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瞬息神遊萬古間(求收藏)
字數:2531 加入書籤
在楊繼盛下定決心以死諫之時,他也想到了自己之前在兵部任職時認識的同事王遴(字繼津)“仰讀手教,足見兄以天下為已任,敬羨敬羨。宣、大係天下安危,弟豈不知?使弟在部,必為兄之所為者。乃阻抑若此者何?蓋以兄處最嫌疑之故耳。況老賊報複害人之巧,入於至神者乎。此弟之所甚慮,而知已溺愛迫切之情,如何能已!此事在他人為之如何?不可。而在兄為之,則甚不可。兄才尚有大展時節,此時且斂鋒蓄銳。俟時可為,則轟烈一場,勿徒惟盡其心而不計事之成否。人皆知致身為忠,不知為天下愛其身尤為忠之大者。請兄更思之。——九月廿六日弟繼盛拜繼津兄賜謁。”
胡子睿看到“老賊報複害人之巧,入於至神者乎”,不得不感歎楊繼盛對嚴嵩了解至為深刻。
在楊繼盛心中,還有多年前就認識的好友唐順之,他專程感到鎮江就是要見唐順之最後一麵“楊子懷人渡揚子,椒山無意會焦山。地靈人傑天然巧,瞬息神遊萬古間。——楊繼盛書。時嘉靖壬子冬,約會唐荊川到此。”
胡子睿知道唐荊川就是唐順之,唐順之是位全才,對於軍事、文學、音律等都有很深的造詣;胡子睿前世曾經去焦山碑林遊玩,焦山碑林建於北宋慶曆八年(公元一千四百零八年),當時為寶墨亭。後來規模逐漸擴大,楊繼盛手書的“椒山橫額”等若幹若幹手跡碑文,專門放置於“仰止軒”以共瞻仰。
楊繼盛的直言進諫惹怒了嘉靖皇帝,將他革職查辦,嚴嵩、嚴世蕃父子也恨楊繼盛入骨,在嘉靖皇帝麵前指著或問二王字樣,說楊繼盛無端將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俱為嘉靖皇帝親子,裕王即來繼位的隆慶皇帝)牽連進來,是挑拔嘉靖皇帝與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的父子之情,楊繼盛直言道“滿朝文武中除了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之外,誰不怕嚴嵩呢?“嘉靖皇帝“勃然大怒”下,下令廷杖一百(前文曾經在文震孟的相關章節中,曾經描寫過廷杖之慘烈,這裏不再複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廷杖一百,簡直是足以把人打死的刑罰;楊繼盛上書揭露嚴嵩、嚴世蕃父子”倒行逆施“之舉,得到不少朝野人士的同情;在執行廷杖之前,楊繼盛的朋友王西石買通獄卒,送給楊繼盛一付蚺蛇膽(蟒蛇的膽),讓他服用以止痛,楊繼盛笑了笑,納入袖中;一位與楊繼盛素未謀麵的錦衣衛,送給他酒一壺,讓楊繼盛以酒服用蚺蛇膽,這樣打起來就不是那麽痛了。
楊繼盛慷然曰”笑話,天下豈有怕打的楊椒山者,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楊繼盛畢意也是血肉之軀,一百仗打完,已經被打得“兩腿腫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後;腫硬若木,不能屈伸。止手扶兩人,用力努掙,足不覆地而行入獄。“楊繼盛之所以能逃過被當場打死的噩運,也有陸炳授意放水的緣故,當時朝野有很多人為他送藥,都被嚴嵩的黨羽中途攔截,為了害死楊繼盛,嚴嵩的黨羽更將他轉到條件更差的監獄。
楊繼盛痛暈了過去,他做了一個夢,他仿佛回到了八歲的時侯,他在牧牛的時侯,或宿於場園,或宿於瓜鋪,當時他和家人不知,就算不見他人,亦不怎麽尋找他。當時有位老儒,姓沈名琇不知字號,在村中設發蒙教。
他偷偷前往觀看沈琇教學,見諸生揖容之美,聞諸生吟誦之聲,心裏頗為向往;於是他告訴兄長“我欲入學讀書!”,兄長說“爾年幼。”欲拒絕他。他曰“年幼能牧牛,乃不能讀書耶?”又告訴父親,終於入學從師矣。凡沈琇所教書四五遍即能成誦,從學四五日後即能對句。當時有年長而來學習的學生,師父出對聯雲“老學生。”眾人“麵麵相覷”不能對。於是師父問道他,他應聲雲“小進士。”師父喜出望外雲“此兒將來必‘金榜題名’矣。”
他十九歲時,娶胡村張公諱杲次女為妻。當時,鄉人見他在學問上頗有上進,富人們多許妻以女。他曰“富室之幼女,豈可處於兄嫂之間耶?”張杲是兄長之叔丈也,家以耕織為業,家裏沒有什麽錢,其行誼為鄉裏所重。又聞其女,為人頗為賢良,他喜愛張杲女與嫂子既為姊妹,妯娌之間必定和眭,於是娶了她。
他自操井灶之勞,秫杆五根剖開可以熟飯。冬天的時侯,常常自已汲水,手與筒經常凍住,需要嗬口氣方能化開,開始做飯的時侯,常常缺油,每次因為點不起蠟燭,隻能在月光下讀書。夜裏寒氣上升,腿肚常常挨凍,起來繞著房間疾走,身上才有點熱量,吃的苦難於用言語表達,妻子跟著他也受了不少困苦。
他三十四歲時,拜南京兵部尚書韓邦奇為師學音律,學了三月盡得他的技術矣,乃告於師曰“樂學非他學比,不可徒事口說,必自善製器,自善作樂,播之聲音,各相和諧,然後為是。”於是他自置斧、鋸、刀、鑽,構桐竹,易絲漆。先自製其管,管和矣,製其琴;琴和矣,製其瑟;瑟和矣,製其簫、笙、塤、箎之類,無不各和矣。又合諸樂總奏之,如出一律,無不和焉。師甚喜,曰“我學五十年,止得其數。今賴子製其器,和其音,當代之樂,舍子其誰歟?”
有一天師父跟他談曰“吾欲汝製十二律之管,每管各備五音七聲,各成一調,何如?”他有難色。師曰“固知此是難事,古之伶倫無所因而作樂,況今有度數可考乎?子之資性甚高,試精思之,必可能矣。”他苦心思索,“廢寢忘食”整整三日。忽然在夢中見到大舜坐於堂上,他連忙上前參拜。案上設金鍾一,舜於是跟他曰“此黃鍾也,子可擊之。”他取椎連擊三。醒來“恍然大悟”,連忙叫來妻子點燈,取竹與鋸鑽,製成十二音律。呈於師,師喜曰“刻誌樂之日,九鶴飛舞於庭,其應乃在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