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試

字數:4967   加入書籤

A+A-


    “大人,快到卯時了,您還是休息會吧。再過一個半時辰您該前往皇城主持元宵會試了。”

    百花巷盡頭的一座府邸中,一位年老的仆人剛剛將那支快燃盡的蠟燭跟換掉。看著伏在案前的中年男子,輕輕的提醒了一句。

    “福伯,這種事情你讓其他人來就行了。你年紀已高,就不要隨我一同熬夜了。”中年男子抬起頭來,接過福伯手中的熱毛巾,擦了擦臉道。

    “多些大人,這人老了,總想做點什麽。忙了大半輩子了。閑不住。”福伯和祥的笑了笑,輕輕的走了出去。

    屋內的書架上整齊的擺放著諸多書籍。而案前的卷宗更是堆積如山。擺放在男子麵前的是一張今日大理寺初試的試卷。試卷上的名字赫然寫著——李複。

    “師兄啊師兄,你十五年了,你還是放不下嗎?”男子看著卷子上字裏行間的透露出的氣息,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這一日的東都比昨日熱鬧太多,萬千民眾湧上街頭,不光是喜迎元宵佳節,今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會試。

    清晨十分,東都下了一場小雨,寒冷的氣息也未能阻擋住東都民眾那山呼海嘯般的熱情。

    一輛輛懸掛著學子監標誌的馬車,從承天門進入大明宮中。進過層層的檢查,終於來到今年元宵會試的目的地——含光殿。

    含光殿由一主兩副三座宮殿組成,西側是文試的朝陽殿,東側是武試的武曲殿。中間的那座主殿則是三年一次朝試殿考的含光殿。

    含光殿前的廣場兩側,身著紅色盔甲的龍武衛林立,守備森嚴。

    在大殿八十一階的神道前,是一名名麵無表情的學子監的大儒,默得等待。

    “各位學子,請按照文武雙試的順序站立在神道兩側,文試學子請跟隨學子監的大人進入朝陽殿中。武試的學子跟隨謝統領進入武曲殿下的走廊內稍作休息………

    待文試閉後,舉行武試選拔。“

    一位禮部的大人站了出來,大聲的宣讀著此次元宵會試的規則

    遠的,李複看到皇城的東北方,駐立一座燈火通明的大殿。隔得遠遠,都能感覺到一陣陣熱浪襲來。

    元宵會試乃是大唐最重要的盛典之一。大唐人皇則會在會試之後,頒發禦榜,昭告天下。且,每年元宵會試的前三名皇室皆會派出賞賜,以茲鼓勵。

    這僅僅是其中之一的好處,最令人期待的則是元宵會試之後,根據會試中的名次可以選擇進入東都的六大學府。從而參加三年一次的朝試,踏上仕途之路。

    “今年元宵會試由太宰與太保大人評審,

    奪得前三甲者,人皇陛下將從皇家禦庫中,挑選皇室聖物已鼓勵天下學子,勤修苦學

    各位學子,各憑本事吧。“

    就在快要開始前,大明宮方向來了一位公公,在禮部尚書的耳邊低語片刻,可以清晰的看到,禮部尚書的臉上一絲震驚之色閃過。看來今年皇室賞賜要比往年豐盛了許多,連禮部尚書也始料未及。

    聲音一落,大殿前的學子皆眾學子麵麵相望,都非常驚訝。

    在大唐這些年來舉辦的元宵會試中,向來都是由禮部依人皇的名義給每年的三甲分發獎品,從未聽聞過皇室從皇家的禦庫中選取獎品。

    不少學子開始摩拳擦掌,雀雀欲試。對於皇室的獎勵,很是期望。

    “文試學子們,請吧。”

    學子監的大儒也從震驚中反應了過來,在他的印象中,皇室從聖後時期開始,就已經不曾參與元宵會試中去,怎麽今年人皇陛下有了興趣了?

