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水稻技術
字數:3774 加入書籤
四人坐下聊天,袁耀這才知道,周瑜半年前已與劉曄十四歲的妹妹訂婚,成婚日期還要等到明年。由於豪族之間的婚姻訂婚後極少出現悔婚,所以周瑜也就把劉曄當做妻兄了。
難怪袁耀一直想不通馮冪在周瑜家住了一個月,以周瑜的風流倜儻,馮冪的絕代風華,二人竟沒擦出一點火花來。原來馮冪知道周瑜有了未婚妻,而她雖然如今流落他鄉,畢竟也是世家女子,哪肯給人當低賤的小妾。
當然,世家女子當小妾也不是不可以,就看對方身份尊貴到什麽程度而已。
劉曄出身宗氏,是光武帝之子阜陵王劉延後裔,當今阜陵王劉赦的族人。周瑜是廬江累世二千石的豪族,兩家聯姻,正是漢代典型的門當戶對的婚姻。
幾天前,袁耀突然造訪周邑,一連串的發明發現,把一向淡定的周瑜嚇暈。來舒城前,周瑜派人給劉曄送信,告訴他自己這幾天見到一位‘奇人’,讓劉曄到舒城和眾人相見,一起去尋找鐵礦。
基於對周瑜的信任,劉曄毫不懷疑他真的遇到了“奇人”,這種千載難逢的機遇,當然要來見一見。於是劉曄與兩名侍從匆匆趕到舒城,被周氏管家帶到莊園與周瑜和袁耀見麵,卻不料這位“奇人”竟是長得像女孩子一般清秀的少年。
他不知道,如今的袁耀,是大叔的靈魂,小鮮肉的身體。
四人剛聊了一會兒,袁雄進來報告:“大公子,水已經燒熱,農人們問下一步怎麽做。”
袁耀道:“告訴他們,我馬上就到。”袁雄聽了,轉身出去。
周瑜道:“子揚,你來得正是時候,這些年你一直在家讀書種田,如今袁公子正在教農人新的水稻技術,你也來觀摩觀摩。”
“新的水稻技術?”劉曄更驚訝了,“袁公子還會種水稻?你不是叫我來跟你們一起尋找鐵礦嗎?”
袁耀道:“鐵礦也要找,等水稻播種之後我們就去找。”
眾人來到後院,見到七八個大鍋煮著清水,都覺得莫名其妙。劉曄道:“袁公子,燒這些水幹什麽?”
蔣幹笑道:“鍋裏肯定不能種水稻的,肯定是要煮粥給大家喝。”
“這麽多粥,喝死你!”袁耀白他一眼,“這叫高溫破胸,讓種子快速發芽的。”
蔣幹驚訝道:“沒想到種子也有胸……”
袁耀走到第一口大鍋前,用手往水裏一探,大叫一聲:“臥……”見周瑜一緊張,忙改口道,“我去,太熱了,太熱了,這都快燒開了,減火減火,再加點水。”
袁耀一口一口鍋試探溫度,估計所有大鍋水溫都在60度上下的時候,讓跟隨學習的農人挨個用手試探溫度,告訴他們:水燒開的溫度算作一百度的話,高溫破胸的溫度控製在六十度上下,最高不能超過七十度,否則就變成煮粥了,最低不能低於五十度,否則就達不到破胸效果。
測完溫度,袁耀讓大家把浸泡十幾個小時後又晾幹的種子倒進鍋中,入鍋後還要不斷翻動讓它受熱均勻。高溫浸泡三到五分鍾,袁耀讓大家把種子撈出來,拿到一個溫室進行催芽。
溫室是用一個封閉的屋子做成的,屋內用木炭燒兩大鍋水,目的是用水蒸氣保持屋內的溫度和濕度。高溫浸泡過的種子被鋪在一個個竹篾裏,然後用稻草覆蓋保溫。
在此期間,袁耀需要經常檢查屋內的溫度,過高則開門窗透氣或者淋水降溫,過低則加碳燒水升溫,讓溫度保持在四十度左右。
