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訴苦教育

字數:2895   加入書籤

A+A-




    就這樣,誌願營第一連大概一百四十人規模左右的隊伍很快建立起來。除了每個班擁有十二名官兵、基本班以內步兵一百零八名之外,還配備了完善的通信與馬隊、連排部與炊事單位等。隻不過出乎不少人的意料的是:這個新兵連裏的正職軍官從班長開始就沒有一名是原來那三十六名大同社社員,軍官體係是平行於社員的另一套體係。這樣雖然對組織體係提出了更為複雜的要求,但從另一個方麵上說,有潛在矛盾的可能也能最大限度的鑒別出這支新型軍隊是否真正做到了“脫離個人利益”“脫離低級趣味”。如果遇到問題,更可以“洗洗更健康”。蕭軒當然也聽說過曆史上的一些成功經驗,從選拔誌願營第一連新兵的時候就注意到了。

    不過為了避免可能的問題,並沒有在新兵連剛剛成軍的時候就搞所謂的“訴苦教育”,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或者說在新兵還沒有感覺到“新集體的徹底與眾不同”的情況下會不會被那些挑選出來的人當作套路來對待。

    中國的官員和專家那條搪塞的理由:中國底子薄、資金投入不夠。而我們買二手設備和過時技術的資金,卻在給外方研發新技術供血。外方每波次都能甩掉舊技術和舊設備,換來資金,研發新技術和新設備,繼續賺錢,進入不斷升級、盈利、再升級的良性循環;而中國每次鼓吹“大發展”最後都成了大出血,付出大量資金,買來過時技術和設備,生產次等、接近淘汰的產品,即使眼看要攤平引進成本時,外方就推出新產品橫掃市場,中方隻有虧損、失去發展後勁,陷入落後、(花錢)引進、再落後的惡性循環。

    可見,中國不是沒有錢,而是官員和專家們太傻、太貪、太短視。

    退一萬步來說,如果中國的科技靠“買”就能解決,那麽,科技部的功用是什麽呢?

    科技部除不遺餘力地亂花錢外,對於科研團隊的選擇,總是“相馬”而不是“賽馬”。充份市場化的企業,摒棄“相馬”、隻“賽馬”,早成為共識,因為企業耗不起時間、耗不起資金,隻對“衝線的馬”投入資金,而不會為“相馬”付出沒底的成本。

    科技部也沒有超能的“相馬”水平,“相”出來的馬都是劣馬,“欽點、禦命”的團隊/企業總是不能出活。但科技部長期堅持“相馬”的高風險運作方式,其中一個原因在於,隻有“相馬”方式,他們才覺得對科研資金的把握感--定向輸送利益(下文會提及一些案例)。

    即使排除利益驅動、讓人利令致昏的問題,某些官員和專家短視、靜態看待問題。某位令人尊敬的院士在2009年說:“中國芯片業終於能趕上來了,因為工藝線寬已經到了10納米以下的物理極限,外國人跑不動了”。天啊,這還是出自一位令人尊敬的院士之口。

    平麵線寬翻不動了,人家就不會研究3d結構的芯片?

    矽基芯片到達物理極限,人家就不會研究碳基芯片?

    傳統計算方式的芯片擴展不了,人家就不會研究量子計算等新模式的芯片?

    總是靜態地看問題,總是低估創新的無窮性,更可怕的是,總以別人停下來作為自己能追趕的前提,這樣的專家、這樣的官員,怎麽可能帶領中國科技的進步。外國人一直在不停地跑,而抱持舊觀念的中國人倒很可能累死在無盡的追趕路上。

    科技部、科技權威們,你們知道自己的定位嗎。

    精密設備事業部是提供積體電路曝光機和掃描儀,用於在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影像產品事業部提供的數位相機、膠卷相機及零件,包括可互換鏡頭、閃光燈、膠片掃描儀等;儀器事業部提供顯微鏡、測量儀器、半導體檢測設備。

    其他還有提供運動光學產品,如望遠鏡、單筒/雙筒望遠鏡、雷射測距儀等。

    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需要解決的問題

    行業專家莫大康認為,發展設備業之所以最為困難,除了資金、人才等問題,最關鍵是使用量太少。

    作為一個曾在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企業——美國應用材料公司供職多年的專家,他從五個方麵總結了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的難度:

    一是半導體設備市場已日趨專業化和全球化。當下,全球設備業通過兼並、淘汰,在每個細分市場中僅剩下1~2家、至多3~4家企業,競爭十分激烈,如光刻機領域asml一家獨大,且均麵向全球市場。反觀國內企業,基礎較弱,有能力切入海外市場的很少。

    二是半導體設備的獨特地位。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半導體設備企業開始把工藝能力整合在設備中,讓用戶買到設備就能保證使用,並且達到工藝要求。因此有“一代器件,一代設備”之說。這是半導體設備如此昂貴的原因,也是對國內企業的極大挑戰。

    三是由於出貨數量少,設備企業難以負擔工藝試驗線的費用。為此,國內隻能采取對下遊製造企業進行補貼,利用製造企業的產線幫助設備企業進行試驗的辦法,這種方式顯然多有掣肘。一台設備從研發、樣機開始,必須經過大量矽片通過等工藝試驗,才能發現問題,並進行改型。這樣的過程要重複多次,改型多次,才能最後定型。並且出廠前要經過馬拉鬆試驗,測算平均無故障時間等。

    四是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也曾致力於設備國產化,但成效不大,目前全球市場主要仍被美國和日本企業掌控,這也從側麵體現了難度。

    適合計劃經濟公有製的階段,但也僅僅是“理論上”,因為你如果這麽做。就會麵臨更嚴峻的國際封鎖、也促進西方積極進取,科技投入和科技發展效率必然比你高的多,同韜光養晦的原則就是背離的了。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