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年免征農業稅(求推薦)

字數:3086   加入書籤

A+A-


    永業倉的門口,此刻“車水馬龍”,“人頭攢動”,擠滿了前來交稅的農民。進了永業倉大門中口,最醒目的是正中間擺放的斛鬥,隻看規模也遠遠超過一般黎民百姓家用的斛鬥。

    胡子睿看見此時隻有一個百姓在交納糧食,那斛鬥上的水稻看上去已經堆得非常高了,眼看就要掉下來了。一個“肥頭大耳”的正使,還在指揮旁邊一個攢典不斷地往上麵添加添加,攢典的雙眼望了望正使,那神色仿佛在說不能加了,再加就要倒了。

    那“肥頭大耳”的正使此時這才略微點了點頭,對著旁邊坐著的另一個攢典大喊道:”楊一腳該你上了!“

    旁邊坐著的一個攢典,大聲喝應道:”來了!“這個攢典長得瘦瘦精精的,人看上去很精幹,他之前一直在睡覺,胡子睿根本沒注意到這個人,此時攢典站了起來,慢慢走到斛鬥前麵,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活動了下腿腳,這才猛地踢了一腳,隻聽“叭”的一響,斛鬥上麵堆放的水稻應聲掉落了一大片,按照大明王朝的製度規定,這些掉落的水稻都是歸他們所有。

    楊一腳剛才的這一腳費了不少勁,此刻他又把眼神閉上休息去了。那肥頭大耳的正使喝了一聲彩道:”好力氣,不愧是楊一腳。“攢典也歎道:”這一腳踢過去隻算有百把斤的力氣。“

    正使帶點嘲弄的口氣道:”楊一腳為了練成這一腳,可是踢斷過幾根小樹苗的。“

    攢典點了點頭,正使忙道:“別發楞了,趕緊讓那個賤民把斛鬥上的水稻堆滿。”直到攢典又一次監督百姓把斛鬥上的水稻堆滿,這一次的納糧過程才算結束。

    徐光啟歎道:“餘姚本是漕運之地,每交一鬥漕糧,要多出七、八升之多,除了這些損耗之外,民戶納糧還有各種雜費需要計算在內,這些雜項耗費往往是正稅的幾倍之多,百姓安得不苦。”

    胡子睿看到這裏,不禁為之一歎道:”嗟乎!稅額之積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無幾矣。“

    徐光啟雙目“炯炯有神”地望著胡子睿道:”王爺,微臣早年在天津一帶推廣水稻時,注意到山海關--天津一帶有很多荒地,何不將其開墾出來為國家做貢獻呢?如此一來也可減輕農民的負擔,實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胡子睿點了點頭肯定徐光啟的意見,並有針對性的補棄道:”玄扈先生的建議很好,然而現在魏閹當權,就算這開墾荒地之事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我們處事務必精密,才能讓一般閹黨無話可說,所以先生還需要來一個章程出來,本王才好在朝堂上提出此議。“

    徐光啟知道胡子睿說的是正理,連連點頭稱是。

    胡子睿沉思片刻後娓娓道來:“本王覺得老先生所議的屯田具體措施,似乎可從屯田以人為本這篇文章做起!”

    徐光啟臉上露出激賞的神色,擊掌笑道:“王爺說的極是,好一個屯田以人為本!”

    胡子睿整理了下思路,侃侃而談道:“玄扈先生似可以首先從屯田事務的領導者從手,此人應能夠勤政愛民,有所作為,而不能隻會‘誇誇其談’,遇到實際問題就無所是從。”

    徐光啟撫掌笑道:“先生隻悔不能早日見到王爺矣,先生一向是反對坐而論道的,如今天下不靖,身為學子,不能光學儒家的四書五經,河務、兵學、農學、經濟、曆史這一類學問都很重要,學子們應該以成為全才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啊!”

    胡子睿點了點頭:“文武之道,本就應該是‘一張一馳’,漢朝先有張騫出使西域、後有班超‘投筆從戎’,唐朝也有高適、岑參這樣的邊塞詩人;我朝重文輕武之風是應該改改了。”

    徐光啟作了個請的手勢笑道:“王爺請繼續說,學生洗耳恭聽!”

    胡子睿笑了笑,繼續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說道:“屯田的成績好壞應該直接關係到主持官員的升遷;同時依玄扈先生所言,所屯之田皆為荒廢之田,糧餉似可以三年之後才予征收。”

    徐光啟點頭附和道:“開墾田地之時出力甚多,王爺所說三年免征之議,既可‘藏富於民’,從長遠來看,也可以為國家開避稅源,確為上策。”

    胡子睿反將了徐光啟一軍,笑道:“玄扈先生老是問本王,本王現在反問你一句,玄扈先生還有那些具體措施可以提出呢?”

    徐光啟摸了摸胡子,笑道:“既然王爺詢問,先生試舉幾例,請王爺品評,首先要冶河,讓河道通暢,華北平原本是從黃河上遊的泥沙‘日積月落’而形成的,然而自嘉靖、萬曆以來,黃河泛濫決口的現象日益頻繁,所以要開荒先冶黃河;其次要疏通渠道,要灌溉農田還需用支流或者河渠,如果遇到地勢太高不能引流的地方,則可以在當地挖掘水井,用井水來灌溉農田。”

    胡子睿沉吟片刻後,笑道:“玄扈先生所言甚是,然而本王也有幾個不解之處,需要先生解答。”

    徐光啟聞言,頗感興趣的對胡子睿道:“請王爺說說看。”

    胡子睿臉上帶著一付我就是來找岔的表情,笑道:“如遇河道中下遊,水勢很深但地勢也很高,既無法引水,也無法打井,此時應該怎麽辦?”

    徐光啟不愧是個人才,略一思索但答道:“依學生之見,似可以設置堤壩攔截,提高水位,可以用來灌溉農田。”

    胡子睿一看這個問題難不倒徐光啟,眼珠一轉又道:“如果存儲的水位過多,會導致泛濫,而且到了梅雨季節,還會引發洪水,這個時侯怎麽辦?”

    徐光啟“對答如流”道:“應該在蓄水池的出入中修建閘口,當旱情嚴重時,開啟入水口,開閉出水口;當遇到洪澇災害時,則開啟出水口,在閉入水口。”

    徐光啟說到這裏“意猶未盡”地道:“如果遇到沿山的小溪,溪水中常常會充刷沙石,這樣不利於灌溉農田,可以在下遊修坡,見到阻擋泥沙之用;南方人常常幾家共用一個池塘,既有利於灌溉農田,節約用水,也可以養魚,養蘆葦等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