    話音剛落,文試的學子跟隨者學子監的大儒進入了朝陽殿中。

    李複經過楊子虛身旁時,兩人對視了一眼,彼此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要拿到名次,我在武曲殿中等你。”

    “放心吧。”

    …………………………

    進入朝陽殿中,不在是昨日在大理寺的模樣,而是三排巨大的紅色帷幔將整間朝陽殿分割成三塊區域。

    第一塊區域內擺放了將近百塊棋盤,

    每一個棋盤前都有一名學子監的大儒坐鎮。可細細查看,每個棋盤上都已經落好子了,並不是一盤完整的棋,而是殘局。

    這一關考的是棋。

    “今年元宵會試的規則比較簡單,誰能最快通過三大關卡,走出殿外就算獲勝。且每道關卡的時間不得超過三炷香的時間,各位學子,請吧。“

    隨著第一柱香被燃起,朝陽殿中的學子紛紛開始選擇了自己的對手。

    朝陽殿內,一番短暫的嘈雜聲後,大殿中隻剩下了清脆的落子聲。

    今年的會試確實是和往年大不一樣,這才第一關,就已經難倒了不少學子。棋盤上的局大多都是大儒平日間所下殘局,難度頗高。好在並不是要贏了棋局才算晉級。隻要雙方相差不到十五手,都算合格,細細想了,這倒也不算太過苛求。

    朝陽殿中的學子其中不乏棋道天才,有的人坐下不過五息時間就破開棋局,進入了下一場。而有的人則需要花費半柱香甚至一炷香的時辰方才解開。

    “鎮,老師您輸了。”

    李複麵前的棋盤上,手持黑子的大儒看著幾乎鋪滿棋盤的白字,無奈的搖了搖頭,但臉上並沒有任何的不悅。很是欣慰的看白子所落之處。

    “不錯,不錯。這盤棋我原本以為要到第七十六手時才能分出勝負,沒想到你竟然在第六十四手就將局麵破開。落子之處皆暗蘊兵法之道。後生可畏啊。”大儒滿意的看著李複點了點頭,笑道。

    李複對著大儒恭敬的行了一禮,走向了下一張帷幔

    第二行帷幔中,掛著一排排八角燈籠,每一麵上都張貼者一張小篆書寫的一句話,或一首詩詞。這是燈謎。

    而每盞八角燈籠下都立著一位儒生,負責揭開謎底。

    規則倒也簡單,但必須要猜對燈籠上八麵燈謎方可過關。

    李複隨意選了一盞燈籠,對著麵前的儒生行了一禮。

    “公子不必客氣,請吧。”儒生麵無表情,微微欠身還禮道。

    八角彩燈上,李複隨便挑了一麵。上麵寫著‘雨餘山色渾如睡’底下用隸書寫著‘猜一個字’

    “雨餘山色渾如睡,這是雪字,先生,不知學生猜的對不對?”

    李複笑道

    “不錯,謎底的確是一個‘雪’字,請看下麵。”

    儒生點了點頭,撕開燈麵上的彩紙,背後寫這一個“雪”字

    李複掃了一眼這裏,發現這裏的燈謎並不算簡單,遠比元宵集會上的難猜了許多。但對自己來說,倒也不算什麽麻煩。

    “少有天賦老必為,謎底是‘中庸’”

    ……………………..

    “左邊綠,右邊紅,左右相遇起涼風,綠的喜歡及時雨,紅的最怕水來攻。這是一個秋字”

    …………………….

    不多時,李複就將七麵燈謎盡數猜盡,但在最後一麵上,思索了半柱香的時間。

    “文君當壚,子牙臨溪。”

    ?這是《春秋繁露》上所記載的兩段事情,後人曾有過四次注釋,但卻有著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求同存異,另外一種是故作深沉。但李複記得曾經問過夫子,這兩種注釋哪一種是真確的,夫子當時並沒有回答李複,隻是嗤之以鼻,淡淡的說了一句“沽名釣譽”李複當時不解,夫子後來也並未釋義。

    李複想了想,開口道是‘沽名釣譽’”

    儒生微微一征,目光驚訝的望著李複,揭下燈謎上的材質,將其反了過來,上麵寫的正是“沽名釣譽”四字。

    “公子果然聰慧,《春秋繁露》關於這兩段典籍的注釋皆是錯誤,年前才有太宰大人親自重新修改過來,樣稿至今還未發行。沒想到公子能將此謎底猜出。看來下一關也難不倒公子了。”

    儒生眼中露出異樣的神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