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購買翁氏藏書(1)

字數:2711   加入書籤

A+A-




    因為大二上學期的課程比較緊湊,安覺在北京安心讀了三個月的書,等到期末考試結束,方菜整理行裝,和張健再次踏上了海外尋寶的路途。這一次,他們要去的目的地是美國,李局長前幾天給他們發來一份資料,提及了一位翁姓收藏家,說他那裏有不少古籍善本,希望安覺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專長和鑒定技術,把這批珍貴的古籍回購回國。

    “這次我們的資金又增加了,三千萬人民幣,不過換算成美金就不多了。”安覺坐在飛機上,和張健低聲嘀咕,“如果看到喜歡的善本,我自己掏腰包買下來都行,畢竟我也是有博物館的人了,嘿嘿嘿。”

    “這有什麽問題,隻要你看中的古籍,我砸鍋賣鐵也給你買!”

    安覺嬌嗔地瞪了他一眼:“你夠了,剛賺了一個億的家夥不要跟我哭窮!”

    張健笑著把握住她的手,在自己大腿上摩擦了幾下。

    兩抹紅暈頓時爬上了安覺的臉頰。

    其實張健這三個月也沒閑著,把博誠的生意做到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經過考察和試點,他發現這兩地對於翡翠珠寶的接受能力良好,在親自去過幾趟之後,決定在新加坡和馬來各開一家專賣店,名字也叫玉覺軒。高帆雕刻的若幹件觀音和彌勒佛掛墜,剛一運到專賣店就銷售一空,還有一串翡翠項鏈被一位新加坡的明星買走,免費幫他們做了一波宣傳。

    親昵和調笑完畢,兩人回到了正題。

    “這個翁先生是什麽來頭,他家裏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古籍?”張健問。

    安覺出國前已經將這位目標任務的資料背熟,張口便道:“翁萬戈老先生已經年逾七十,根據著名學者傅熹年先生提供的資料,翁老之所以會藏有古籍,完全是繼承了祖上藏書的緣故。這件事還要從1985年說起,那年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善本書展上,突然出現了幾本‘翁氏藏書’。正巧,中國著名學者啟功和傅熹年先生在書展上見到了這幾本書,驚喜萬分。傅熹年先生抄錄下‘翁氏藏書’的目錄,並複印一份拿給國內知名的版本專家看,學者們一致斷定:‘翁氏藏書’是已知海外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私家藏書。這批由翁氏家族收藏的古籍共計80種,有542冊,其中宋代刻本有11種,元代刻本有4種,明代刻本有12種,還有其餘刻本26種、名家抄本、稿本27種。就衝著他有這麽多的宋刻本,我也一定要見到這位老先生才行!”

    張健不想打擊她積極性,但還是委婉的提醒:“既然85年的時候傅熹年先生就發現了翁氏藏書,當時國家怎麽沒和翁老接觸一二,說服他把這批書捐獻給國家呢?”

    安覺說:“30年代翁老就從國到美國留學,後來為躲避戰火在40年代把這些藏書轉移到美國。他對藏書的感情深厚,在不確定自己是否應該處理這批古籍之前,他沒有同意捐贈。再則,85年的時候國家忙於經濟改革,文化方麵也麵臨著古建築重建、故宮修繕和文物複原等種種難題,各方麵都需要錢,人力物力都有限,自然分不出精力來解決這件事。”

    “那翁氏能收藏這麽多古籍,家室肯定非常顯赫吧?”張健問。

    安覺點點頭道:“理當如此,在封建社會能讀得起書的都是家境殷實的,更何況要收藏這麽多善本,其家族底蘊絕對相當厚重。我已經找秦教授惡補了翁家的曆史,原來這個翁家祖居江蘇常熟,清道光年間,翁家先祖翁心存因為家境貧寒,在當地的一些藏書樓負責校勘書籍,一邊讀書一邊賺取微薄的報酬。翁心存借工作之便博覽群書,才學紮實,對版本、校勘、鑒賞極為精通。翁心存入仕後,最終官至戶部尚書和體仁閣大學士。如此顯赫的地位,過人的才學,使得他更容易收集各類古籍善本。後來,適逢時事動蕩,藏書家的珍藏多有流出,翁心存便抓住機會全部買下,精心收藏在家裏。翁心存死後,這些藏書多被他的長子翁同書繼承。翁同書因為與幼弟翁同龢關係親密,在翁同書死後,全部藏書又傳給了翁同龢。翁同龢同樣身份顯赫,曾官至刑部尚書、軍機大臣,並擔任過同治帝、光緒帝的老師,在職期間,不斷擴充藏書量,豐富了翁家藏書的種類和數量。到了清末民初,中國的九大藏書家中,翁同龢就名列其中。”

    張健忍不住驚歎:“果然來頭很大啊。”

    “翁家收藏古籍是家學淵源,也難怪翁老不願意捐獻,恐怕在他看來,藏書是私人行為,和國家沒有太大的關係。而且他多年生活在美國,思想發生了多少變化我們尚且不知。另外這些藏書是翁家數代人的心血,要他大公無私的捐獻,宛如割肉啊。總之,我的想法是,先試探性的接觸一下。”薛井然和古月白也藏書,耳濡目染之下,她非常能夠理解藏書人對於書籍的感情,整日摩挲、閱覽尚且不夠,如何能贈送出去?

    張健了然:“難怪你還帶了一份古籍博物館的書目,是想和翁先生交流一二對吧。”

    “這是自然,如果購買不成,交流一批藏書過來,那也是很不錯的嘛。”安覺幹勁十足。

    “那好吧,等我們找到翁老的居所,先打聽一下情況再上門拜訪。”張健不如安覺這樣樂觀,心裏思考的更多的是另一套方案。如果翁老不願捐獻,他們回購所有古籍勢必是一筆巨款,全部讓國家承擔恐怕艱難,若能聯合國內幾家博物館出資購買,分別收藏,或者還比較可行。

    十幾個小時候,兩人踏上了舊金山的土地。安覺和張健暫止居住在一位留美學者的家中,一邊出門打聽翁萬戈在當地的聲望和經曆,一邊琢磨該以什麽方式和這位老先生會麵。(m.101novel.com)