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采玉人(一)

字數:5735   加入書籤

A+A-




    於闐王國的都城就位於清風澤大湖的岸邊,城牆很是低矮,狹窄的城門樓子僅能容納兩匹馬並肩而過。

    進入城內後,卻是另一番別樣的天地。

    寬敞的大街,全部用來自於闐河裏的天然卵石和玉石的毛料鋪就而成。

    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了晶瑩璀璨的光芒。

    走在上麵宛如是在一條通往天堂的金光大道上漫步,讓人不禁產生飄飄欲仙的恍惚之感。

    西域自古多奇玉,用這樣珍貴的石材鋪路,也真是夠奢侈的。

    凡是物以稀為貴,身在昆侖美玉的故鄉,隨便一腳都能踢出個玉石疙瘩來。

    所以外人看來倍加珍貴的玉石毛料,在此地也就被視為稀鬆平常的石頭了。

    自小在富貴的商賈之家長大、看慣世間奇珍的爺爺,第一次見到此等景象也是大為驚奇。

    “盧羽,咱倆這回發財啦!哈哈!”爺爺開心的對身邊的盧羽大聲笑道。

    “少爺!這就叫耗子掉進了米缸裏,有命吃沒命出啊!”盧羽苦笑著應答。

    “言之有理!”剛剛劫後餘生的爺爺深有感觸的點了點頭。

    這樣的石材能平安的運到中原漢地,在太平的年代確實能賺上一大筆。

    但在城外那連綿千裏的黃龍沙海裏,一皮囊的飲水也勝過了無數的玉石珍寶。

    道路兩邊的民舍、商鋪、官署、寺廟規整有序的散布著。

    或石木結構、或泥磚搭建,具有明顯的異域風格。

    可能常年少雨的緣故,所有的建築全都是平頂結構,沒有漢地建築常見的屋脊。

    城中少數帶有房脊、鋪蓋木瓦的院落,毫無疑問,肯定是僑居此地中土人家的院落了。

    高大茂密的胡楊、果木點綴其中,讓整個王城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街上的行人絕大多數鼻梁高聳、金發碧眼,和爺爺在金城易氏客棧裏見到的那些西域商人,在語言和服飾上沒有多大區別。

    他們對於爺爺和盧羽這兩位初來乍到的中土少年,到是充滿了好奇。

    一群當地的頑童緊緊跟在兩人後邊,不時有路人主動和他倆打招呼。

    迎麵遇到的婦人或少女,都會對他倆雙手合十的含笑致意、款款而過。

    看來悲天憫人、慈悲為懷的大乘佛法,已經在這個王國的民風裏開花結果了。

    土著居民的友善,讓曆經千辛萬苦,逃難至此的爺爺、盧羽二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也更堅定了倆人在這個王國落腳生根下去的決心。

    但在這言語不通、與故土相隔千山萬水的西域王國要想長期生存下去,首先應該找個謀生的差事。

    等熟悉了本地風俗人情,與市井街坊、官差衙役混熟之後,才能圖將來的發展。

    否則一到此地就出手闊綽的用手上的金沙買房置地、經營事業,會招來本地人的嫉恨而引來無妄之災的。

    於是倆人先找了一家沿街的旅館住了下來,比劃著讓吐火羅族夥計端上了一大盆熟牛肉、整陶罐的羊奶酒、還有幾大塊剛剛出爐的饢餅。

    爺爺和盧羽二人大塊朵頤、開懷暢飲了起來,他們已經很久沒有享用過這麽豐盛的食物了。

    吃飽喝足之後,兩人又美美的睡了一覺,這一睡就是整整兩個晝夜。

    等他們再次醒來時,已經是進入於闐王城第三日的午時了。

    窗外豔陽高照,初夏溫暖的和風裏,還夾雜了些許胡楊嫩葉的味道和桃李棗花的芬芳。

    從金城郡一路走來風餐露宿、火舞黃沙留下的疲憊和創傷,已經被暢快淋漓的酣夢完全的撫平了。

    夥計提來了一木桶清涼的井水,兩人洗漱完畢,去前廳點了些烤肉饢餅吃下。

    回頭換上從老家帶來的絲綢漢服,爺爺感覺自己終於又一次活了過來。

    還是那位在黃水岸邊、祁連大山裏策馬懸弓的易家美少年。

    中原漢地的連年戰禍,也深深影響了這座因東西方商貿而興的西域王城。

    市麵上各家商鋪的生意凋零,很多商家都選擇了關門歇業。

    或者遷往郊外的綠洲,恢複漁獵放牧的鄉野生活。

    或者選擇遠走他鄉,去更遙遠的柔然、薩珊、貴霜等地一路行商去了。

    所以爺爺盧羽二人在這個時候,來於闐王城裏尋活計,謀求容身之地確實不是時候。

    午飯過後,兩人來到街上,從南城走到北城,再從東門找到西門。

    不管是官家的馬夫、還是店鋪的學徒、夥計,盡然沒有一戶願意收留他們。

    “兩位小哥請留步!”

