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燕國滅亡
字數:4838 加入書籤
“如果朕聽了你們的,將來天羅軍殺到城下,朕是該學熊煥遷都上穀城,留下太子守城,還是該學朱庭訓傳位於太子,自己留下來守城?”馮伯謀見眾人還是不同意救援,又拋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太子馮濤摸不準馮伯謀的真實意圖,嚇得趕緊跪在地上:“兒臣願意留下來守城,父皇您先去上穀。”
馮伯謀卻沒看太子,眼睛一直盯著眾臣。
李世榮沒想到陛下會有此問,秦國和楚、燕兩國不同,蘇城地處幽州,而幽州又是大陸的最邊緣,曆來遷都隻有往更靠近中原的地方遷,現在要遷就隻能遷去高麗國了。
“臣認為沒有遷都的必要,蘇城已經是全幽州最堅固的城池,如果連蘇城也守不住,那其他地方更不可能守住。”李世榮答道。
劉宏昱一聽也連忙附和:“正是正是,臣認為當務之急還是招募新兵,積極備戰,另外我們與齊國互為姻親,他們也正在和宋軍交戰,不如向他們請求援助,說不定齊國還能派出一支大軍來救援我們。”
馮伯謀一聽有些心動:“可齊國現在已經有四十萬大軍在外,他們還有能力還救援我們嗎?”
“不試試怎麽知道,齊國與並州接壤,我們答應將並州割讓給他們,反正現在並州大部分地方也在天羅教手上。隻要他們兩軍交上手,那個名不見經傳的王赤驥又怎會是齊軍的對手,等他們大敗的時候,我們也趁機出去對付高克恭,一舉收複霸州和冀州。”劉宏昱越說越是興奮。
可馮伯謀一聽要割讓並州,有些舍不得,又問李世榮:“丞相你覺得大司馬的建議如何?”
“臣覺得可以一試,雲落山莊的莊主謝安石武藝不凡,派他為使也能快些抵達上京。至於割讓並州,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不然齊帝又憑什麽答應幫助我們。”李世榮想不到更好的建議,隻能讚同。
馮伯謀歎了一口氣,安排人去請謝安石進宮。
相比中原的戰火彌漫,海外的琉球群島則是一片祥和。算起來寧不屈來到那霸養傷也有半年之久了,現在內傷雖然沒有痊愈,但外傷已經好的差不多了。
寧不屈養傷期間也沒閑著,除了自己苦讀兵書之外,還每天督促鬼影門眾練習武藝,打算將來回到中原時,能重建鬼影門。
這天寧不屈剛把眾人聚在一起,正打算開練的時候,竹中重治突然闖了進來。
“可是中原發生了什麽事情?”寧不屈見他神情悲痛,心知不妙,顧不上打招呼,直接問道。
竹中重治語氣沉重:“晉興半個月前被齊軍攻破,你們燕國亡國了。”
“那我父親(門主)呢?”寧不屈急切的問道,身後的鬼影門眾也全部擁了上來,七嘴八舌的追問。
竹中重治語調悲傷:“少門主和各位都節哀順變,寧門主在城破前一個月就自殺身亡了。”
“什麽?我父親是自殺的?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寧不屈雖然對父親的死早有心理準備,但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自殺的,這就讓他很費解了。
原來在石落升離開晉興後不久,薑桓燕就帶著二十萬齊軍趕到了。但薑桓燕沒有直接攻城,而是在駐紮在離晉興一百裏遠的賓陽城。
燕國群臣早就嚴陣以待,一直等著齊軍過來決一死戰,誰知一連兩個月過去,薑桓燕仍然按兵不動。
這就讓朝堂上下議論紛紛,朱祁堂新提拔起來的驃騎將軍莫世鑫提議帶一支部隊,去賓陽看看薑桓燕究竟想幹什麽。可丞相朱瑩鈺死活不同意,說齊軍不來惹自己已經燒高香了,為什麽還要主動去惹他們。
本來兩人說的本來都在理,但當時的背景是文官集團和武將集團鬥爭最激烈的時候,在一些有心人的主導下,這場爭論很快就演變成了主戰與主降之爭,武將集團紛紛指責文官怕死,想要投降齊國,而文官也不甘示弱罵武將匹夫之勇。
這種爭吵自然讓太上皇朱庭訓和燕帝朱祁堂之間的衝突又升了一級。
朱祁堂本想讓莫世鑫帶兵出去打探,但轉念一想,朱庭訓手上還有三萬大軍,萬一莫世鑫這一走,朱庭訓趁機奪位怎麽辦?
