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八章 蒲犁故人
字數:4906 加入書籤
蒲犁名為王國,其實戶不過千,民不過萬,境內隻有甲兵千人。
整個王城依山而建,街道、屋頂全部由石條、石塊、片石壘砌而成,石頭城名副其實。
城中最大的一座古堡就是蒲犁宮了,據說是該國的先民初到此地時舉族居住的地方。
後來開枝散葉,由家族而部落,由部落而王國,才有了今日的這番景象。
該國四麵雪山環繞,離最近的平坦之地莎車國也有五百多裏的距離,遠離人世間的戰亂紛擾,真是一處神仙居住的地方。
和途中遇到的其他土城一樣,整個蒲犁國隻有兩家客棧,一家是王城的迎賓館,接待路過的各國使節,不對商賈開放。
另一家酒肆的主家名叫戎戈,年齡與爺爺相仿。
如此偏僻之地,年中隻會偶爾有過往的商賈和僧侶住宿。
所以戎戈老丈的酒肆名為客棧,其實也就是比其他的民舍多了一大間可供十幾個行者夜宿的通鋪而已。
爺爺三十年前第一次前去高附城路過蒲犁國就住在這裏,以後每三年一次再沒間斷過,和戎戈老丈也結下了過命的交情。
當我們一百多匹駝馬的商隊浩浩蕩蕩的開進戎戈客棧前麵的草場上時,戎戈老丈已經率領全家老幼幾十口人,歡天喜地的前來迎接了。
熱騰騰的羊奶酒,敬天敬地敬山神之後,然後才是敬尊貴的客人。
作為回贈,我和古蘭朵每人捧上了五匹絲綢作為見麵禮。
雖然早已是熟客故人,見麵禮還如此的繁雜客套,讓我有點迷惑。
這不是西域諸國的待客之道,比素來講究禮儀的中土漢地還要隆重規矩。
而且我還發現,戎戈老丈全家的容顏很似中土北方諸郡的羌氐胡人,也與古蘭朵這般藍眼金發的西域原住民有很大的不同。
爺爺先用土語把我和古蘭朵介紹給了戎戈老丈,然後鄭重的對我們兄妹道:“金城,孫女!你倆快快給太公磕頭!”
雖然不知爺爺何意,我們依然給戎戈老丈行跪地磕頭的大禮,而非一般的鞠躬禮。
“三十年前,我和你們盧羽爺爺帶商隊第一次進這蔥嶺山地,因為高山反應加之路途陌生、水土不服,差點死在了這蒲犁國。是戎戈老丈用當地的草藥救活了老夫,嗬嗬。如果不是遇上了這位貴人,也就沒有你們這些小輩的今日啦!”
爺爺拂須感慨的笑道,青年時代初生牛犢勇闖蔥嶺冰原的往事,宛如就發生在昨日一樣。
“多謝老丈救命之恩!”聽罷爺爺的介紹,我又砰砰砰的給戎戈老丈磕了幾個響頭。
萍水相逢之人的如此大恩,雖萬死不能報答也!老恩公受得起我們這些晚輩的如此大禮。
戎戈老丈和他的兩個兒子趕緊上前把我們兄妹攙扶了起來,嘟嘟喏喏說了一大堆的土語,我還是一句也聽不懂。
大概的意思是誇讚恭維之意,古蘭朵不停的用莎車國官話答謝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商隊在草灘上就地紮營,秦衝、劉真兒他們與往常一樣,帶領十幾個夥計,趕著卸下貨物皮囊的駱駝馬匹去河邊的草場放牧去了。
也許是群山環繞的緣故,這蒲犁國的地溫比外麵的疏勒、莎車諸國又高出了許多。
雖是隆冬季節,但牧場上的酥油草盡還微微泛著綠意,正好可以牧馬之用。
從於闐國出發已近一月,駱駝和馬匹長途跋涉又沒青料給養,身上的膘肉都已消耗殆盡了。
就如去年東去途中,每次穿越沙海後那般。
現在遇到這等天賜的冬季牧場,這些牲畜根本無需眾人的驅使看管,沒走幾步就四散開去,埋頭啃食了起來。
爺爺、蘇叔、我和古蘭朵、還有隊中幾位年長的夥計,則住進了戎戈老丈的客棧。
蘇叔告訴我,商隊要在這兒休整十來日。
