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元詡

字數:5756   加入書籤

A+A-




    洛陽——自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遷都至此以來,已經成為了北方大陸的政治經濟中心,其繁華富庶的景象,並不亞於南方的建康。

    即使如今的北魏大地,狼煙四起,可洛陽依舊沉浸在一片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氛圍之中。

    北魏當今真正的掌權者——胡太後,剛剛用過早膳,內官就急匆匆的跑來稟報,“啟稟太後,陛下駕到。”

    一名十五六歲的翩翩少年走了進來,清瘦的臉龐,俊秀的五官,皮膚像女孩兒一般通透白皙,但眼眶深陷,眼圈發黑,整個人顯得疲憊不堪,渾濁的眼神中還透著隱隱的憂傷。這就是孝文帝元宏之孫、宣武帝元恪之子、北魏當朝皇帝——元詡。

    恭恭敬敬的向胡太後叩頭行禮後,元詡輕聲問道,“母後今日可上朝?”

    胡太後瞟了一眼自己的兒子,並沒有回答,而是淡淡的問道,“皇兒為何如此疲憊?是無法安眠嗎?可要傳禦醫來?”

    “兒子無礙,母後不必擔心。隻是如今我大魏江山叛亂四起,風雨飄搖,兒子心急如焚,夜不能寐……”

    “風雨飄搖?”胡太後打斷元詡的話,“有那麽嚴重嗎?看來,你是在怪罪母後,沒有替你照顧好這大好河山呐。”

    “兒子豈敢!”聽到胡太後的話,元詡慌忙跪下解釋道,“兒子三歲為太子,六歲即位,若沒有母後一路的扶持,兒子何德何能,可以守護這大魏江山啊!”

    “你明白就好。我朝曆來奉行子貴母死,當年本宮可是冒死生下你的。幸虧上天垂憐,佛祖保佑,你我母子可以相守至今。”

    “母後含辛茹苦,兒子銘記在心。隻是這些動亂,還是要盡早調遣兵將剿滅才是。母後多日不上朝了,今日兒子前來,便是想請母後諭旨,可否讓孩兒自己安排平叛的方策?”

    “本宮的兒子長大了啊!這是來向母後索要朝政大權了啊!”

    “母後誤會孩兒了,孩兒隻是……”

    胡太後再次打斷了元詡的辯解,“本宮多日不上朝,那是因為在永寧寺禮佛祈福,為我大魏祈禱江山永固!”

    “求神拜佛,就能讓這些叛亂不剿自滅嗎?”

    “放肆!!”元詡的話激怒了胡太後,“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麽軍國大事?本宮早已安排鄭儼、徐紇二公統籌平叛事宜,怎能由著你一個小孩子胡來!”

    鄭儼,徐紇!聽到這兩個名字,元詡忍不住咬緊了牙關。滿朝上下,都知道這二人是太後寵信的麵首,大權在握,肆意妄為。

    雖然心頭憤恨,但元詡也隻能隱忍。

    “南邊的蕭梁呢?他們不可能放棄這麽好的機會,必然會興兵來犯的。”

    “蕭梁。”胡太後輕蔑的嗤笑道,“唯一能讓我大魏有所忌憚的韋睿已經死了,其他那些酒囊飯袋,掀不起什麽浪來。”

    “那六鎮呢?已經好幾道急報,派去鎮壓的幾波軍隊,被破六韓拔陵統帥的六鎮叛軍大敗。如今叛軍軍勢日盛,關隴、河北等地的亂黨也乘機起事響應,洛陽以北,幾近淪陷啦!”

    “淪陷?言過其實了吧!勝敗乃兵家常事,那些亂黨隻是烏合之眾,暫時讓他們得些便宜而已,遲早會被我大魏鐵騎剿滅的。”

    元詡從胡太後的宮中出來,一路上低著頭,悶悶不樂的坐在龍輦上。

    回到禦書房,元詡煩躁不安的來回踱著腳步,思慮一番後,對內官低聲吩咐道,“去,把楊昭給朕叫來。”

    楊昭如今早已今非昔比——他用兄長楊白華的首級,鋪平了自己平步青雲的通天大道,從一個籍籍無名之輩,一躍成為北魏最為精銳強悍的甲騎具裝——策雷軍的統領,還承襲了楊氏的爵位軍職,可謂是顯赫一時!

    在洛陽的府邸內,楊昭對前來召喚的內官客氣的說道,“請內官稍等,容在下更衣。”

    回到內室,楊昭正在換上朝服。站在一旁的壯漢不解的問道,“將軍,這小皇帝隔三岔五就召見你,怕是不妥吧。”

    這名壯漢是楊昭新提拔的策雷軍副將——李甲兒。很早以前,就因為作戰凶猛,有萬夫不擋之勇,被楊昭看中,從小兵中提拔出來,一直帶在身邊,對楊昭也是忠心耿耿。

    “有什麽不妥?”楊昭笑著問道。

    “將軍今日的榮華富貴,可都是太後給的啊,你與皇上來往過於密切的話,怕會招致太後的猜忌啊。”

    “嗬嗬,不錯啊,你居然能想到這些,看來我要對你刮目相看啦。”楊昭調侃著說道。

    “哎呀,末將也是為將軍的前程考慮啊。”

    “太後雖然大權在握,可真正的天子,還是皇上啊。現在陛下與太後間,還隻是一些小摩擦,但可以看出,這位小皇帝,絕不會任人宰割,甘為魚肉。”

    “將軍是要站在陛下那邊?”

