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棒子村漁業聯盟

字數:3342   加入書籤

A+A-


    她讓他不要貿然去養,先去他那個外地朋友那裏住幾個月,取取經,等把怎麽樣鵪鶉和養鵪鶉的注意事項都學會了,再回來養。

    那個村民很為難,說去別人家裏住那麽長時間,不太好吧,再說了,家裏這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哪有那麽多的工夫可耽誤?他說算了,他還是不養了,太麻煩。

    杜昕月說:“你不是想掙錢嗎?錢又不是大河衝來的,哪能那麽容易掙?再說,現在麻煩一點兒,不是為了將來不虧本嗎?”

    那個村民想想杜昕月的話有道理,但是他還有顧慮,說:“像你們養雞下蛋還行,我擔心鵪鶉蛋那麽小的個兒,能有人願意吃嗎?到時候賣不出去我不是也要虧本?”

    “賣不出去可以做成罐頭。”杜昕月說,“你就放手去養吧,要是弄到了一定的規模,我可以跟你簽收購合同,收你的鵪鶉蛋做罐頭。”

    “那你現在就跟我簽收購合同唄,這樣我心裏就有底了。”那個農民請求道。

    杜昕月笑了,說:“按你剛才說的養殖規模,隻夠出早市的。做罐頭需要成套的設備,一套設備一天的產量都是論噸算的。”

    那個農民汗顏,說那他還是回去出早市吧。

    但是一年後,他又回來找杜昕月,說他已經跟村裏的幾戶農民商量好了,他們也願意養殖鵪鶉,這樣便可以達到杜昕月需要的量了,問她是不是可以跟他們簽訂收購合同了?

    杜昕月沒想到這個農民為了與她簽訂收購合同,竟聯合村民來養殖鵪鶉。這是可她求之不得的事啊。

    韓滿金的肉製品加工廠正打算進一套肉製品罐頭加工設備,正愁花樣少打不開銷路呢,如果能生產出鵪鶉蛋罐頭,不是可以增加罐頭的品種嗎?

    與農民合作體簽訂供需合同,既解決了養殖戶的出售難問題,又解決了自己的需求問題,所以,這是一件她和村民互惠互利的大好事。

    現在,唐大鍾也將自己的養魚技術傳給了本村的一些農戶,現在,棒子村開的魚塘的人家越來越多。唐大鍾為此還在村子成立了一個漁業聯盟。

    他們的魚一部分供給康莊的糧食加工廠做成魚粉,作為飼料的重要原料,還有一部分供應給鎮上的肉製品加工廠,製成魚肉製品。隻有一小部分批發給魚販子進入市場。

    杜昕月很少來棒子村,都是唐大鍾來找她。

    有一次,杜昕月來棒子村找唐大鍾談事情,她才發現,這裏的魚塘已經一家挨著一家了。

    養魚戶聽說杜昕月過來了,都跑過來看她,她便跟大家夥聊起來。

    杜昕月跟他們說,將來他們這裏可以開個垂釣中心,讓城裏那些喜歡釣魚的人過來釣魚。

    “人家都去大河釣魚,哪有來養魚池釣魚的?”一個養魚戶說。

    “是啊,這裏的魚直接用網兜就行,要多少有多少。”另一個人說。

    “你們懂啥,沒準兒城裏人就因為養魚池的魚好釣,所以願意來的。是不是昕月?”唐大鍾問杜昕月。

    “這隻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不僅可以為他們的悠閑娛樂提供場所,還可以增加一些他們喜歡的娛樂項目,這樣他們在這裏就可以不光是釣魚,還可以做些別的,比如遊山玩水,比如打球、唱歌。”杜昕月簡單地給他們描述。

    “城裏人真願意做這些?”這回,連唐大鍾都不信了,他半信半疑地又問,“你說得那些娛樂,他們在城裏不也能做嗎?幹啥非跑到咱這窮山溝子裏來?”

    杜昕月心裏清楚,當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不用為吃穿犯愁了,又有了收入的結餘,便會為自己安排這樣或那樣的娛樂項目。但是她也知道,麵前這些人,對這種理論性的東西很難理解,所以她也不打算說那麽多。

    她隻告訴他們,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讓他們隻管做好準備去應對就行了。

    “昕月說得不會錯,咱們聽她的,她說怎麽做咱就怎麽做。”唐大鍾對其他人說,他比他們都最先結識杜昕月,最先在她的啟發和帶動下開塘養魚。所以他在人們中也最有發言權。

    唐大鍾此話一出,大家都點頭稱是,表示今後要跟著杜昕月發家致富。

    新農場建立起來之後,杜昕月考慮到棒子村的養魚戶比較分散,養魚技術和設備都還處於最原始的狀態,便想著如果養魚戶也能用現代化的養魚技術和設備,現有魚的產量不僅提高,還可以考慮引進魚類新品種進行養殖。

    前世她吃過一種鱒魚,肉質非常細膩,口味也極其鮮美。它不僅可以烹飪食用,還可以切片生食。不僅如此,鱒魚的魚子也是難得的美食。鱒魚魚子個個晶瑩飽滿,比黃豆粒小一點兒,咬在嘴裏汁水盈口,是她前少有記憶的美食之一。

    但是鱒魚對環境、水質和溫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養殖。

    另外養殖鱒魚需要一定的養殖技術和設備,除了需要經過養殖方麵的專業培訓,還得使用現代化的養殖設備。

    杜昕月特地請市裏的技術員來棒子村考察過,結論是棒子村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鱒魚生存。

    這個結論讓杜昕月很振奮,她早就看好了鱒魚的養殖前景,隻是因為其價格相對比較高,不適合當下市場的需求,所以便沒有提上日程。

    現在她有了深加工和出口的渠道,不用為銷售擔心,便再次想到了鱒魚養殖。

    她想到,鱒魚養殖需要穩定而統一的貨源,而且還需要對養魚戶進行技術和設備上的支持,所以得找唐大鍾商量一下。

    她找到唐大鍾跟他商量養殖鱒魚的事,唐大鍾聽了自然高興,畢竟養殖鱒魚的利潤遠高於他們現有的魚類。但是他也提出,養鱒魚的成本太高了,他們村的養魚戶恐怕都不能承擔得起。

    杜昕月說沒關係,她可以給他們提供技術和設備支持,他們隻需要跟她簽訂相應的供銷合同就可以。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