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宋景休(三)
字數:5489 加入書籤
整個營地鴉雀無聲,緊張壓抑的氛圍著實讓人喘不過氣來。不知何處有小孩開始泣噎——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傳染到營地的各個角落。
孩子們的哭泣聲此起彼伏,母親們急忙安慰著各自的小孩,像是生怕這哭聲會成為點燃衝突的火星。
宋景休似乎並不願氣氛一直這樣緊張下去。
“你應該是領頭的吧?”他朝直視著自己的陳慶之說道,“咱們別嚇小孩了,還是坐下說話吧。”
“宋壯士,你還沒回答在下呢,為何要帶我們來這裏?”陳慶之並未理會,繼續追問。
“是我的直覺吧,總覺得你們是可以講道理的。”宋景休坐了下來,微笑地看著陳慶之,“我還是很相信自己的直覺的。”
陳慶之也慢慢坐了下來,“既如此,便來講講你的道理吧,在下洗耳恭聽。”
“不錯,是我劫了你們的軍糧。”宋景休傲然說道,“我確是無意間碰到這群人的,他們饑寒交迫,著實可憐。你們也許會認為,這些是北人,用不著管他們死活。但在我看來,北人南人,不都是漢人嘛,宋某實在是無法對他們的苦難視而不見!”
“所以你就劫了我們的軍糧?”
“這盤龍嶺雖然林地廣闊,但畢竟是大道通過的地方,往來客商貨物也多,但宋某無法對普通的商販百姓下手;正巧你們的糧隊經過,我隻取一車,對你們來說,算不得多大損失,但對這些人而言,卻是救命的糧食。”
“即使解了一時之急,這點糧食吃完後呢?接著劫?”
“…………”
“而且,你覺得被劫了糧,軍營那邊會不管不問嗎?”
“我料到會有麻煩,原想怎麽也會來一支小隊查探吧,卻沒想隻來了你們這幾個人。”
“之前在下也曾說過,之所以隻幾人前來,就是為了查明原因。”
“現在你應該弄清原因了吧,劫匪也找到了。”宋景休看著陳慶之,“你準備作何處理啊?”
陳慶之笑了笑,並未直接回答,而是朝自己同行的三人問道,“你們也說說吧,該怎麽處置?”
“陳大哥,要不咱們就算了吧。”徐晉試探著說道,“這些人確實可憐,我也是逃到南方來的北人,我能感受他們的痛苦。如果讓我遇見這種事,估計我也會做出同樣的舉動。”
“小僧也是這樣想的,其實宋大哥做出這事,也是出於一片慈悲之心。”
“但劫軍糧畢竟不是小事,雖然事出有因,但晚生認為,絕不可放任姑息……”馬佛念環顧了一下四周的情形,硬生生將剩下的話咽回了肚子裏。
“兩位小兄弟,倒是挺明事理的。”宋景休笑嗬嗬的讚揚道。
“其實你們說的都有道理。”陳慶之緩緩的說道,“拋開立場,宋壯士的行為,確實算得上義舉,在下敬佩。但如果不依法度,將來再有類似之事發生,怎麽辦?”
“一人做事一人當!此事是我一人做下的,與他們無關,若能放過他們,宋某願跟你們回去,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不能這樣啊,陳大哥!”徐晉焦急的想勸說陳慶之,惠澤也附和著。
人群中有聲音帶著憤怒冒出來,“恩公,反正事情已經做下了,我們豈能讓恩公代為受過。幹脆殺了他們,隻要恩公一句話,即使要做流寇,咱們也跟定恩公了!”
這個提議瞬間便得到了全營地的回應,“殺了他們!殺了他們!”聲浪一陣高過一陣。
馬佛念一介書生,哪裏見過這樣的場麵,蜷在陳慶之身邊,眼神驚恐,抖得如篩糠一般;徐晉與惠澤靠背而立,嚴陣以待。
“看來要做選擇的不隻是在下,”陳慶之的語氣依舊平和從容,“宋壯士你也要做選擇了。”
宋景休站起身來,一聲大喝,“別吵了!”
營地頓時安靜了下來。宋景休環視著這群對他投來期望眼神的可憐人,“怎麽能做流寇呢?若宋某真要帶著大家落草為寇,又何必帶這幾位來了呢。”
“說實話,看到來尋糧的隻有你們幾人,我著實鬆了口氣。”宋景休朝陳慶之說道,“若真的是軍隊來林中掃蕩,我根本無法護佑所有人的周全。”
此刻,宋景休臉上的笑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混合著焦慮的惆悵之情。
“我之所以沒有一走了之,就是一直在想著,如何才能讓他們有安身立命的方法。他們隻是普通的百姓,被逼到走投無路,即便如此,也不能讓他們墮落成賊寇啊!”