    “陛下現在年紀漸長,心智也越發成熟,遲早會和太後撕破臉皮的。”楊昭盯著李甲兒,眼中冷光淩冽,“權力會泯滅人性的,你看著吧,腥風血雨還在後麵呐……”

    “那咱們豈不是要與太後為敵?陛下勢單力孤,怕是鬥不過太後啊。”

    “現在所有人,隻是懼於太後的權勢,但在心中,還是認定陛下才是正統。在必要之時,隻要有人振臂一呼,天下必有響應。”

    “將軍是想……”

    “不錯,我就要做那振臂之人!一旦成功,還政天子,我有擁立之功,豈不位極人臣!”

    “可萬一太後有所察覺……”

    “太後現在除了禮佛,就是行樂,哪裏有心思管別的事情。我可是一直對鄭儼、徐紇那兩位賄以重金,隻要這二位不在太後的床幃之間說我的壞話,便可高枕無憂。”楊昭一臉詭笑的說道。

    “陛下急著召見微臣,所為何事啊?”楊昭到了禦書房,叩拜之後,輕聲的問道。

    “如今內憂外患,朕心急如焚,夜不能寐。方才去向母後請求,親自處理平叛之事,可太後卻……哎!”元詡一聲長歎。

    “如今平叛之事由鄭、徐二公統籌,但確實不容樂觀啊。”

    “這樣下去,大魏的江山,豈不要斷送在朕手上!”元詡情急之下,眼中竟閃起淚光來。

    “陛下,鎮定!”

    “朕情急之下,失態了,愛卿見諒。”

    “若陛下實在擔心,不如讓微臣領兵平叛,為陛下分憂。”

    “這萬萬不可!”元詡急忙表示反對,“愛卿若走了,這洛陽城,朕就真的沒有依靠啦!”

    “那陛下準備怎麽辦?難道就坐視鄭徐二人無所作為?”

    “這朝堂之上,朕沒有辦法,但朝堂之外,卻似乎有可用之兵。”

    “陛下的意思,要借用那些部族的力量?”

    “愛卿可有注意到,秀容的爾朱氏,從亂軍手中奪回了秀容郡,隻以數千騎兵,就大破數萬敵軍。”

    “微臣聽說了此事,但那爾朱氏奪回秀容後,居然殺了郡守,儼然一副要占山為王的勢頭……”

    “那郡守無能之輩,險些讓全郡淪入亂軍手中,死不足惜。”

    “陛下是想招攬爾朱氏?”

    “爾朱氏曆代統領一向與朝廷關係融洽,朕想對其嘉獎一番,利用他們的力量,去對付六鎮的叛軍。”

    “可要對其嘉獎封賞,是繞不過太後的。太後斷然不會允許陛下培植自己的勢力的!”

    “所以朕才召愛卿前來商議,看應該怎麽辦啊。”

    楊昭思慮良久,“微臣不了解這爾朱氏,萬一讓其做大,將來無法節製,無異於驅虎吞狼。可要靠鄭徐這二人來平息內亂,怕是不可能了……”

    “如今蕭梁也蠢蠢欲動,若不能盡早撲滅北方的叛軍,到時南北夾擊,我大魏將首尾難顧!”元詡痛心疾首的說道。

    “既如此,咱們也隻能一賭了!”楊昭終於下定了決心,“陛下可親自休書一封,對爾朱氏許以高官厚祿,讓其以朝廷的名義,征討六鎮叛軍;並讓其作為外應,以防不測,承諾親政之後,許以柱國之位!”

    “微臣會挑選一可靠之人,秘密前往,保證親手送到爾朱氏統領的手中。如此,即可繞過太後。但此舉風險太高,陛下可要想清楚啊!”

    “若不放手一搏,遲早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朕誓要守護列祖列宗打下的基業,即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

    在楊昭的精心安排下,元詡的親筆信平安的送到了爾朱榮的手中。

    爾朱榮打開密封,看完書信,對送信的使者說,“請轉告陛下,爾朱榮一定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

    說完,將密信當著使者的麵,付之一炬。

    使者走後,一旁的爾朱世隆問道,“主公,洛陽的小皇帝給你寫信?”

    爾朱榮笑著點點頭,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小皇帝讓我們爾朱氏,以朝廷的名義,征討六鎮叛軍,還說等他親政以後,要授我柱國的地位。”

    “這是好事啊!”爾朱世隆高興的說,“以後咱們可以名正言順的攻城略地了!”

    “你覺得是好事?”爾朱榮斜眼看著爾朱世隆,臉上掛著似笑非笑的表情,“這小皇帝可不簡單啊,他是要利用我們,來對付六鎮,還想在與太後的權利爭鬥中,把咱們作為他的棋子。”

    “但咱們也可以反過來利用這個機會啊!”爾朱世隆說道,“主公的誌向是要馳騁天下,六鎮之兵凶悍,若能收歸到主公的麾下,以主公之雄才,天下何人能爭鋒?至於什麽柱國之位,到時管他願意不願意,對主公而言,還不是唾手可得。”

    “知我者,世隆也!”爾朱榮麵色沉穩,炯炯的目光望向前方,“我爾朱榮,豈會是別人手中的刀,我要做的,是執刀之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