大約十幾個小時後,正值半夜。袁耀檢查發現種子已經完全破胸,露出白花花的嫩肉。袁耀讓農人們停止燒水,逐步開窗開門,讓屋內慢慢降溫。又把種子撒到竹床上攤薄透氣,將溫度保持在二十五度左右的常溫,經常淋水保持濕潤。
又經過了二十幾個小時,袁耀又在半夜裏檢查到幼芽已經整整齊齊長出,天亮就可以撿芽育秧。
這兩天來,袁耀每隔一段時間要檢查溫度、濕度等等,還要去檢查育秧田的準備,因此基本上沒有正常睡覺,都是在工作間隙打個盹。周瑜和劉曄為了全程觀摩,同樣沒有正常睡覺,隻有嗜睡的蔣幹常在屋子裏打呼嚕。
見到幼芽整整齊齊長出,劉曄驚奇讚道:“袁公子果然有辦法,如今農人也正在種田,種子至少需要大半月才能長出這麽長的幼芽,而袁公子隻需要兩天時間就完成了。”
劉曄是農業專家,劉曄的肯定,讓周瑜和蔣幹覺得鬆了一口氣。至少,這一輪工作下來,袁耀已經把水稻生長周期縮短了大半個月時間。
等到天亮,袁耀讓農民把所有已經長芽的種子播種到三十畝育秧田中。
眾人都感到奇怪,劉曄問道:“公子,這不是三千畝稻田的種子嗎,為什麽隻播種在三十畝稻田裏,會不會太密了?”
“如果這麽種當然太密了,”袁耀解釋道,“但是這隻是育秧而已,等到一個月後秧苗長成,我們再把它們移栽到三千畝稻田中。”
周瑜道:“那我們還要在這裏等一個月?”
袁耀道:“不用,這一個月時間內,讓農人犁好田,看護好秧苗等我們回來即可,我們可以出去找鐵礦。”
這幾天劉曄和袁耀朝夕相處,見識了袁耀整個催芽過程,對袁耀的新技術讚歎不已。加上在此期間又熟悉了馬鐙的使用,覺得袁耀果然是個名不虛傳的“奇人”,便像周瑜蔣幹一樣,與袁耀深相結納,不再被他妖嬈的外表所迷惑。
話說陸康這幾天一直通過親信觀察袁耀的工作,了解到他隻用三天時間讓種子長出幼芽,雖然還不能確定是否可以提高產量,但是隻要這些水稻能夠正常成活,縮短水稻生長周期之說恐怕不假,對袁耀更加好奇了。
這天上午,周瑛又帶袁耀來見陸康,向他匯報整個催芽過程。陸康詢問高溫破胸催芽的道理,袁耀都把原理一一解釋,博通古今的陸康也不禁為袁耀如此年輕卻又如此博學感到震驚。
“將軍,離移栽秧苗還有大約一個月時間,請將軍允許我利用這段時間出去尋找鐵礦。”介紹完催芽的經過,袁耀向陸康提出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好,”陸康爽快應道,“我讓加恩跟你一起出去學習學習。”
袁耀道:“謝將軍。”
加恩是陸康之孫陸尚官拜郎中時取的表字。五年前,陸康平定廬江黃穰之亂,朝廷嘉獎陸康功勳,拜十七歲的陸尚為郎中。不久靈帝駕崩,董卓亂政,陸尚返回廬江侍奉祖父。
曆史上孫策攻打廬江近兩年,陸氏一族死亡過半,陸尚之妻也死於此役。後孫策為了修複與陸氏關係,把表兄徐琨之女嫁給陸尚。徐氏本與表叔孫權青梅竹馬,陸尚死後,徐氏再嫁孫權,即曆史上的徐夫人。
袁耀明白自己身份特殊,陸康不希望自己在廬江期間發生意外,他讓陸尚跟自己一起出去探礦,實際上是跟隨保護。當然也是監視,讓自己不能借找礦之名在廬江幹非法勾當。(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