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帝病篤萌邪念(求收藏)
字數:2769 加入書籤
於是景泰帝大赦天下,令百官朔望朝太子,賜諸親王、公主、邊鎮、文武內外群臣,又加賜陳循、高穀、江淵、王一寧、蕭鎡、商輅各黃金五十兩。四年二月乙未,太子行冠禮。十一月,以禦史張鵬言,簡東宮師傅講讀官。越四日,太子薨,諡曰懷獻,葬西山。
景泰皇帝病重之跡,於謙提議按照當年的約定,立朱見深為太子,可是景泰皇帝卻礙於當年是自己下詔廢除的朱見深,如今又立他,等於是打了自己的臉,感覺自己麵子上過不去,石亨等人也慫恿他立襄王子,景泰皇帝對於謙產生了隔閡。
石亨私下與石彪合計“凡為將帥,浴血奮戰,九死一生,所求無非得富貴,光宗族,蔭妻子。似於謙若此誰堪與共事?我必蹈隙雪其辱!”侍講徐珵主張南遷,為於謙所斥“聲名狼藉”,多為朝野之士所不齒,官運不得升。
徐珵厚著臉皮數次請於謙舉薦,謀國子監祭酒職;於謙推薦他,景泰皇帝用鄙視的口氣說道“就是那個建議南遷的徐珵嗎?此人心術不正,任國字監祭酒之職豈不敗壞了諸生的心術!“堅決不許;徐珵不反思自己,反疑於謙從中作梗,怨恨甚篤,轉奉內閣大學士陳循,易名徐有貞。
正統十三年(公元一千四百四十八年),黃河在河麵省新鄉段決口,當地堤岸在河水衝擊下悉數衝毀,當時朝廷曾經派出王永和、洪英等人前往冶理,然而皆為“冶標不冶本”!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這件事成為景泰朝一個棘手的難題。
景泰三年(公元一千四百五十二年)六月至景泰四年五月,黃河決開沙灣運道,衝開沙灣北岸,匯流入海,使得原來行駛於這一帶的漕舟盡阻;徐有貞上疏曰“臨清河淺,舊矣,非因決口未塞也。漕臣但知塞決口為急,不知秋冬雖塞,來春必複決,徒勞無益。臣不敢邀近功。”景泰帝從其言。
徐有貞”事必躬親“督率民眾治渠建閘,又起張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順者,為九堰障之;徐有貞更築大堰,楗以水門,工程浩大,耗時甚久,景泰帝以漕運為急,工部尚書江淵等請遣中書偕文武大臣督京軍五萬人往助役,期三月畢工。徐有貞言“京軍一出,日費不貲,遇漲則束手坐視,無所施力。今泄口已合,決堤已堅,但用沿河民夫,自足集事。”
為了打消景泰帝的疑惑,徐有貞在使者麵前做了個做了個放水實驗,徐有貞拿出了二個壺,一壺上開一大孔,另一壺在開五個小孔,二壺注水量相同,因為五個小孔的麵積之和等於大孔的麵積,所以開五個小孔的壺先流完。這個水力學上的放水實驗,徐有貞早於法國力學家彭賽列(jean-victor poncelet)、美國流體力學家史密斯(haitton sith)四百年前就做過,並得到了相似的結論。使者回複景泰帝,景泰帝於是否定了江淵此議。
徐有貞費木、鐵、竹、石累萬數,民夫五萬八千有奇,工程曆五百五十餘日,建其渠曰“廣濟”,閘曰“通源”。終於將沙灣決口堵住,當地百姓稱頌道“昔也,沙彎如地之獄;今也,沙彎如天之堂。”景泰七年秋(公元一千四百五十六年),山東省發大水,河堤多壞,惟徐有貞所築如故。徐有貞修舊堤決口,自臨清抵濟寧,各置減水閘,水患悉平。徐有貞還朝,景泰帝召見,獎勞有加,進左副都禦史。
徐有貞每對英宗皇帝言於謙推遲和議,意在陷帝不歸也;權閹曹吉祥,早年依王振,頗得英宗賞識。曆經“土木堡之變”,憑刁鑽得不死。事逢迎得新寵,充內廷侍衛。羨幕於謙所得的恩寵。
景泰帝先是下詔指責於謙在推薦人選上有以公謀私的行為“已往推薦者不問;今後如假公營私,必罪以祖宗成憲,不宥!”,接下來又重用石亨、曹吉祥這樣的小人,景泰皇帝的這些做法對於一向奉公守法的於謙打擊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當時於謙與王文、商輅等大臣商議,決定親自麵見景泰皇帝,正月十三日,少保於謙請見,懇帝視事。
十四日,景泰皇帝病情有所好轉,但是人還很虛弱,令速診脈,奏曰“聖體安矣。”景泰皇帝曰“明當受朝。”
十六日早起,服湯藥,具衣冠。將出,聞夜漏未盡,因和衣假臥以待旦,不覺酣寢,左右莫敢驚。及日以高,遽命放朝,曰“姑待明日。”得到這個消息,大臣們便商議第二天早上再議立儲之事。
當時參與此事的商輅後來回憶道“擬寫二本,伏闕投進,本稿係臣在禮部朝房內寫,主事俞欽抄謄。本內有雲陛下為宣宗章皇帝之子,當複立宣宗章皇帝之孫正位東宮,助理庶政等語。姚夔、鄒幹等皆稱善。因寫二本,大小官員僉名數多,封進不及。”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僅僅隻是相隔了一晚,一場突來其來的”奪門之變“發生了,許多人的命運就從發生了巨變,大明王朝的曆史也就此改寫。
按照大明製度,每歲正月須舉行盛大的儀式祀天地於南郊,景泰皇帝病重的時侯委石亨掌祭祀,約以明日臨朝議儲位,兼以國事囑石亨。石亨慮帝病篤萌邪念,約前府右都督張軏,宦官曹吉祥商議曰“景帝病危矣!且東宮乏繼,我等不可不預也。議儲文官事,功不及你我。設能佐太上皇複位,你我不世之功也!”
石亨、張軏約太常寺正卿許彬議。許彬道“這是不世大功,事在速為,可惜我年已老,無能為力,惟意中恰有一人,多謀略,可共事何不往商?”石亨、張軏等人大喜,忙問為誰?許彬答道“便是副都禦史徐有貞(元玉)。”石亨、張軏等人等喜謝而出。
徐有貞深知如果讓景泰皇帝同意了這個奏折,皇太子朱見深會感激於謙、王文等人的擁立之功,他們也會失去唯一扳倒於謙,把持朝政的機會,於是他借著上元節之機,與石亨等人做好串連,又秘密派人前往南宮,與英宗皇帝聯係,取得他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