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春風得意馬蹄疾(求收藏)
字數:2548 加入書籤
狀元卷分為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文震孟及其祖宗三代人的情況,用仿宋體書寫,字跡娟秀,共三折;首折的正上方蓋有禮部的印章,未折騎縫處亦蓋了一半的印章,篆書的禮部兩個字清淅可見(全印為禮部之印);後一部分是文震孟書寫的策論正文,共十五折,全文由文震孟用工整的仿宋體小楷書寫,共二千八百五十六字,首頁右上角天頭處,由天啟皇帝用朱紅色禦筆親題,“第一甲第一名”幾個醒目的大字,還蓋了天啟皇帝的彌封關防寶印,最後一頁還有袁可立等八位讀卷官及一位製卷官的職務與姓名。
文震孟考中狀元,按大明王朝的製度是要進行“金殿傳臚”的儀式。當時天啟皇帝傳臚唱名,欽點了狀元、榜眼、探花和進士,殿試榜選用黃紙,也就是俗稱的“金榜題名”,裏外共二層,一層經天啟皇帝過目後留存大內;另一層在傳臚唱名後,由禮部尚書送到東長安門外張貼起來。
文震孟作為狀元郎,帶領諸位進士拜謝皇恩後,還有二項任務,其一是率領新科進士去長安門外看榜;其二是要欽點遊街,以顯示皇恩浩蕩之意。
文震孟帶領進士看完榜之後,隨即換著大紅蟒袍,順天府尹(明代主持京城冶安的三品官員)麵帶笑容,親手給文震孟披上紅綢,戴上金紗烏紗帽,插上宮花,內監們扶著文震孟上了金鞍禦馬,順天府差役後高舉著“遊街”,“高中”,“報喜”等牌子,一邊敲鑼打鼓,一邊“前呼後擁”地牽著馬兒遊街,所到之處皆歡聲雷動,眾人紛紛圍觀慶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文震孟一掃往年科舉失意的頹勢,好好出了一番風頭。
文震孟生性正直,對於魏忠賢專權頗為不滿,當初他被選為狀元時,魏忠賢派了太監持名帖,到他住的地方報喜,當時文震孟同科的進士們正好也在場,他們紛紛勸文震孟道:“魏忠賢如今權傾朝野,你何不跟他回帖一封以示親近之意。”
文震孟的性格有個特點,那就是個認為正確的事就堅持執行,他隻是把名帖退回,沒有跟魏忠賢回帖;魏忠賢聽了派去的太監回話以後,心裏十分不快,試想如果以後別人都學了文震孟的樣子,那他這個司禮監大太監的臉還往那擱,這件事成為魏忠賢心裏的一根刺,久久不能釋杯。
文震孟慣例進入翰林院為修撰,掌管國史的修訂工作。此時魏忠賢大肆擴張自己的勢力,排除異已,逐漸開始掌控朝政,以周宗建為首的一批朝臣站出來彈劾魏忠賢,其中周宗建更痛斥魏忠賢”千人所指“!結果以周宗建為首的這些人被魏忠賢視作仇人,魏忠賢當眾叫囂道:”必欲除之而後快!“周宗建被抓到牢裏虐待致死,有的朝臣被貶到外地、還有的朝臣被削職為民,一時間,朝堂上陷入了恐怖氣氛中,沒有人敢再隨便給皇帝上奏。
文震孟偏不信這個邪,他給天啟皇帝寫了一封奏章,然而文震孟沒有想到的是,他這番文才斐然的奏章,卻根本沒到天啟皇帝那裏就被魏忠賢給攔截了。魏忠賢不傻,看了奏章以後倒吸一口涼氣,這個文震孟不愧是狀元,通篇奏章雖然沒有提到自己一個字,然而,綜觀全篇的內容,仿佛都在說自己架空了皇帝,在結合這次文震孟冒犯自己的事情,魏忠賢暗中下定了決心,這個文震孟不能留!
說來也巧,第二天,天啟皇帝在皇宮裏觀看木偶戲,當他正看到興頭的時侯,魏忠賢這個演技派卻硬生生地擠出了幾滴眼淚,還裝模做樣得用衣袖去擦試。天啟皇帝不明白一向乖巧的魏忠賢為何要在自己高興的時侯,做這種掃興的舉動,不悅地詢問魏忠賢:“大伴你這是演的那一出戲啊?”
魏忠賢連忙換上一付恭敬的麵孔,說道:“小的該死,請皇上恕罪,小的是‘觸景生情’,一時沒有控製往自己的情緒,前幾天小的接到一封奏章,這封信是文震孟寫的,他枉負皇恩,‘大逆不道’竟敢說皇上就像是任人操縱的提線木偶!”
此時離開科取士的時間還不長,天啟皇帝對文震孟心中還存了幾分好感,心裏有點不相信他會這麽做。魏忠賢不愧是巨奸,他拿出文震孟的奏章,指出上麵傀儡幾個字,“添油加醋”地在天啟皇帝麵前曲解文震孟的意思,惹得天啟皇帝“勃然大怒”。
第二天朝會,天啟皇帝當即下詔文震孟廷仗八十,由魏忠賢監督行刑。閣老韓曠為文震孟說情,戶部主事盧象升、翰林院編修黃道周等人也當場附儀,可是不管他們怎麽說,魏忠賢在天啟皇帝麵前死死抓往提線木偶這幾個字不發,天啟皇帝對魏忠賢的話偏聽偏信,文震孟被當場剝下冠服,由太監轉交給錦衣衛,渾身大綁的壓赴到午門前的禦街東側執行廷仗。
廷仗其實並不是《大明律》裏麵規定的懲罰,春秋戰國時代各國都在尊重信任賢才互相攀比,人才流動性也大,秦始皇、漢武帝雖然開啟了君主專政時代,丞相的權力也很大,是根本沒有廷仗一說的;首創者乃是東漢明帝劉莊,有一次因為郎官作錯了事情,漢明帝劉莊氣極敗壞之下,命左右按往郎官,自己手持木仗實施體罰,然而綜觀秦漢這隻是一個孤例,
魏晉南北朝時天下大亂,有點類似於春秋戰國的形勢,人才流動性較高;唐太宗、宋太祖在開國的時侯,都很尊重人才,很少對朝堂上的大臣實施這種體罰。
明太祖朱元璋在審理朱亮祖逆案的時侯,親手打死了朱亮祖父子,開了明朝廷仗的先例;明成祖繼位後廢除了廷仗,後來的仁宗、宣宗也沿襲成祖的例子,沒有用過廷仗,但是到了明英宗執政的時期,又恢複了廷仗,以後的曆朝皇帝便一直沿襲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