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宋金武兩口子的心事
字數:3472 加入書籤
其實,土地包產到戶獲得豐收後,宋金武夫婦倆便在家裏商量,準備去一趟孫長貴家,動員他們家也參加包產到戶。如今他們家的境況太淒荒,要是在土地上再沒點兒收入,今後的日子太難過了。
不想夫妻倆還沒去找孫長貴,他卻自己來了。
一開始,宋金武還不知道他對土地包產到戶的態度,畢竟他對此一直是持反對意見的,所以當他老婆提到讓孫長貴一家加入的時候,他製止了她。
直到後來孫長貴主動提出要承包土地,宋金武夫婦的心才落了地。
然而孫長貴畢竟是前村支書,也是個極好麵子的人,他主動站出來搬倒他之前的立場,一定是經過了一番心理鬥爭的。所以宋金武夫婦二話不說,趕忙對他的加入表示歡迎。
他們的態度給了孫長貴台階,也讓孫長貴放下了心裏的一個包袱,從他走時輕快的步伐可以看出,他心裏正為能夠承包到土地而感到高興。
夜裏,宋金武夫婦躺在被窩裏,於淑芳依偎在宋金武的懷裏,兩個人說起今天的事。
“老宋,我今天覺得你特別偉大。”於淑芳用崇拜的語氣對丈夫說。
“我咋偉大了?”宋金武問妻子。
“當初因為你牽頭搞土地承包,孫長貴那麽整你,你不跟他計較不說,看到他家裏過得不好,還想著法子去幫襯他。”
“我不就是答應他承包土地嗎?這是正常範圍的事兒,不叫幫襯。”宋金武說。
“他和花玉芬的事兒,要不是你在中間調解,能這麽快就平息嗎?還有,你從家裏拿過錢給孫長貴是不是?孫長貴給花玉芬看病借的錢,也是你給擔的保吧?”
宋金武心裏很驚訝,這些事他都是瞞著妻子的,沒想到她都知道了。
借錢和擔保的事都不是小事,這麽大的事不跟妻子商量怎麽行?這下可慘了,看來他是難逃一劫了。
“你都知道啦。”他縮著腦袋,像個做錯了事的孩子。
“知道了!我要是不說,你還想瞞著我是不是?”於淑芳故作生氣。
“老婆,是我不對,不該瞞著你往外借錢,也不該瞞著你去給人擔保。”宋金武主動承認錯誤,他知道,主動承認往往會被寬大處理,他說,“不過老婆你放心,那些錢孫長貴都答應會還的,他不會賴賬的。”
“我不是不願意你幫他,我是生氣你不信任我,”於淑芳用拳頭在丈夫胸口捶了一下,撅著嘴巴說,“你以後需要錢隻管對我說,隻要不是拿出去敗活,不是拿出去做違法的事兒,我能不答應嗎?你錢不夠我這裏還有嘛,至於再去找別人借?還要擔什麽保。”
宋金武心頭一喜,原來妻子是這個意思。
他回手將妻子攬入懷裏,在她的臉蛋上親了又親,嘴裏嘟囔著:“真是我的好老婆,我的賢內助!”
於淑芳就一臉嫌棄:“哎呀,你口水都弄到我臉上了,惡心死人了,你個討厭鬼……”
冷不丁,他們身後冒出一個小腦袋,是被他們吵醒的兒子鐵蛋。
鐵蛋揉著眼睛迷迷糊糊地問:“媽,哪個是討厭鬼?我給你去氣去。”
兩個人慌忙分開,一個去哄兒子,一個整理身上的衣服。
鐵蛋躺下,不一會兒發出香甜的鼾聲,怕再把兒子驚擾起來,兩個人再不敢做什麽。兩個人就仰麵躺著,在黑暗中望著天花板。
“什麽時候,咱家也能蓋個大房子就好了。”於淑芳突然說。
兒子鐵蛋已經七歲了,轉年就該上小學了,已經到了跟父母分開睡的年紀。然而由於他家就這一間房,並沒有分開睡的條件,所以一家三口還隻能擠在一個炕上。
夫妻倆正是年輕氣盛,火力旺的年紀,夜裏要做點兒什麽,總是擔心兒子突然醒過來,偏偏兒子睡覺又輕,有一點兒動靜他就會醒,就會爬到他們這邊來。夫妻倆隻能將那事兒暫時放下。
然而,那種事怎麽是能放得下的呢?這會影響夫妻感情的。
於是,於淑芳就跟丈夫說,希望家裏能蓋個大房子,這樣,他們夫婦就可以有自己的私密空間了。
宋金武摸索著拉住妻子的手,說其實他早就在心裏琢磨著蓋房子的事兒了。但是以他們目前的經濟情況,還達不到蓋新房的水平。不過照現在的趨勢,也不是沒有希望的,用不了幾年,他們家就可以蓋上大房子了。
聽了丈夫的話,於淑芳心裏甜滋滋的,她忍不住又蹭過來,依偎在丈夫的臂彎裏。
是啊,今年土地獲得了大豐收,說明來年的吃飯問題不用犯愁了,不僅吃飯問題不用犯愁了,賣掉多餘的糧食,他們還能看到不少餘錢呢。這些,足夠他們一家來年的花銷了。
另外,他們還加盟了秀月農場,養了一口老母豬,母豬頭一胎產豬仔時,他們沒有全部賣掉,而是留下兩頭豬自己養,由於那兩頭是速長豬,兩個月就出欄了。
後來,母豬每一窩豬仔,他們都給自己留兩頭,這樣,他們就不僅有賣豬仔的收入,還有賣生豬的收入。隻是在喂養養要辛苦一些,但是於淑芳是個勤勞能幹的女人,她跟宋金武說隻要能多收入,讓他們一家三口過上好日子,再累她也願意。
宋金武跟他媳婦算了一筆賬,說如果他們家一直照現在這樣養豬,用不了兩年,光養豬這一項的收入就可以蓋兩間房了。
“真的,那真是太好了!”丈夫的話讓於淑芳興奮不已。
其實在村子裏,像宋金武夫婦倆這樣憧憬著未來的人家已不在少數。不論是參加包產到戶還是加盟秀月農場養殖畜類,種植藥材,隻要不懶,勤快,付出了就會有收獲。有了收獲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才會有憧憬。
村裏各家的糧食陸續打回來了,都晾曬在村南頭的場院上。宋金武將場院畫成小塊,給各家各戶進行了分配,場院場地不夠用,就兩戶一組,兩家商量好了輪流使用劃分的場地。
村裏的場院每年秋收季節都會晾曬糧食,但今年尤其不同,從熱鬧程度上就和往年大不相同。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