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銅官山

字數:3642   加入書籤

A+A-


    辭了陸康出來,袁耀在一處拐角差點被一名步履匆匆的郡府官員撞上。那官員白了袁耀一眼,正想訓斥,卻見周瑛跟在袁耀後麵,便不做聲,一直扭頭用怪異的眼神看著袁耀離開。

    袁耀走後,那人才繼續走到陸康議事廳外,對門侯道:“上計掾施畏求見將軍。”

    門侯進去通報後出來請施畏入內,見禮畢,施畏問道:“將軍,下官聽馮田曹說,將軍撥出三百畝水田給一個少年試種水稻,可以畝產提高一石以上,還能縮短生長周期,是否真有此事?”

    “確有此事,”陸康道,“施上計有何疑問?”

    “畏敢問將軍,你是否也相信世上有這等天才少年?”

    陸康臉色一沉,問道:“施上計此話何意?”

    “我廬江自平定黃穰之亂後,托將軍神威,得以數年太平無事,人口繁盛,民用豐贍。如今中原戰亂,雄強南窺,將軍難道不怕有人用妖言蠱亂廬江嗎?”

    陸康用手一捋長須,對施畏道:“老夫自有主張,你下去吧。”

    次日一早,陸尚率一百名親兵到周府與袁耀等人匯合,使得找礦隊伍的人數達到了一百五十多人。

    舒縣縣域就是今天的廬江縣,位於郯廬斷裂帶南端,地下礦產豐富,金銀銅鐵煤等數十種礦產埋得到處都是。

    但是舒縣礦產要麽太深難開采,比如泥河鐵礦、龍橋鐵礦、羅河鐵礦等,規模都較大,就是埋得太深;要麽品位太低,比如沙溪銅礦,所有礦點品位都在0.4%以下,比如鍾山鐵礦盡管可以露天開采,但是品位隻有36%左右。

    也有一些礦產較容易開采,但不是優先開采的礦物,比如礬山明礬礦、光山石墨礦,目前開采沒有多大價值,可以等到將來需要開采時候再來開采。如今袁耀急需開發的是鐵礦,市場大,容易來錢。

    袁耀對安徽境內的礦產早已爛熟於心,閉著眼睛都能踩對礦點,南下逃亡時就已有了目標和方向,所以帶領眾人隻管向東南行走。

    一路經過各個礦床,袁耀一路告訴大家,這裏這裏可能有銅礦,那裏那裏可能有鐵礦……每當大家被他撩撥得興奮起來,建議立即開采時,袁耀要麽說埋得太深,要麽說品位太低。

    馮冪問道:“既然都開采不了,誰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

    沒見過袁耀種種神跡的陸尚,也附和道:“是啊,袁公子,你說這裏有礦,那裏有礦,又沒法開采,怎麽驗證呢?”

    袁耀道:“別驗證了,留給將來子孫需要開采了再來驗證,我們還是去找更容易開采的礦床吧。”

    馮冪嘴上說道:“哼,等你真找到了,我才信你。”其實,自從袁耀發明馬鐙教會她騎馬,她就什麽事都全信他了,隻是嘴上不肯認輸罷了。

    袁耀知道跟女生是沒有道理可講的,隻是笑笑而過。

    經過這麽多事,周瑜已經不太懷疑袁耀的眼光,他主要想知道袁耀是怎麽發現地下有這些礦產的,因此問道:“公子,你怎麽看出來這下麵有礦產呢?”

    “你看,大別山的褶皺走向是東北方向,舒城東南部一直到巢湖以上的丘陵山脈走向也是東北方向,舒城就夾在中間這塊盆地裏。我相信這裏就是一個巨大的地質斷裂帶,這麽大的斷裂帶,很可能綿延數千裏。”(郯廬斷裂帶光在中國境內就長達2400公裏)

    眾人聽了,都覺得有些駭人聽聞:袁公子憑借山脈走向和地形,就可以預測數千裏地質特征,這這這這……這也太神了吧!

    這當然是袁耀利用前世的知識裝逼。沒有現代工具的輔助,又沒有經過大範圍的地質考察,一個人憑借肉眼發現這麽一個長達數千裏的斷裂帶,那真是神仙了。

    劉曄道:“斷裂帶跟礦產有什麽關係?”

    “斷裂帶是地質活動的活躍地帶,含礦岩漿經常得以侵入地殼,形成礦床。”袁耀一路走,一路科普斷裂、岩漿、火山、地震的知識。

    眾人聽說地震是地質活動造成的自然現象,都很驚訝。因為這個時代的人,都以為地震是天地陰陽失調,帝王無德或者朝綱混亂,上天降下的警示災異。所以有漢一代,每次地震發生,都要撤掉一位三公級別的大臣表示敬畏天威。

    如果不是後來袁耀有更多更神奇的事跡不斷湧現,眾人對這些理論恐怕也隻會將信將疑。

    走了一天的路,踩過了無數礦床,傍晚時分,眾人來到臨湖縣南部長江邊上(今廬江縣灰河鄉一帶)。陸尚隔著滾滾江水,指著對岸遠處晚霞下一行行墨綠的山脈說道:“袁公子,對麵就是銅官山。”

    銅官山從西周時代就開始開采銅礦,至漢末已有一千多年時光。西漢開始在此設置銅官,銅官山因此得名。

    作為礦產地圖專家,袁耀自然早就對銅陵市礦產了然於胸,卻故作驚歎道:“果然物華天寶!我看那裏的地質,除了有豐富的銅礦,應該還有金礦、鐵礦等等。”

    “哦?”陸尚有些驚訝道,“銅官山采銅已有千年曆史,雖然伴生少量金礦,卻不曾發現過獨立的金礦和鐵礦。”

    是啊,銅官山的範圍那麽大,古人除了偶然發現的露出地表的銅礦點,哪來能力勘探出所有礦床。實際上,銅官山一帶已經勘探出一百多個礦床礦點。

    袁耀望見江邊渡口不遠處有個聚邑,對眾人說道:“今晚就在江邊住宿,明天過江到銅官山看一看,一定有所收獲。”眾人聽了這話,都有些興奮,恨不得現在就飛過去。

    次日,眾人雇了大船,分批渡過長江,來到丹陽郡春穀縣境內的銅官山下。

    山下有個城邑名叫銅官邑(今銅陵市),大漢唯一的銅官就在這裏辦公。

    西漢時,銅官鐵官都歸大司農管理,東漢後,鐵官都歸郡縣所屬,隻有銅官仍隸屬大司農,因為銅是鑄幣的主要材料,所以仍歸朝廷管。

    眾人來到城邑外,發現城門緊閉,門樓上守衛森嚴。原來,門樓上的衛士遠遠望見一百五十騎正向銅官邑走來,怕是賊人,便閉門防範。

    袁耀不願公開身份,由陸尚出麵求見銅官。陸尚知道銅官長名叫謝奇,向城門衛士喊道:“五官郎中、吳縣陸尚求見謝銅官長,煩請通報。”

    陸尚在朝中任郎中時隸屬五官中郎將,雖然如今離開朝廷,但是尚未收到朝廷除名通知或者新的任命,因此仍自稱五官郎中。

    門樓上的衛士都是普通百姓,隻是輪值守衛城門防賊而已,誰都不知道五官郎中是什麽官,也不知道吳縣陸尚是什麽人,隻好讓陸尚等人稍等,然後派人跑去找銅官通報。(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