“那你想到方法了嗎?”陳慶之淡淡的問道。
宋景休歎息著,“宋某本就是浪跡天涯之人,哪裏有什麽辦法能讓他們安定下來啊。”
“在下倒有一個建議。”
“噢?請賜教。”
“讓他們跟我們回義興。”陳慶之語氣肯定的說道,“在下會與義興地方官員交涉,劃一塊荒地,讓他們開荒耕種。這樣既能增加田地,又能增加人口賦稅,對地方官員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你能保證,那些官員會同意?”宋景休有些猶豫。
“這位可是當朝主書!”馬佛念此刻已不再如之前那般驚恐,直起身來,言語頗為得意,“隻需給那些地方官員知會一聲,他們敢說半個不字?”
“文才,休要胡言!”陳慶之並不喜歡馬佛念的語氣,“我並非要以官位壓人,而是要曉以利害。對地方來說,這是有益而無害之事;而對這些人來說,有了地,才能真正安身立命。”
“嗬嗬,真是萬萬沒想到啊,你居然是朝廷的大官兒!”宋景休恢複了輕鬆的語氣,“你居然還要親自鑽到這荒野山林裏來,真是讓宋某刮目相看啊!”
“宋壯士,你覺得在下的提議如何?”
“諸位,你們意下如何?”宋景休高聲朝營地裏的人問道。
“如果真能讓咱們開荒種田,那真是有活路了!”許多人高興的回應著。
但是也有不同的聲音響起,“會不會是他們的圈套啊?把咱們騙過去,好一網打盡。”
這樣的擔憂顯然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原本剛剛開朗起來的氛圍,再次被陰霾所籠罩。
宋景休突然發出一陣大笑,打斷了人們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都到這個地步了,真不知你們還有什麽好顧慮的。”宋景休慢慢收住笑,“既如此,宋某就好人做到底,陪你們一起前往義興。我會緊緊跟在這位大官的身邊,寸步不離,如果真的是圈套,我這斬馬刀,必將會斬下他的人頭!”
“你與他們非親非故,卻能為他們做到如此地步,宋壯士確實俠義,在下敬佩不已。”陳慶之話鋒一轉,“但若在下兌現了所說的話,又當如何呢?”
“你要真能兌現,我宋景休這條命便是你的,任你處置!”
“好!若在下有負宋壯士,這人頭也任你來取。咱們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
陳慶之帶著一群人出現在義興軍營外麵,魚天湣簡直茫然不知所措,“子雲,你這是什麽情況?”
陳慶之向魚天湣說明了情況,然後吩咐道,“命人勻一些軍帳出來,供老弱婦孺暫住;劃撥些軍糧,給他們食用;傳令全軍,嚴守軍紀,不可騷擾他們,違者軍法處置!”
接著,陳慶之伏案寫起書信,一邊寫一邊向馬佛念交待,“你將我的親筆書信,送給地方官吏,讓他們盡快劃出地來;切記,不可以官位壓人,一定要讓他們明白這樣做的好處,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接納這些人。”
“主書放心,晚生一定辦妥。”
安排妥當一切,陳慶之笑著對宋景休說,“宋壯士,咱們就安心等待消息吧。”
第二天,馬佛念就回來了。
跟著他一起來的,還有義興的地方官一行。
見到陳慶之,地方官忙不迭的叩頭行禮,“主書心懷仁慈,救苦救難;還能造福鄉裏,實在是我等的楷模!下官對主書的敬佩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哎呀,怎能行此大禮!”陳慶之忙上前扶起地方官,“您能體恤百姓疾苦,接納這些流民,我是感激不盡啊!”
“主書言重了,下官這也是急主書之所急,想主書之所想;況且還能增加人口賦稅,真是多謝主書了!”
“您能明白此事的好處,那是最好,我雖官位高一些,但絕無強求之意啊。”
“主書說哪裏話,不強求,不強求!以後若再有流民,盡管往下官這裏安排便是。”地方官隨即堆起一臉諂媚的笑容,“主書,還望您在年評的時候,在吏部徐尚書麵前,為下官多多美言幾句啊。”
“這是自然,如此體恤愛民的善舉,又能繁榮地方,我一定會向徐尚書稟明的。”
“哎呀,那真是多謝主書了,多謝主書了!”地方官又跪下磕起頭來。
陳慶之急忙將其再次扶起來,“那麽,不知您準備讓這些人,往何處安置啊?”
“其實這軍營一帶,地勢平坦,可讓他們就在這裏伐林燒地,開荒建屋;等他們安定下來,下官自會派人來登基戶籍田畝。”
“如此甚好,真是有勞您了!”陳慶之向地方官作揖致謝。(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