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紫薇有變帝星移(求推薦)

字數:2485   加入書籤

A+A-


    徐有貞夜觀天象,對石亨、張軏等人謂“紫薇有變,帝星移位,宜速決!事在今夕,不可失機。”;徐有貞當晚與家人訣別:“事成後功在社稷,共享富貴,否則禍必殺身,除非做鬼回來。”在三鼓時分,禁宮警衛因得到景泰皇帝臨朝旨意,開啟禁門,徐有貞唯恐於謙察覺他們的陰謀,又怕被石亨等人出賣,“東搖西晃”地徑直走進朝房,心事重重的徐有貞臨進門時,差點被門坎伴倒在地。

    徐有貞“度日如年“的枯坐了半個時辰,石亨、張軏等人帶了一幹親信子弟,一擁而入;當時,天色晦冥,星月無光,石亨、張軏等人“左顧右盼”,方尋到徐有貞,這幫人知道自己做的是壞事,又見天色昏暗,於是問徐有貞道:”這件事能成麽。“徐有貞知道此時他們這夥人已經是上了賊船,隻能拚命向前了,於是拚命打氣道:”此事必成!“

    於是,石亨、張軏、徐有貞按照事先約定,去南宮接英宗皇帝;南宮城門頗為堅固,眾人皆打不開,眼著天色將明,如果不能接到英宗皇帝,石亨、張軏、徐有貞這夥人逃不出謀逆,誅殺九族的大罪;徐有貞也算有幾分急智,他取來巨木,懸繩掛於其上,眾人一起舉木撞門,將城門、院牆俱震垮,石亨、張軏、徐有貞才得以謁見英宗皇帝。

    這晚,英宗皇帝心中有事,尚未就寢,秉燭觀書,見徐有貞擅入,不覺驚問道:“你等何為?”眾人皆俯伏在地,口稱萬歲。英宗皇帝道:“莫非請我複位麽?這事須要審慎。”

    石亨、張軏、徐有貞等一行人連道:“人心一致,請陛下速即登輿!”言罷即起,讓兵士們抬著英宗皇帝舉輿入內。說來也怪,此時天色突然轉晴,星月皎然,英宗皇帝一行人須臾即至東華門,司閽(看守大門的待衛)厲聲阻止,英宗皇帝大聲道:“我是太上皇,有事入宮,何人敢拒?”司閽借著月光看去,果然是英宗皇帝,這才作罷。

    於是英宗皇帝一行人直入奉天殿,請英宗皇帝下輿登座,一麵鳴鍾擂鼓,大啟諸門;此時文武官員已至朝房,聽到嗬斥聲、鍾鼓時,都在納悶之時,徐有貞闖了進來,大聲喝道:”太上皇複位了,眾官何不進謁?”文武官員聞言大驚失色,麵麵相覷,但此時“木已成舟“,也隻能”靜觀其變“了。

    景泰帝此時還在作夢,夢中他回到唐朝天寶年間,因為安史之亂,唐玄宗臨幸蜀中,唐肅宗即位靈武,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帝。唐肅宗收複兩京,迎還太上皇;至鹹陽,備法駕望顏樓。太上皇在宮南樓,唐肅宗著紫袍,望樓上,拜舞樓下。太上皇降樓,撫肅宗而泣,辭黃袍,自為肅宗著之。肅宗伏地,頓首固辭。太上皇曰:‘天下人心皆歸於汝,使朕得保餘齡,汝之孝也。’唐肅宗乃受。

    接著時空一陣變幻,他又夢見自己迎回英宗皇帝時的場景,當時他備法駕候安定門外。庚辰,英宗皇帝至唐家嶺,遣使回京,詔諭避位,免群臣迎。丙戌,百官迎英宗皇帝於安定門。英宗皇帝自東安門入,他起身迎拜,英宗皇帝答拜,各述授受意,遜讓良久。他送英宗皇帝至南宮,群臣一見而退,大赦天下。

    隨著一陣喧囂聲,景泰帝從夢中驚醒,驚疑的問道:“怎麽這樣吵,難道是於謙發動政變了麽?”內監們都知道景泰帝這是在說胡話,沒有人回應他,景泰帝命宦者升高四望,遙見火光自延安宮來,這時才知道是英宗皇帝複辟,景泰帝才放下心來,歎息曰:“好,好,還是大兄做皇帝好,吾是無天祿之人。”

    景泰帝雖然平時自認對於謙了解甚深,然而,他還是不能明白於謙,試想如果於謙是王莽、曹操那樣謀朝篡位之人,當時於謙手握重兵,他借機撲滅徐、石等輩,再迎立襄王,架空其一段時間後,行廢立之事,自己稱帝,豈不是“易如反掌”之事!不得不說,景泰帝的格局仍然局限於一家一姓之私,沒有理解於謙已經超脫於一已之私、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杯。

    英宗皇帝於正午時分正式登基,徐有貞因為複辟有功,即刻入閣,宣讀諭旨:“朕昔恭膺天命,嗣承大統,十有五年,民物康阜。不虞北虜之變,惟以宗社生民之故,親率六師禦之,而以庶弟郕王監國。不意兵律失禦,乘輿被遮。時文武群臣既立皇太子而奉之,豈期監國之人,遽攘當寧之位。既而皇天悔禍,虜酋格心,奉朕南還。既無複辟之誠,反為幽閉之計。旋易皇儲而立己子。惟天不佑,未久而亡。杜絕諫諍,愈益執迷,矧失德之良多,致沉疾之難療,朝政不臨,人心斯憤。乃今月十七日,朕為公侯、駙馬、伯及文武群臣、六軍萬姓之所擁戴,遂請命於聖母皇太後,祗告天地、社稷、宗廟,以今年正月十七日複即皇帝位,躬理機務,保固家邦。其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大赦天下,鹹與維新。”

    英宗皇帝宣諭朝臣完畢,石亨與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即將於謙與大學士王文下獄,和他們一起被抓的還有華蓋殿大學士陳循;謹身毆大學士王文;戶部尚書兼太子少師、值閣蕭鎡;兵部左侍郎兼右春坊大學士、值閣商輅;刑部尚書俞士悅;太子少師兼工部尚書江淵;都督同知範慶;太監王誠、舒良、王勤、張永等人。因為內閣成員幾乎被“一網打擊”,英宗皇帝除了徐有貞外,又任命了許彬與大理寺卿薛瑄為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算是組了個臨時內閣。

    英宗皇帝又一一對複辟的功臣進行”加官進爵“:石亨被封為”忠國公“、張軏被封為”太平侯“、楊善被封為”興濟伯“、孫鏜被封為”懷寧伯“、童興被封為”海寧伯“、徐有貞被封為”武功伯“,曹吉祥的養子曹欽晉升為都督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