通往高附城的那條冰原山穀大約有半個月的行程,四季苦寒,沒有一家人煙,荒涼險途比我們東去時經過的黃龍、黑龍沙海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不論人畜,如不在這兒休整充沛貿然上路,那段山穀就是前去西天的黃泉大道。
平心而論,我寧願住在野外的帳篷裏,也不願在這充滿腥膻之味的野店中過夜。
但恩公戎戈老丈盛情難卻,也算是照顧他家的生意,我和古蘭朵才硬著頭皮住了進來。
戎戈老丈好意安排古蘭朵和他的孫女同宿,她硬是借口不習慣推托了店家的安排,擠進了我們男人的通鋪之中。
在我的身邊的石炕上,放下了帶來的被褥。
我隻能叫來秦衝等人,用三匹綢布為她做了一個臨時掛簾。
通鋪的石屋也就一分為二,一邊是我們安歇,另一邊則成了古蘭朵的閨房。
隨著人氣的彌散,石屋內原來難聞的氣息也慢慢消失。
古蘭朵更是取來馬鬃做成的掃帚,把石屋的裏裏外外統統打掃了一遍。
再內外比較一下,隆冬野外的帳篷和幹淨舒適的屋內相比,天上人間也!
如此這般的折騰一番,才算徹底安頓了下來。
屋外的兄弟們,對不起啦!
當日晚間,戎戈老丈殺羊宰牛款待我們,沒有五穀雜糧的主食,沒有瓜果菜蔬的作料,隻有大肉和濃烈的奶酒。
這種飲食雖然不太習慣,但為了不辜負主人的盛情,我們每個人都自備刀叉,大快朵頤了起來。
酒過三巡之後,戎戈老丈特意把我叫道了他的身邊,向我滔滔不絕的講起了他們家族部落的往事來。
該國沒有文字,前朝舊事都是靠這樣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一直傳到了今天。
這段往事,爺爺、蘇叔他們已經聽過幾十遍了,如今我和古蘭朵是新客,戎戈老丈又不厭其煩的重新敘述了一遍。
在爺爺、蘇叔斷斷續續的翻譯之下,我大體知道了這蒲犁國的來曆。
原來該國的先民盡然來自於中土的晉地,是戎族之後。
當年周王分封諸侯,他們的祖先受封於晉之蒲地,所以又被稱之為蒲人,以蒲為族號。
後來戰國諸雄紛爭之時,蒲人的先祖舉族西遷來到了西域,再後來其中的一支一路西行南下、逐水而居,來到如今生活的這塊蔥嶺山地。
三百年前,西域諸國興起,先祖不甘寂寞也畫地為國,以族號命名,是為蒲犁國。
如此說來戎戈老丈的祖鄉之地與我們易氏的金城郡老家隻是一河之隔,也算是半個鄉黨了。
這世間之事真是神奇,一點也經不得推敲。
再這麽追溯下去,同為炎黃後裔,列祖列宗們在同一口鍋中吃飯也不一定。
酒食結束已是夜半,推門出恭,前方的營地那兒已經傳來了山崩海嘯般的鼾音,引得王城周邊的犬吠聲此起彼伏。
這時一顆流星劃破了天際,那麽的近似乎伸手就可觸摸。
如果不是氣喘的厲害,我真是把這蔥嶺山地的他鄉當作清風澤的故鄉了。
“哥,我們回屋吧,我害怕!”
不知啥時,古蘭朵也出門來了,沒想到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子也有害怕的時候。
昔日戎盧國公主、於闐王城裏任人販賣的女奴,再到我們清風澤易氏一門的小女千金。
如此身份的轉變,如今觀之,在小妹古蘭朵心中留下的唯一的陰影,就是對於黑暗的恐怖。
在清風澤時,古蘭朵有很多年都是和母親同睡一屋,還來慢慢長大雖然有了自己的閨房,但每晚要有女傭陪伴才能安睡。
試想一下,孤苦無依的幼兒,被關在漆黑的人圈之中,四周全是早已麻木畜化、待等出售的奴人,該是何等的淒慘恐懼。
古蘭朵可以把所有的過往從她的記憶中抹去,唯獨這黑夜,成了她永遠無法揮去的夢魘。(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