朱庭訓也擔心朱祁堂會找人暗殺自己,奪走兵權,所以日夜安排重兵把守在自己周圍。
隨著兩人的衝突愈演愈烈,閑坐家中的寧則風突然想明白了薑桓燕按兵不動的原因。
在齊軍攻克安陽的時候,薑桓燕就故意讓人放走朱庭訓,就是為了讓他回來和朱祁堂內鬥,等他們內耗的差不多了,齊軍也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想明白這些,寧則風再也坐不住了,他來到皇宮麵見新老兩位皇帝,可無論是朱庭訓還是朱祁堂都認為寧則風是對方派來的說客,對他的話更是一句也聽不進去。
最後朱庭訓還冷嘲熱諷的說寧則風忘恩負義,跟了新主之後就再也不聽自己的命令,對自己陽奉陰違。
朱祁堂也說寧則風不似人臣,對自己沒有像對太上皇那樣忠心。
寧則風聽了好不委屈,但也無從辯解,隻好請命單獨潛入賓陽刺殺薑桓燕以表明自己忠君愛國之心。
可朱庭訓聽了卻質問他是不是想借機投降齊軍?寧則風當然不肯承認。
這時朱祁堂又問,如果他沒有這個心思,為什麽寧不屈從南郡逃出來後,不回晉興而是去了海外?還有為什麽在與齊軍決戰前,他把鬼影門的弟子也全部送去了海外?
寧則風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解釋。
朱庭訓父子見他不辯解,更是堅定了自己的看法,還說念在寧則平為國戰死的份上,暫不追究寧則風的二心,讓他自己回家,在寧家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好好反省。
一身傲骨的寧則風哪受得了這份委屈,為了表明心跡,當場就頭朝著一根柱子撞去,旁邊侍衛反應不及,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撞梁自盡。
這下輪到朱庭訓父子自責不已,寧家為朱家效力多年,寧則風是什麽樣人,他們心中也很清楚,剛才故意奚落,隻是想借他向對方撒氣而已,沒想到弄巧成拙,反逼死了一員大將。
大錯已經鑄成,朱氏父子本想讓人悄悄地厚葬寧則風,可沒幾天不知道從哪傳來的消息,把寧則風的死因傳遍了全城。
百姓知道實情後,群情嘩然,紛紛跑到皇宮前要求朱氏父子給一個說法。
朱氏父子開始還想事息寧人,讓朱瑩鈺和莫世鑫出麵好好安撫,可百姓根本就不領情。這也難怪,寧家在燕國百姓心目中那就是忠義的代名詞,以前的曆代忠烈不說,就說這兩代的寧則平、寧則風和寧不屈,哪個不是值得萬民敬仰的英雄,現在寧則風就這麽不明不白給逼死了,百姓又豈能輕易放過。
朱氏父子見安撫完全沒有效果,隻好下令屠殺帶頭鬧事的,這一下雖然暫時震懾住了百姓,但也在他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晉興發生的這一切自然瞞不過薑桓燕,他早就在皇宮中安插了眼線,寧則風的死因也是他下令放出去的。
等薑桓燕帶大軍殺到城下的時候,晉興不過是重演了蓬萊的那一幕。百姓自發的組織暴動,燕軍中也有不少曾在寧則平和寧不屈賬下效力過的,他們眼見城池將破,性命不保,都紛紛和百姓站在一起,並打開城門放齊軍進城。
齊軍對燕的最後一戰,以世人都想不到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戰爭傷亡不到二百人,燕軍就全部投降。皇宮中,來不及反思的朱氏父子也在寧則風撞死的那根柱子旁,懸梁自盡了。
寧不屈聽完整個過程已經泣不成聲,身後的鬼影門眾也都個個哭成了淚人。
竹中重治沒有打擾眾人,自己默默地退了出去。
上京皇宮內,薑無雙同時收到薑桓燕的捷報和秦國使者送來的求援信,笑著看完後問道:“秦國打算以割讓並州為條件,讓我們出兵救援,眾位愛卿怎麽看?”
太子薑桓宋上前一步:“父皇,秦國和我們大齊是姻親之國,他們如今遇到困難,我們理應出兵相助。”
薑桓宋知道天羅教的底細,也知道石落升和自己三弟、四弟的關係匪淺,現在他又是大齊的駙馬,如果將來薑桓楚想要爭儲位,他一定會站在薑桓楚那邊,所以他想借秦國求援這個機會除掉石落升。
二皇子薑桓秦上前附議,他雖然和太子存在競爭關係,但眼下看還是薑桓楚的威脅更大,所以也抱著和薑桓宋一樣的想法。
薑無雙不置可否,又問道:“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丞相宋衝也是少數幾個知道天羅教底細的人:“臣認為不妥,三皇子剛剛滅亡燕國,現在我們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到伐宋上麵。相比天羅教,鄧元覺的威脅更大,再說我們大齊的幾員主要將領現在也全部都在楚地,出兵救援秦國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