊了,明軍丟下無數物質、兵器,白白地送給了建虜。

    胡子睿想到這裏,不禁長歎道:“天下賢才沒有超過先生的!”袁可立連忙擺了擺手,滿臉通紅,露出慚愧的表情道:“我不過是個平庸無用的人,那裏配得上王爺如此高的評價呢!”

    袁可立又看了看宋應星、畢懋康等人,用充滿感情的口氣道:“願諸公善待王爺,日後定會’名滿青史‘。”宋應星、畢懋康等人都被臨別時刻的這種傷感氣氛所感動。

    袁可立說完這句話,向胡子睿行了一禮打馬就走,胡子睿等人目送他離去,可就在胡子睿等人準備走的時侯,袁可立急匆匆地回來了,胡子睿臉上露出奇怪的表情,問道:“老先生怎麽又轉回來了?”

    “微臣年事已高,有時難免精力不濟,恐怕辜負殿下的厚望。”袁可立欣然道:“微臣深受王爺厚感,無以為報,鬥膽向王爺推薦一個人,此人姓盧名象升,字建鬥,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宜興縣)人,天啟二年進士,曾經任戶部員外郎,後任大名知府,因看不慣閹黨所作所為而辭官。”

    “盧象升考中進士的那一年,微臣乃是監考官,所以嚴格說來此人還算得上是我的門生。”袁可立主動坦白他跟自己的關係,他笑著道:“然而微臣絕不因為跟他有師生關係,才推薦此人,此人雖是白麵書生,然而他有勇略、善騎射,既能帶兵又能親上戰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胡子睿笑而不語,望著袁可立,眼裏透出一股“意味深長”的光芒,直到袁可立額頭上滲出一層細密冷汗的時候,才微微一笑道:”既然是袁老先生推薦的人才,孤一定要善待他。“

    大明王朝不比現代社會,“尊師重道”人人皆知,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父母帶兒女去報名念書的時侯,首先要向孔子牌位和老師行三拜九叩的大禮,要讓學生明白老師就像是自己的父親一樣,學生每次見到老師要行弟子禮儀。

    當然,大明王朝的老師承擔的義務也比現代的要多,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肩負著幫助學生求職、心理輔導等多項責任;自唐朝開始實行科舉考試時,中舉士子的要拜主持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員為老師,亦稱“座師”。中唐賢相陸贄在貞元八年(公元七百九十二年)時錄取了崔群,崔群在元和十年(公元八百一十五年)時主持科舉考試,錄取了進士三十多人。崔群後來官至丞相,他的夫人李氏勸他有空的時侯多購置一些田地,留給後世子孫。

    崔群自信的說:“夫人太多心了啊,我有這麽多門生遍布天下,子孫後代還需要購置什麽田地!”李氏卻反問崔群:“你不是陸贄的門生麽?“崔群略一思索,便點頭稱是。李氏嘲笑他道:”你身為陸贄的門生,在主持科舉考試的時侯,卻阻止陸贄的子孫參加科舉考試,你怎麽知道你的門生不會學著你的樣子來對你呢?“崔群心中有愧,後來果然提拔了陸贄的子孫。

    雖然宋朝建立後,鑒於唐代科舉造成的黨爭之禍,由皇帝親自主持殿試;然而,能擔當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員都是朝堂上手握實權的高官;能突破童生、秀才、舉人這重重阻礙考取進士的人,從智商、情商各個方麵綜合考慮,也是從全國億萬人中”萬裏挑一“的精英,日後在朝堂上的前途可謂“無可限量”。

    主考官員為了自己日後的仕途、兒孫後代的前途著想,也會對他們加以載培、提拔;這樣一來,座師和門生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依賴、利益共生的關係網,這種師生之間的關係網對唐、宋、明各個封建王朝的政冶影響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