    正在兩人滿心失望疲憊的準備返回旅店時,忽然久違的鄉音從背後傳來,明顯是在和他們打著招呼。

    回頭望去,旁邊的街角處停著一輛正在卸貨的馬車,一位漢人麵孔的老者應該就是馬車的主人。

    他正笑吟吟的向他們揮著手杖迎了過來,爺爺和盧羽也頓時來了精神。

    在這遙遠的胡地,還能遇到故鄉的長者,聽到這熟悉的隴音,讓他們喜出望外,也趕緊迎上前去鞠躬施禮。

    “兩位小哥器宇不凡、玉樹臨風,一望便知是來自中土的世家子弟,請問來到此地有何貴幹呀?”

    施禮寒暄完畢,老者輕捋銀須,笑著探問道。

    “哎!中土胡人作亂,老家金城郡已被燒成一片白地。我們易氏為避滅族的大難,不得不舉家四散逃亡啊!”

    講到傷心處,想起那些今生再難相見的親人們,爺爺不禁悲從中來淚如雨下。

    “金城易氏!久仰久仰!”

    “老人家也知道我們金城郡的易家?”盧羽驚喜的問。

    “何止是知道啊!老叟慕容秋,武威郡人士。想當年大漢如日中天的時候,我們兩家可是幾百年的世交!今日還能在這遇見易氏的後人,真是緣分不淺啊!”慕容秋老人慨歎的哈哈大笑了起來。

    “世叔在上,請容侄兒一拜!”

    早年間聽長輩們說起過慕容家族和他們金城易氏的很多往事,自從漢末天下狼煙四起之後,不僅易氏一門幾經沉浮,偌大的武威慕容氏從此也像人間蒸發了一般,再也沒有了一點消息。

    所以聽到眼前這位老者自報家門之後,爺爺也是感慨萬千,趕緊拉著盧羽跪地就拜,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

    “兩位世侄快起來,快起來!”慕容秋老人嗬嗬的扶起了二人,拉著爺爺和盧羽向一旁的商鋪走去。

    爺爺這才注意到街邊這處寬大的玉石店鋪,一色的漢地裝飾,商鋪的門楣上“長安坊”三個黑體篆書格外的顯目。

    幾個夥計正從牛車上把一塊塊新采的玉石毛料卸下來,搬進了商鋪後麵的工房裏。

    爺爺也想了起來武威慕容氏世代經營的主業,就是西域和漢地長安、洛陽之間的美玉生意。

    沒想到遠在武威郡的家業全毀了,百年之後的今日,眼前這位慕容世叔還能把祖傳的基業,在這裏重新立起來。

    將來等漢地的烽煙散去之後,這西域長安坊裏生產出來的美玉,肯定還會是中原上流社會爭相把玩的奇珍。

    看著櫥窗裏堆砌成山、白如羊脂的昆侖美玉,爺爺對慕容秋老人感到由衷欽佩,也進一步堅定了他自己重振易氏的決心。

    “自來之則安之,過往的傷心事就不要再提啦!不知二位今後有何打算?是留在此處呢,還是前往他處另謀高就?”

    在店裏落座之後,夥計為賓主端上了熱騰騰的奶茶,慕容秋看著這兩位萍水相逢的後輩關切的問道。

    “不瞞世叔,我們原本是計劃遠赴蔥嶺貴霜國,投奔那邊的親戚。可這一路走來,不僅隨行的貴霜商隊落入了匈奴人的虎口,同行的十幾個弟兄也全部葬身於這城外的黃龍沙海之中,隻有我們兩人死裏逃生撿回了一條小命。”

    爺爺品了口熱茶接著說道,“於闐國這裏民風醇厚,又遠離五胡的禍亂。所以我們決定不走了,就在這裏把今後的日子過下去。將來如有機會,從這裏啟程返回中土的路途也近一些。”

    “可這偌大的王城,連個馬夫的活計也找不到!慕容老爺能不能幫幫我們?”盧羽爺爺撓了撓後腦勺懇求道。

    “於闐國孤懸於沙海邊緣,國泰民安,確實是個亂世蟄伏的好去處。”慕容秋站起身來,親自給兩位後輩的茶碗裏續上了奶茶。

    “從此處出南門三十裏,於闐河與昆侖山餘脈的連接之處,有一處慕容山莊,那是我家祖先初到此地時留下的產業。二位如不嫌棄,可去那裏暫住。”

    “那太好了,我們正愁沒有容身之處呢!世叔的大恩大德晚輩記下了!”爺爺喜出望外的站起來作揖道。

    慕容秋摸摸胡須,別有深意的嗬嗬還禮道:“哪裏哪裏!世道不安寧,老夫和家眷都搬到這王城裏啦!山莊那邊隻有一位老邁的管家和十幾個常年幫我采玉的夥計,你倆去那邊後也正好幫我照看照看,我不會虧待二位的!”

    說話之間,門外的夥計已經把馬車上的玉材籽料全部搬入了庫房。

    “那就這麽說妥了,我在南門外等侯二位!你倆回去收拾收拾,今晚我就帶二位去我的山莊!”

    慕容秋站起身來,笑容可掬的準備送客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